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本文關鍵詞: 親子關係 立規矩 規則養成 家庭教育

中國有句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管教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怎麼做,很多父母並沒有做對。

比如,很多父母自喻很愛孩子,孩子有要求會一味滿足;但這是在孩子很聽話、乖巧的前提下,一旦孩子做錯了某件事,或沒有按照父母期望做,父母就會立馬變臉;

還有的父母,帶孩子十分情緒化,心情好孩子做什麼都滿足,心情不好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事實上,這樣的父母,並非真正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好好愛孩子。

養育孩子,從來都是愛與規則並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規則就是愛。從父母管教孩子、給孩子立規矩的方式與態度上,就暴露出父母愛孩子的不同程度。

來看看你愛孩子到底有多少分吧!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鮑姆林德在追蹤研究了100多個家庭後發現,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同方式,主要差別就體現在愛與規則這兩個維度的平衡上。

她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從愛與規則這兩個維度做了劃分:

一方面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即接受——拒絕維度;另一方面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許維度。

根據這兩個維度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4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嚴格型(接受+控制)、嚴厲型(拒絕+控制)、溺愛型(接受+容許)和忽略型(拒絕+容許)。不同的教養方式無疑會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和個性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毫無疑問,高度滿足與高度規矩相結合的教養方式,是父母教育孩子最理想的方式——從情感維度高度接受孩子,以積極、肯定、耐心的態度關注孩子、認真對待孩子的心理需求,並給予恰當關愛和滿足;同時從要求與控制維度上引導和糾正孩子的行為,保證孩子按照恰當軌跡健康成長。

至於溺愛、嚴厲、忽略型教養方式,都是不及格,需要父母改進的!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不做嚴厲、溺愛或忽略型父母,父母需要做到這幾點!

1、愛是規則的前提

兒童心理教育專家金韻蓉指出,一邊愛孩子,一邊立規矩,孩子最願意接受和服從。

規矩只有在愛中才能更好建立和養成的!讓孩子心悅誠服照著父母的要求做,父母需要先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關愛和支持,而不是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不行」「不可以」或者「必須做」。

2、保證規則的一致性。

  • 戒除情緒化育兒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小心將熱牛奶打翻,父母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安慰孩子:「寶貝不要緊,別燙著手了。」但一天,孩子不小心將父母心愛的項鏈或古董打破,這時很多父母會不由分說一巴掌上去。孩子的行為動機沒什麼兩樣,但父母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原因在哪?就在父母對事情的感受不同,也就是父母情緒化育兒。

給孩子立規矩,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保證規矩的一致性。

  • 大人態度的一致性

唯有一致的規則才是有效的規則,特別是家庭內部的態度要一致。

如,經常在玩具店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喜歡某個芭比娃娃或鎧甲勇士的玩具,一開始大人不同意,孩子就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不走,沒辦法,大人掏出錢來買了玩具,孩子馬上高興地抱著玩具笑了。這是父母前後態度的不一致。

再比如,媽媽要求孩子不能吃雪糕,但孩子一到爸爸跟前哭鬧一番,爸爸馬上投降,甚至背著媽媽帶著孩子吃。這是大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

這些都可能讓立規矩這件事的效果大打折扣!

怎麼做?首先,父母需要將重要規則定下來,哪些規則是一定不能違反的,什麼樣的底線是大人一定要堅持的,這樣才可能保證在孩子面前不破功。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從小幫給孩子立好規矩,孩子受益一生!

葉聖陶就曾這樣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一種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立規矩這件事,越早越好,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容易養成好的習慣。

什麼時候立規矩才合適呢?

就是在孩子的規則意識形成的時候(2歲左右),這時孩子開始進入自主探索期,父母就需要準備給孩子立規矩了。

  • 幫孩子建立好的生活習慣

從小,父母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規律的作息和生活方式:

如飯前一兩個小時候不要吃零食,比如什麼樣的零食不能吃,一次能吃多少零食等,父母事先跟孩子做好約定,比放縱孩子吃零食或一點不讓孩子吃,都更容易培養出孩子對零食的正確態度;

再如,晚上八點過就開始為睡覺做準備了——準備洗漱、睡前喝奶、講故事、如廁,關燈等一些規律程序之後,到9點寶寶倦意來襲,就按時睡覺了;

再比如,事先跟孩子約定好進超市最多只能買一個玩具或小物品,家中有的玩具不能再買;超過多少元的玩具不能買等,不僅教會孩子珍惜金錢,還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管理自己的慾望,更好獲得自控的品質;

比如每天固定半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等等,規律作息易幫孩子養成好的作息和固定生物鐘,讓孩子不至於因無序的生活節律而焦慮,孩子也更容易形成自律的品質;

孩子知道到點要做什麼,如何去做,長大後做事也會更有條理和計劃。

當然,越是小的寶寶,父母提供這樣一個環境,越容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別說教命令效果更顯著!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 先鼓勵孩子,再立規矩

在給孩子立規矩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鼓勵孩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立規矩不是為了限定孩子的行為,而是引導孩子做好自己!而多鼓勵,可以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滿足,又能為其「完成目標」增加信心。

鼓勵孩子時,一點很重要,要具體到某一件事情,某一個行為,而不是泛泛的表揚。

比如,看見孩子自己大口吃飯,不要泛泛地表演孩子,「寶貝,你真棒!」不妨從孩子用勺子用得好,或者不挑食等角度鼓勵孩子,「寶貝,你今天勇敢挑戰了平時不愛吃的胡蘿蔔,為身體增加能量,媽媽很為你驕傲哦!」

父母是規則的訂立者,但人生卻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積极參与其中並執行才行,這個過程一定要發動孩子的自主意願。

  • 寧可溫柔地說上20遍,也不要大聲訓斥1遍

家長需要明白,給孩子立規矩,就是在引導孩子的內在秩序感與現實、與外在的通用法則相匹配,旨在更好地幫孩子適應這個社會。所以,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讓孩子對規則抵觸。千萬別在孩子反抗、哭鬧發脾氣時試著去跟孩子立規矩,這樣做無疑於白做功。

注意別訓斥孩子,一句話說「寧願溫柔說上20遍,也不要大聲訓斥孩子一遍」,教育孩子如此,立規則同樣如此。

這個過程,父母還需要注意,千萬別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和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試著去理解和思考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引導才更恰當,這樣孩子才知道怎麼更好去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