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約1937年,蘇軾《木石圖》被日本人以超過萬金的價格購藏,後證實進入到阿部房次郎爽籟館。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蘇軾 《木石圖》 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佳士得供圖)

此後80餘年的時間,並未能夠證實有人見過《木石圖》原作,多為珂羅版影印資料。但是無論是在中國畫研究學者亦或是其他蘇軾傳世作品介紹中,《木石圖》幾乎從未缺席。

也正是如此,這幅此前僅僅存在於研究文獻記載中的蘇軾《木石圖》頗為神秘。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佳士得香港揭幕儀式現場(圖片:藝術頭條)

藝術頭條受邀現場直播:佳士得香港 | 蘇軾《木石圖》新聞發布會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2018年8月30日,佳士得香港拍賣不僅宣布徵集到這件極具傳奇性的蘇軾書畫作品,並首次在公眾面前展示《木石圖》,預計成交價格也將超過4億港幣,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受邀前往香港,第一時間見證蘇軾《木石圖》的面世。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佳士得拍賣亞洲區總裁魏蔚現場致辭

「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發展到宋朝是為登峰造極。當下我們迷戀宋朝,更是因為宋朝出現了眾多文人名士,其中蘇東坡是大家最為喜歡的名士之一,蘇東坡一生才華橫溢,雖歷經磨難與變革,但卻不改豪情達觀。蘇東坡的詩詞我們一直吟唱至今,但其繪畫作品卻是少之又少,更夠出現在拍賣市場中更是鳳毛麟角。今天在佳士得香港見到《木石圖》就是傳說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蘇軾原作,也是大家常在教科書中見到的《木石圖》,不僅是蘇軾的筆墨,亦有宋四家之一的米芾題跋,得以全貌呈現。」佳士得拍賣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在現場致辭中說到。

正如魏蔚所言,傳世可靠的蘇軾繪畫作品少之又少,這件流失日本80餘年的蘇軾《木石圖》的重新發現,令人振奮。關於這件蘇軾傳世作品的發現,佳士得拍賣中國書畫部游世勛親歷了整個過程,更為激動。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香港佳士得書畫部專家游世勛現場致辭

「我們在讀中國美術史繪畫的過程中,蘇軾《木石圖》是必須要介紹到的,而居然在今年春季被我發現了這麼一件令人激動的作品,當時簡直是興奮的無法剋制自己了。為什麼說這件作品開啟文人畫的先鋒,在於作品中的表現方式和蘇東坡的官運有關,由於蘇東坡的官運不是很亨通,可以說是顛沛流離,他在這個過程中把身邊所能見到的景緻創作出這件作品,這和今天流傳下來的宮廷宋代院體繪畫是不一樣的。蘇東坡並沒有去描繪所謂的花鳥和雄偉的山水去迎合皇室的需要,而是按照身邊的接觸到的景物,並賦予一定的精神性,所以從這件作品開始,竹子、石頭,甚至一棵枯樹都被賦予了精神意義。」游世勛講到。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蘇軾《木石圖》揭幕儀式現場

其實早在6月份,就有消息放出佳士得香港拍賣已經從日本徵集到《木石圖》,並將有可能出現在亞洲拍賣市場中,一石激起千層浪,而後更是掀起了關於蘇軾傳世畫作以及文人畫的討論。公眾領域範圍內,蘇軾的超高知名度以及超過4億港幣的估價,更是讓《木石圖》成為輿論討論的熱點。

而佳士得能夠發現這件蘇軾《木石圖》,也是緣於日本另外一個收藏大家族藏品的拍賣。

「能找到這張作品,源於去年藤田美術館藏品的拍賣,日本NHK跟拍了作品,日本藏家或許看到了這次拍賣的過程,於是在我們到日本徵集的過程中打電話來說有「國寶」。結果一看到圖片,汗都下來了,馬上趕到關西。藏家拿出作品的時候,盒子非常樸素,放在毯子上讓我們看。慢慢打開作品,正是我們學習美術史時那件蘇軾的作品。也有國內專家曾找到這個家族試圖回購,這個家族當時並沒有意願出售,謊稱在二戰時美軍轟炸中燒掉了,因此一直保存到現在。」游世勛進一步說到。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蘇軾畫像(1037-1101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與黃庭堅的書法共稱「蘇黃體」,名列「宋四家」之首,更是被稱為「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的奇才,蘇軾的詞更是家喻戶曉,其傳世的書法作品《寒食詩帖》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相對於蘇軾傳世的書法作品,其繪畫作品則少之又少,此前認為可靠僅有三幅。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蘇軾 《瀟湘竹石圖》 28x105.6cm 絹本墨筆 中國美術館藏

其中一幅《瀟湘竹石圖》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另藏有一幅《雨竹》,第三幅即為這件即將上拍的《木石圖》,亦稱之為《木石圖》,是為唯一一幅私人收藏。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2011年中國美術館50年捐贈作品大展現場(鄧拓後人觀展)

2011年中國美術館50年捐贈作品大展中,蘇軾《瀟湘竹石圖》領銜展出,一度引發了公眾的觀展熱潮。近千年來《瀟湘竹石圖》輾轉漂泊,後被時任《人民日報》社長的鄧拓以5000元的價格買下,捐贈給中國美術館,1984年國家文物局組織謝稚柳、啟功、楊仁愷、劉九庵、徐邦達等文物專家對《瀟湘竹石圖》鑒定,專家們經過鑒定認定鄧拓保存並捐贈的《瀟湘竹石圖》是蘇軾真跡。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鄧拓(1912-1966年)

這也是目前所知最近一次蘇軾傳世繪畫作品與公眾接觸,現《瀟湘竹石圖》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文獻中所記載的《木石圖》此番現身拍場,首先畫作的遞藏已經成為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木石圖》畫心部分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上饒劉良佐跋文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米芾跋文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愈希魯跋文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郭淐跋文

先來一睹《木石圖》的全貌,約為27x543cm,其中畫心約為26x50cm,可分為三段來看,除引首部分的空白之外,首先是畫心部分,繪製有枯木、石頭、草木等;第二段先後是劉良佐與米芾的跋文,由於年代久遠,劉良佐與米芾兩人跋文的紙張似乎被裁開後合在一起;第三段為元代愈希魯和郭淐跋文。

印章部分可見有40餘枚,涵蓋南宋、元代、明代等人鑒藏印,但是清代之後沒有任何的鑒藏印。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張蔥玉(1914-1963年)

最早可見的著錄,是為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張蔥玉在《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一》中所記:

紙本墨畫,無款,前作枯木一株,樹榦扭屈,上出二枝,樹根小草,作隨風披拂狀,中間較大者,上偃如巨然法,樹後巨石。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張蔥玉著 《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一》封面

張蔥玉除了描述畫作本身之外,亦說明了這件作品的流傳情況:

此卷方雨樓從濟寧購得後乃入白堅手,余曾許以九千金,堅不允,尋攜去日本,阿部氏以萬餘得去。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1911-2012年)

另外一位古代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也曾經在《古書畫過眼要錄》中有過《木石圖》的相關記載:

東坡以書法餘事作畫,此圖樹石以枯筆為勾皴,不拘泥於形似。小竹出石旁,蕭疏幾筆,亦不甚作意。圖贈馮道士,其人無考。馮示劉良佐,良佐為題詩後接紙上。更後米芾書和韻詩,以尖筆作字,鋒芒畢露,均為真跡無疑。書畫紙接縫處,有南宋王厚之順伯鈐印。蘇畫傳世真跡,僅見此一件。劉良佐其人無考。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清代著名外交家、收藏大家龔心釗(右一)(1870-1949年)

收藏大家龔心釗曾經說,自己曾經在民國丁丑年的時候去到東瀛,得到了《木石圖》的照片,後帶回國內。民國丁丑是為1937年,可見在1937年前《木石圖》已經被日本人所收藏。

而張蔥玉所提到的四個關鍵人物(機構、地點)分別是北京方雨樓古玩店、濟寧、白堅夫、阿部氏。另外一個關鍵點是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為北京方雨樓古玩店店主家傳。

這幅《木石圖》是北京方雨樓古玩店店主從山東濟寧某位私人手中收購,但已經沒有任何具體的可證實的材料留下。

其中核心人物方雨樓是為安徽人,民國時期旅居北京的著名古董商,既能鑒別書畫的真贗,又精於金石、碑版、古錢幣研究,徐悲鴻曾聘請他到藝專授課,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方雨樓曾藏宋黃庭堅《飲中八仙歌》手卷和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

蘇軾兩幅較為可靠的傳世作品《瀟湘竹石圖》與《木石圖》都曾經為方雨樓所藏,上世紀20年代時,一個名叫白堅夫的人在方雨樓古玩店買走這兩幅作品,白堅夫是為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秘書。白堅夫早年留學日本,還娶了日本太太,這也是後來《木石圖》流入日本的關鍵,但是《瀟湘竹石圖》一直被白堅夫留在家中。

白堅夫在抗日時期賣身投敵,被國民黨當局關進監獄。抗戰勝利後,他出獄回到了四川老家。1961年,國家正是三年的困難時期,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決定將心愛的《瀟湘竹石圖》賣掉,歷經周折,後被鄧拓以5000元買下。

至於另外一幅《木石圖》,張蔥玉曾經和白堅夫商量以9000金的價格買下,但白堅夫不同意,後來被阿部氏以超過萬金的價格買下,入藏於阿部氏爽籟館。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阿部房次郎(1868-1937年)

阿部氏爽籟館的核心人物是為阿部房次郎,他本人在1937年時過世,但其創建的爽籟館可與美國顧洛阜漢光閣、王季遷寶武堂藏品並駕齊驅,堪稱海外私人中國書畫收藏三鼎甲,並能彌補故宮藏品缺憾。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阿部房次郎舊藏 (傳)北宋 李成、王曉《讀碑窠石圖》

阿部房次郎是為東洋紡績株式會社社長,因為熱愛東亞美術,阿部房次郎在工作之餘,努力收藏相關文物。最初他似乎搜集了一些日本文物,不過中國書畫才是他真正的收藏主力,最早開始收藏的時間在三十七至三十八歲(1904—1905)。那時他為了拓展公司產品銷路,經常走訪朝鮮和中國各地,因而接觸到中國繪畫,為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所打動,自此他開始關注起中國的書畫和玉器、銅器類等藝術品。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大阪市立美術館舊影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臨終囑託家人其收藏來於社會,當歸之社會。1943年,其長子阿部孝次郎將包括《伏生授經圖》在內的160餘件中國古代書畫,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成為該館早期的支柱館藏。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阿部房次郎舊藏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

但是現在已經無從得知,阿部房次郎是否在有生之年見到過這幅蘇軾《木石圖》,但阿部房次郎認為宋元書畫皆是非凡精品,他也曾經藏有蘇軾《行書李白仙詩》,來自於清代藏書家、鑒賞家完顏景賢。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阿部房次郎舊藏 (傳)唐代 王維《伏生授經圖卷》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大阪市美術館即將於10月16日開展的阿部房次郎誕辰150周年紀念:中國書畫名品展中,就包括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傳王維《伏生授經圖》和燕文貴《江山樓觀圖》以及蘇軾《行書李白仙詩》等巨作。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蘇軾《木石圖》即將於11月現身佳士得想香港秋拍

與此同時,佳士得香港11月份的秋季拍賣中,蘇軾《木石圖》也將出現在拍賣市場中,屆時勢必也將引起新一輪對於蘇軾繪畫作品的討論,雅昌藝術網與藝術頭條也將會持續關注。

香港首發!超4億港幣蘇軾《木石圖》首度面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