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宏觀政策轉向,消費金融行業能否送別「至暗時刻」?

宏觀政策轉向,消費金融行業能否送別「至暗時刻」?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本文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來源於洪言微語

內外部因素衝擊之下,實體經濟低迷,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惡化,以前期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爭為標誌,金融強監管政策似乎有了轉向的信號,開始更多地側重於促發展。

這一輪互聯網金融強監管,始於e租寶等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亂象,全面強化於嚴格的實體經濟去槓桿,並引致了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消費金融等細分領域的發展拐點。

就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而言,以現金貸新規為標誌,在規模和增速上均迎來了下行拐點,不良資產的快速暴露更是引發了部分平台盈利的大幅縮水。問題來了,當政策轉向促發展時,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有望送別「至暗時刻」嗎?


對公疲軟,個貸來湊

近日,銀保監會發文(《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稱,「在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同時,必須著力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動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釋放了「一手抓風險、一手促發展」的信號。

從之前的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到強調一手抓風險、一手促發展,持續兩年的嚴監管之後,促發展迎來了登台唱戲的機會。

促發展,信貸是主要的抓手。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相比對公貸款,個人貸款業務更適合成為寬信貸政策的著力點,具體分析如下。

信貸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通常是剎車容易啟動難。要收緊貸款規模,一個窗口指導也就夠了,金融機構收貸,主動權在自己手裡;要促進貸款發放,則難得多,金融機構要敢貸,借款人也要願意借,供需匹配才可以。

7月份以來,貨幣政策出現了短期調整,隨著窗口指導、降准、貨幣投放等措施的相繼實施,貨幣市場利率出現快速下降,市場中寶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性下降便是一個例證。

不過,從市場的普遍反饋看,資金仍在貨幣市場內打轉轉,資金從貨幣市場流向實體經濟的信貸傳導機制並不順暢。

問題就出在信貸供需上,銀行存在慎貸情緒,實體經濟的借款需求也不旺盛。

通常來講,在國有金融機構佔據主導地位的金融體系下,通過政策去影響金融供給側通常是容易的,一個窗口指導、一紙文件通知,就能從上到下改變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和放貸意願。

問題是,過去幾年,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在激勵約束機制上,誰放的不良誰來清收,信貸人員清不良的教訓仍歷歷在目,當前仍普遍存在「多放多錯」的畏難情緒,寧願無業績,也不願以後背不良。

需求端的不給力,則是更重要的原因。2009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尚可以通過大力發展基建和地產形成借款需求,到了2018年,中高效益的基建項目基本飽和,地方政府舉債積極性不足,地產也面臨清庫存的壓力,站在金融機構角度,沒有了能承接大量新增貸款的靠譜項目。

對公疲軟,個貸來湊。在大中型企業與實體經濟共振、借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小微企業和個人仍有潛力可挖,於是,鼓勵發展普惠金融和個人貸款,便成了信貸寬鬆政策的重要抓手。


個貸的潛力:成也購房貸,敗也購房貸? 

市場永遠走在前面,金融機構早就看到了個人部門加槓桿的潛力。

2010年以來,個人貸款餘額和佔比均出現了快速上升,截止2018年7月末,個人貸款餘額44.76萬億元,佔比34.40%。

不過,個人貸款快速增長的背後,主要還是購房貸款驅動。

火爆的房地產行情在推動個人住房貸款需求快速上漲的同時,又大幅提高了單戶購房貸款的總金額,結果是個人住房貸款快速提升,成為個人貸款規模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2016年個人新增貸款中,個人購房貸款佔比高達78.36%,而2011年這一數字僅為34.38%。

然而,房貸驅動的個人貸款增長並不具備可持續性。隨著四五線城市房價普遍進入萬元時代,對於未購房個人而言,上車越來越難,再加上「房住不炒」的政策限制,買不了房就沒有房貸需求,購房貸款本身面臨著增長的天花板。

2018年一季度,新增個人貸款中,個人購房貸款佔比56.85%,較2016年下降21.51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不振,個人貸款自然增長乏力。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新增個人貸款3.6萬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1700億元。

購房貸款不能指望,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業務呢?似乎也指望不上。

一方面,高房價和高企的生活成本,壓抑居民的消費慾望和借貸需求。高房價下,有房的人要還房貸,沒房的人要付租金,消費升級暫時受挫;高額的養娃成本,也壓制了不少中產白領的消費慾望。自然,有錢人還是很多的,不過有錢人不必貸款。

另一方面,消費貸款終究是要還的,個人的消費貸款需求從根本上受制於其收入增長情況。2011年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整體是下降的,個人負債在短期內的快速提升,很快便會在收入層面遭遇天花板。

消費金融業務,經歷了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以2017年12月的現金貸新規為轉折點,行業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以P2P行業為例,2018年以來,月度活躍借款人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某種程度上,個人貸款業務的潛力,成也購房貸,敗也購房貸。要在短期內重啟消費金融市場,似乎沒那麼容易。


重啟消費金融市場,還差什麼?

2018年二季度,頭部消費金融平台的營收和利潤增速企穩回升,在業務結構上實現了從現金貸到場景分期的轉換。

不過,一方面,場景分期業務還不足以補齊現金貸業務的缺口,另一方面,場景分期受制於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本來就不似現金貸業務具有爆髮式增長的潛力。

在《通知》中,明確提到「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適應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提供和改進差異化金融產品與服務。支持發展消費信貸,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積極滿足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升級型消費的金融需求。」

其實,作為從業機構最多的互金細分行業,消費金融的競爭一向激烈,消費金融機構開展場景分期的內在動力足得很,並不需要政策的額外鼓勵。

站在單個機構的角度,槓桿率限制和持牌經營似乎是消費金融大發展的緊箍咒;站在行業的角度,即便放開槓桿率限制和持牌經營的限制,也難以扭轉消費金融行業的短期趨勢,畢竟,消費金融的根本驅動力,在於消費升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從這個角度看,政策的轉向,只是釋放了一個政策信號,並不足以推動消費金融行業送別「至暗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透視度小滿:AI+金融步入規模化應用階段,生態競爭開啟
依圖科技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高成資本、工銀國際、浦銀國際參投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