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壽縣 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蔡國,後背楚國所滅,楚後又被秦所滅,在秦時期,被秦劃江淮及其以南地區為 九江 郡,置壽春縣,為郡治,相當於現在省會一級的城市。 壽縣 在秦代被稱為壽春,後經歷代又被稱為 壽陽 、睢陽,壽州直到民國時期才被改稱為 壽縣 。 壽縣 古城牆位於淮 河南 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盤式布局。城牆周長7147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城內面積3.65平方千米。城牆牆基以塊石圈砌,牆體中間以粘土夯實,外壁包貼特大青磚。磚石縫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漿加以填灌,城牆上築有警輔,牆頂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帶垛的矮牆。

冒著斷斷續續的小雨,下午4點多點來到古城北門。此時依然有不少遊客在此遊覽。 壽縣 現存城牆為宋代重築,明清時曾多次修葺,已歷經900多年。 壽縣 城牆有四門,東門稱為 賓陽 ,南稱為通淝,西門稱為定湖,北門稱為靖淮。四城門均設瓮城,呈內、外二門。

下圖為古城北門內側。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下圖 北門內側的門匾上書「北門」二字。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瓮城外門,門匾上陰刻「靖淮」二字,瓮城門向西開,與北門,呈90度直角,為的是若有洪水入瓮城,便成渦流,可減輕洪水對內門的壓力。 壽縣 古城牆城門東、南、西 三門 舊有名勝石刻。東門內北壁有二,一曰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二曰鳳凰落毛不如雞,南門瓮城內東壁緊貼門後,刻一石人像,取自李園藏刺客於壽春棘門刺死春申君黃歇的故事,為楚文化又一珍貴遺迹,1975年,改建南門時沒有修復於門內。

見下4圖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黑色的粗線就是當年的最高水位,已和門洞齊平,可想見洪水之兇猛。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在北門瓮城牆壁上嵌有一塊匾額上面用中英文書寫著:公元一九九一年最高水位線海拔,24.46米。記載了1991年 壽縣 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城池所處的地理環境,匠心獨運,于軍事防禦之外,還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為了加固城基,於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護城泊岸,城內北部東、西兩隅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壽縣 古城牆是 中國 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同時還是全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 平遙 古城要早一百年。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沿著城內鋪滿綠草的斜坡就可登上城牆。只是用斜坡來固定內牆還是頭一次見到,倒更像一座堤壩,想來也是為加固牆體防止洪水的侵襲吧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沿古城牆往東走,儘管沿途修補的痕迹很多,但原來建築遺存依然保持很好。倒是城裡面的老房子卻已經很難見到了。

下圖為北門的瓮城上部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下圖北門外的護城河。

天色將晚,明天一早還要去趕去 黃山 ,雖有不舍也只能暫時放棄了。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在城裡找好了住處,又來到南門溜達一圈,其實主要是為了吃飯。南門城裡沿著牆邊有一溜的小飯店,簡單問了一下價格還是真不便宜。於是索性出了南門去了城外,找到了一家不小的飯店,價格和味道以及服務水平在縣城裡面還是非常不錯的。以至於回京時特地在這家飯店附近找了賓館,又吃了一回。

下圖為 壽縣 南門,瓮城已經被拆除了。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城內的夜景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這裡的紅燒肉味道還是不錯的。菜量也是蠻大的, 壽縣 的豆腐也是很有名的。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對於 壽縣 ,之前了解的並不多,只知道是一座宋代古城,其歷史的深遠並不了解。而經過這近三個小時的路過之旅,卻令我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就導致了我從 黃山 返回時,又特意在此留宿一宿。雖然也只是不到半天時間。

瀏覽古迹、品嘗美食都令我們很滿意。唯一不足的就是住宿。也許城裡地勢比較低的原因,我們住的那家賓館太潮了。以至於返回再來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在城外的賓館,果然好了很多。

5月24日中午在 合肥 參觀完 安徽 博物院之後,將近下午兩點再次來到 壽縣 。這次主要是拜訪 壽縣 的博物館和孔廟。當然也是為了品嘗這裡的美食。

從駐地開車進入博物館的院子,前面是個廣場,車可以停在廣場周邊,不過是要收費的。 壽縣 博物館現有三層,免費開放,憑身份證進入。

博物館以收藏 壽縣 境內出土的歷史文物為主,館藏了許多戰國時期楚文化體系的文物。尤其是青銅器和楚金幣的收藏是館藏文物一大特色。戰國時期的金幣「郢爰」,目前以 壽縣 出土最多。在 壽縣 有如此大量的楚金幣,可見是與當時這裡商業的發達和城市的繁榮分不開的。「越王者旨於賜」劍、羊首尊、犧首鼎、楚金幣以及金棺和銀棺等,都是鎮館之寶,尤其是青銅器和楚金幣的收藏是館藏文物的一大特色。特別要提到的是,博物館還有是北宋寶塔內發現的金棺(銀槨據說已經腐爛)與青瓷小罐與舍利;還有在廢棄的廟裡埋下的明代近真人大小的七件銅佛坐像。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一進大門正中的第一件藏品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就是「鑄客大鼎」又稱「楚大鼎」,是戰國晚期楚國之重器。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大鼎。這座大鼎在 合肥 的 安徽 博物館剛剛見到過。是1933年在 壽縣 李三孤堆被盜掘出土的,後經過16年的四處漂泊,直到1949年才被收歸國有,現為 安徽 博物院鎮院之寶。為此我還特地詢問了館內的工作人員是否為原品,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而今在 壽縣 博物館再次見到,看來這「鑄客大鼎」對於 壽縣 這塊地方的確是意義非凡。

下面3圖均為在 安徽 博物院拍攝的「楚大鼎」的照片。和上圖 壽縣 館藏的複製品對比只是形似而已。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楚大鼎」,是戰國晚期楚國青銅飪食器,也是迄今為止東周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圓鼎。圓口平唇、圜底、雙耳、蹄足,鼎口平沿處刻銘文十二字,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大鼎氣勢雄偉、體量巨大,造型設計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呈現其主人拔山蓋世的雄心壯志。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越王者旨於賜」劍是在1996年於 壽縣 西圈墓地戰國早期蔡國三號墓葬出土。由劍格、劍身、劍柄、劍壽四部組成。是十分珍貴的戰國早期的青銅劍。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在劍柄上有兩道凸箍,用綠松石鑲嵌著精美的勾連雲紋。劍格雙面用綠松石鑲嵌著極富美感的空心鳥篆八字銘文「王戊(越)王戊(越)者旨於賜。」者旨於賜系越王勾踐之子,即是文獻中所記載的「鼫與」,公元前464年到459年在位六年。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雲紋銅簠,出現於西周早期,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在戰國晚期以後消失。一般呈長方盒形,蓋身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為一體,分來則為兩個器皿。(見上圖)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重佛舍利」見上圖。1977年5月在 壽縣 報恩寺舍利塔地宮金棺里發現的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上圖「纏枝牡丹紋金棺」。重佛舍利就取自於此棺內,金棺形似棺狀,重91.5,用五塊金片捶揲,模壓成浮雕紋樣,再經鈴鑿刊刻等多種工藝程序處理細部後,用金絲穿扣成棺狀,棺周圍裝飾成纏枝牡丹紋樣,棺底鏨有陰文「重佛舍利」字樣。玲瓏剔透,工藝精湛,是佛教考古史上重大發現。

除了以上這些聞名的國寶級物件,館內還有諸多春秋戰國出入的很多青銅器,對喜歡歷史、考古和收藏的人還是非常有用,即是我等湊熱鬧的人看了在驚嘆之餘,也對數千年的歷史和文物的理解增加一些認識。

古城西大街中段,也就在博物館對面,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宏偉古建築群,這就是俗稱「黌學」的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先後維修、擴建42次,形成一規模宏大、體系完備的建築群體。佔地面積達二萬平方米,有坊、閣、殿堂等大小建築物三十處。經過幾百年飽經滄桑的孔廟,雖佔地面積有所減少,但主要建築物如大成殿、明倫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筆亭,東有 文昌 宮,西有忠義詞、節孝詞、節孝坊。

如今的孔廟門前已經成了當地人們·休閑娛樂的地方了。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魁星樓緊依原欞星門東側。它的前身是康熙年間建的「奎神祠」,現在是一家賣文物的商店了。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看完孔廟已經是將近5點了,城內的報恩寺看來是又去不成了。於是開車回到賓館,又來到上次吃飯的那家飯店,繼續點了上次要過的紅燒肉和其他幾個 壽縣 的特色菜,腐敗間,窗外突然下起了大雨,涼風夾著雨絲直撲進來,古老的街道立刻被霧氣籠罩,街上行人攤販瞬間走個乾淨,只留下雨柱敲擊石板發出的聲響。拒絕了服務員關窗的好意,因為此時我倒是覺得正有一種把酒臨風的感覺,雖不置喜洋洋者矣,但至少也是心情大好。

次日清晨,天空又下起了小雨,返京的時間到了,透過車窗,雨中的古城南門依然朦朧,再往遠處古老的城牆已經被雨霧吞噬,對於我來說,那些被雨霧包裹的遺迹依然讓我嚮往,因為這裡的確沉澱了太多太多的歷史與典故,「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淮南 雞犬」、「時苗留犢」、「圍棋賭墅」、「東門朝東,北門朝西」等一些在兒時就聽到過的成語故事,如今來到了它的發源地,卻又不能盡興的接觸,實在令我心有不甘。而且,古城內的寺廟建築有的我這次也沒有見到。

也好,那就讓所有的這些遺憾成為我再來探訪壽春古城的理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