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的貧血不等於中醫的「血虛」,西醫比中醫,差了一口「氣」!
一位血液科的醫生近日寫文章稱:中藥阿膠不能治貧血。因為缺鐵缺葉酸導致了缺鐵性貧血,紅細胞溶解導致了溶血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不足導致了再生障礙性貧血,西醫通過補鐵補葉酸、去除溶血原因,以及移植骨髓的辦法,治療各種貧血,而阿膠本身不含鐵不含葉酸,也不能去除導致溶血的原因,更沒有骨髓移植那麼直接給力。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阿膠,還是中醫的補血中藥,都沒有治療貧血的依據。
但是,這位醫生忽略了一個問題:
阿膠是中藥,服從的是中醫理論,就像打青黴素需要依照西醫的炎症指標一樣。
按中醫理論,阿膠治療的是「血虛」,在中醫「血虛」和西醫貧血之間,往小了說,間隔著一個「氣」,往大了說,
間隔著醫學乃至醫生,對生命的認識和著眼點。
多年前,我的老師到協和醫院會診,病人腦出血手術後昏迷不醒,老師看了病人後告訴家屬:氣血虛竭了,救治很難。陪同會診的管床醫生指著化驗指標說:他的血色素,紅細胞都是正常的,怎麼就虛衰了?
但是果不其然,這個病人在會診後第二天去世。
為什麼不貧血,紅細胞正常的人,最後會死於氣血衰竭?老師的解釋是,他的血是「死血」。
死血和活血的區別,就是死人和活人的區別,不是結構上有什麼不同,「死血」的紅細胞數目也可以達標,死人的軀體也可以健全,但這種紅細胞和身體,缺少一個關鍵的東西,這就是能量,能量就是中醫說的「
氣
」。
1
中醫理論有氣血津液,血津液在西醫里都可以找到對等的:血液、細胞外液、組織間液等等,唯獨「氣」,是中醫獨有的。西醫沒有「氣」的概念,也從來不承認「氣」的概念,因為「氣」不像紅細胞、血紅蛋白,可以通過西醫的儀器檢測出來,但檢測不出來不等於不存在,而是因為西醫著眼在結構,
「氣」是能量
,對能量的檢測既不是西醫儀器所能,也不是西醫這門醫學的著眼點,這也便是西醫面對很多疾病時的無奈。
有個中醫學院的畢業生,分配到了西醫的五官科,她每天收治很多扁桃體發炎的老病號,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扁桃體就會發炎甚至化膿。按照西醫理論,有炎症就要用抗生素,但這些人早對抗生素耐葯了,藥量和治療時間不斷增加。
這個中醫生髮現,這些病人除了扁桃體發炎、化膿,身體還特別怕冷,特別疲憊,明顯的屬於中醫的「氣虛」。但那是西醫院,沒有中藥可以藉助,無奈之下,她選了西藥里和中醫補氣葯最像的一個,這就是「能量合劑」。「能量合劑」的主要成分是三磷酸腺苷,是細胞所需的能量物質。
這些用抗生素的同時,注射了「能量合劑」的病人,炎症很快就消退了,而且很少再複發的,為什麼?因為
給他們補充了能量,白細胞的功能提高了,由此戰勝了細菌
。如果這個醫生不是中醫,可能想不到在消炎的同時用「能量合劑」,因為西醫治療炎症的診療規範中,沒有補充能量這一項;因為西醫比中醫,差著一口「氣」。
2
以汽車為例,車身車輪是汽車的結構,但結構再全的汽車,也不能跑路,必須有汽油,汽車才能發揮飛馳、剎車的功能。人體就和汽車一樣,紅細胞白細胞是車身車輪、是結構,這些結構想發揮運輸氧氣、殺滅細菌的功能,必須有能量,有了能量的血才是活血,有了能量的人體才是活人。
西醫著眼在車身車輪,治療貧血的補鐵,補葉酸針對的就是結構;中醫著眼的是使這些結構具備功能的能量,中醫的補氣養血葯,就是給身體「加油」,
可惜的是,這個能量不能被西醫的儀器發現和驗證。
很多貧血的人吃了東阿阿膠後,指標可能仍舊是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帽子也不能摘掉,但癥狀卻明顯改善,因為中醫補充的是能量,由此「盤活」了有限的紅細胞,使它們最大可能地發揮出功能,最終的收益,可能比紅細胞滿滿,但卻不能發揮功能的「死血」要大得多。
3
反過來,很多人雖不貧血,但面色發黃,怕冷疲勞,化驗時卻不是貧血。但指標正常不意味著沒病,這些人是西醫指標不能發現的能量出問題了,如果這個時候不補充能量,不僅會影響功能,癥狀會日漸加重,而且還會影響結構,就像生拉硬拽一個沒有汽油的車,車身的結構是很難保全的,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中醫才說「
上醫治未病
」。
「未病」不是沒病,而是「未見到病」
,因為能量出問題的時候很難從結構上看出來,但結構完整不意味著沒病。一個心臟驟停的人,救治的最好辦法是迅速電擊,而不是馬上改變心臟的哪一部分,因為心臟驟停是能量沒有了,電擊就是補充能量。電擊之前,人是瀕死的,電擊之後,人活了過來,但電擊前後,對心臟來說,結構沒有任何變化,變化的只是能量,但這個能量的變化卻足以讓人多一口氣。
END
疏肝解郁,滋補養顏。
沁心花草茶,甄選重瓣紅玫瑰,枸杞、薄荷等天然藥材,花草疏鬱氣,紅枸杞補肝陰,可有效緩解黃褐斑、氣血不通、肝氣鬱結等問題。
||責任編輯:張曉雪
||本文配圖選自「視覺中國」;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
||
如有健康疑問,可點擊這裡
向我諮詢
||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養生好物!


※西瓜升糖指數高,糖尿病人不能吃?
※走路腳跟不沾地會短壽,下巴翹的人既美又健康!
TAG:健康新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