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的養胃觀念該更新了!守住這些準則,5天後便能」蛻變「出一個全新的胃

你的養胃觀念該更新了!守住這些準則,5天後便能」蛻變「出一個全新的胃


在消化內科門診中,有這麼一類病人:




他們做了胃鏡,做了腸鏡,排查了幽門螺旋桿菌,結果一切正常。但胃痛、胃酸的毛病依舊如影隨形:病沒有加重,一吃藥就好。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丁健主任醫師

說,醫學上,把這類人的病歸為

「功能性胃腸病」




這些人通常有幾十年的「老胃病史」,佔了門診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對於這類病人,丁健通常會追問一句:「 平時是否有不好的生活習慣?」病人通常會開始「 痛陳病史」——睡不著覺,長期失眠,生活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




「在臨床中,經常發現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異於常人。他們更加焦慮、更加緊張、更加容易抑鬱。」丁健說,這些人

光靠「養胃」就不夠了,除了調節腸胃的葯,有的時候還需要調節生活和工作,必要時服用抗焦慮和抑鬱的藥物。



胃病的原因不同,只靠「養胃」並不能緩解,因此養不養胃,先得明確病因。



別被這些「養胃」方法誤導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胃出了問題。護胃心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戒外賣,喝米粥,甚至開始吃素。但堅持下來,卻沒有改善。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丁健提醒,或許是你的「養胃」方法出了錯。





不宜長期只靠喝粥養胃



小米粥、南瓜粥等沒什麼太多蛋白質和脂肪,刺激性很少,胃確實在消化時沒什麼負擔。所以,胃不舒服時,喝點粥沒什麼錯。




但並

不推薦長期只靠喝粥養胃

,因為粥的主要成分是穀物,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難以滿足人體豐富繁多的營養需求。




建議:可在胃不舒服時,喝一段時間粥,但不建議長期喝粥而忽略了營養的攝入。





 

少食多餐對胃修復無益




少食多餐會讓胃常常處於工作狀態,對胃的修復無益。



建議:一天最多四餐。注意定時、定量攝入,避免飢餓和飽餐。但處於特殊時期的人,比如孕婦等,可以通過少食多餐保證營養攝入。



單純吃素會影響胃粘膜更新和修復




吃素對胃來說,沒有刺激作用,容易消化。但是,從營養結構上,單純吃素會讓人體缺乏營養。其次,缺乏蛋白質和脂質攝入,會影響胃黏膜的更新和修復。




建議:

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切碎、做軟,採取蒸、燉等方法,做成肉末燉蛋、清蒸魚等,少放鹽和醬油。




無論胃好不好,都應該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



蜂蜜水等甜食不可空腹食用




要注意,甜的東西通常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反酸。




對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則應根據病情確定食用時間,以利於發揮其醫療作用。如在飯中服用,或者飯後服用,減少對胃酸分泌額外的刺激。




建議:

胃酸過多的病人,不建議空腹服用甜食或者蜂蜜。可以同食物一起服用,減少對胃酸的額外刺激。



不折騰胃

就是最好的養胃




「實際上,胃是不需要養的。」丁健醫生說,因為每隔3~5 天,胃黏膜上皮就會代謝一次,這意味著,

只要我們沒有傷害它,最多5天,人體就能「蛻變」出一個全新的胃。




所以,與其吃一些「 養胃食物」,不如踏踏實實地堅持「養胃行為」。






定時定量成規律




進餐的時間要規律,不能飽一頓餓一頓,更不能想到吃飯才去吃飯。養成固定的就餐時間,讓胃跟上節奏。




膳食均衡莫偏食




豐富的食材搭配有利於人體攝入各種營養成分,保證各個器官正常工作。




細嚼慢咽七分飽




牙齒把食物咀嚼得越細碎,胃分解食物的難度就越小。可以試著每口飯咀嚼10 次以上再咽下。




不要熬夜早點睡




包括胃腸道在內的人體機能的修復都是在深度睡眠時完成。這個時候,免疫系統得到加強,能量也能得到充分補充。




心態樂觀別焦慮




養胃,更多是心理上的。當我們提出這個概念時,就意味著我們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方式,同時調節自身心理和情緒。




飯後慢走半小時




飯後立馬坐著或躺下,容易讓胃酸逆流到食道,發生胃食管反流。飯後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時左右。








當然,這些養護措施只能在胃還算健康時有效。如果已經出現胃部不適,請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查。




END




福建衛生報記者:陳坤


編輯:加士伯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警惕!你的孩子可能患上「大自然缺失症」了!如何幫孩子找回丟失的「自然」?




更多健康知識


關注我們↓


長按左邊二維碼


《福建衛生報》


為你提供靠譜的


健康諮詢 | 健康資訊 | 養生科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露天"石療"!高溫天大媽們尬躺公園地面……專家:切不可因新奇而輕易嘗試
「媽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TAG:每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