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了就有用!「演講必死星人」急救指南

聽了就有用!「演講必死星人」急救指南

對很多人來說,「演講」是個讓人恐懼的詞。被丟到諾大的演講台上,獨自面對密密麻麻的觀眾,難免會產生孤立無援的情緒。

究其原因,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沒怎麼接受正統的訓練,告訴我們如何在公共場合侃侃而談。

事實上,很多人出了社會才明白,學會在公共場合說話是多麼重要。述職競聘、遊說客戶、培訓講解、出國留學……總有一些當眾演講的時刻。即使你有再高深的思想,如果從始至終都無法表達出來,也就毫無意義了。

隨著經濟發展,演講也已經成為商業溝通的必需品。環顧四周,我們能列出一長串具備演講家特質的企業家:馬雲、雷軍、羅永浩……而最有名的,莫過於已故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

為喬布斯書寫傳記的作家布蘭特·施蘭德曾透露,每次新品發布會之前,喬布斯都會花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進行排練。他會仔細考量來回踱步的節奏、燈光色彩的影響、幻燈片的效果等等等等。

演講和日常說話不同,是要學習、訓練出來的。那麼,一場高質量的演講背後,會有哪些章法呢?

傳統演講的困局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同感?我們見到的演講,往往都是這樣的:一個人站在台上,看似聲情並茂,實則虛情假意。背誦著假、大、空的套話,實際上呢,一點兒乾貨都沒有。這便是傳統演講的弊病,過於文本化、朗誦化、抒情化

1、過於文本化

做演講一定要準備演講稿嗎?這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

寫一篇演講稿,相當於寫一篇作文,而我們下筆的時候,總是希望遣詞造句儘可能規範而華麗。

然而,一篇好的演講稿是不能藝術加工的。它是一個真真切切反映你思想的東西。背誦一篇缺失口語化、修辭過度的演講稿,往往會讓別人很難吸收你的信息。

2、過於朗誦化

表達技巧是中國人演講非常重視的一點,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語氣節奏,一個都不落下。但最後呈現的效果往往和朗誦相似,它不是在和觀眾交流,更不在乎內容。

3、過於抒情化

很多人的演講缺乏邏輯整密的推理,反而各種各樣的煽情,彷彿評判演講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流淚。

其實,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是一個值得傳播的觀點。用現在的流行話說,就是「內容為王」。你必須用自己的方式,流暢完整的把它表達出來。

演講的三要素

那麼,什麼才是好的演講呢?

公共演講的三要素:理性、感性、信譽度。即用理性分析說服別人,用感性故事打動別人,最後達到別人相信你的效果。

要讓觀眾對你說的產生認同,就千萬別想成為別人,一定要做自己。不如想想你是怎麼在飯桌上和你朋友、同事講話的?如果你和朋友講話時不太會講笑話,去演講的時候那也別試圖去講笑話,99%的可能性你會講不好;如果你平時是一個冷靜敘述的人,到台上演講時別假裝有激情。

如果你是科學家,那就做科學家,而不要試圖成為活動家。如果你是藝術家,那就做藝術家,不要試圖成為學者。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不要試圖模仿大學者的風範,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同時,演講不同於文學。太冗餘、太隱晦的信息,聽眾往往不能一次性消化。記住!適用於各個演講的話,一定是廢話。

演講前,不如列一張大綱,列出受眾想聽的,受眾需要聽的,用明確的過渡來開始和結束每一個部分,可以使聽眾更容易跟隨你的思路。另外,重要的事情可以講三遍。

如果你也是「當眾講話就緊張到死」星人,今天的節目一定非常適合你了。上海市演講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嘉鈺,會和大家說說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演講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上暢談 的精彩文章:

感知之城、天空之城、起伏之城、錶殼之城……未來之城究竟長什麼樣?

TAG:海上暢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