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文帝去哪了?

建文帝去哪了?

原標題:建文帝去哪了?


  600多年前,明故宮的一場大火,不僅燒盡了金碧輝煌的皇家宮闕,還留給世人一個謎:當時的建文帝是被這場大火燒死了,還是從暗道逃離了南京?從此,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民間流傳起各種各樣的傳說,同時明朝的史書中,對於這段歷史記載也是模模糊糊。那麼,建文帝是否逃過了那場大火?他又去了哪裡?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說法之一——

焚死說


《明史》中關於建文帝的記載寥寥數筆:「谷王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是燕王派宦官在火里把皇帝皇后的屍體找了出來,過了8天以後安葬了他們,這是200年以後的《明史》里記載的。那麼明朝人是怎麼說的呢?


據明朝記載燕王時期的實錄,當時安排了很隆重的禮節,安葬了建文皇帝,明成祖還為此輟朝三日、放假三天不辦公,以示哀悼。《明實錄》是明朝人記載的,但是很多學者研究出來,實錄並不實,實錄中記載的內容是要給官府和皇帝打掩護,一些不願意讓大家知道的事情就不會寫進歷史。所以,這裡面就有了一個問題:如果說葬了建文君,備禮葬之,墳墓在哪兒?又是什麼禮?有的記載說是「天子之禮」,天子之禮十分隆重,如今大家看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皇陵都是非常雄偉的,規模十分可觀。建文君如果用天子之禮安葬,怎麼會沒有墳呢?顯然這個焚死說是不可靠的。


實際上,這個疑案在明朝就已經是個謎了。也就是在建文帝被推翻的100多年以後,萬曆皇帝跟他的老師,也是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曾經有一次談話。萬曆皇帝問張居正,建文帝可有出亡這事。張居正回答:「此事國史無考。」他所說的國史,就是實錄。所以,建文帝的下落明朝人也弄不清楚,清朝人就更弄不清楚了。

說法之二——


歸來說


還有個說法是在公元1440年明英宗正統五年的時候,建文帝回來了。當時,有一個老和尚從雲南來到廣西,直奔思恩府,到了大堂上就說:「我就是建文帝,我就是建文君。」知府岑瑛一聽很害怕,趕快報告宮裡,把自稱建文君的和尚送到北京的皇宮裡。


當時的首都已經從南京遷到北京了,於是要派大臣去審問。一審問,這個人是河南鈞州人,叫做楊應祥,他說的都是假的,於是就把楊應祥送到錦衣衛處死,這事就算了結了。但是正是因為有這麼一個楊應祥,一個假冒的建文君,民間的傳說又根據這個添油加醋傳得神乎其神。


說法之三——

出亡說


第三種說法,就是出亡說。當時,燕軍進入南京,宮中起火的時候,建文君並沒有死,而是從地道逃跑了。民間傳說建文帝的逃跑是讓國、是遜位。這是很多人對於建文帝抱有同情心,卻又不敢直接指責朱棣的奪權,因此就傳出了讓國遜位的說法。


當年,燕軍進入南京以後,建文帝非常緊張,一時不知所措,於是來回踱步。這時候,一個太監向他彙報說:「太祖死的時候留下一樣東西。這個東西就收藏在奉先殿,他囑咐我們不到危急的時候不能打開。」周圍的一些大臣都說趕緊打開,把東西拿出來。建文帝同意了之後將其打開,裡面是一個鐵匣子,砸開後發現裡頭有度牒(宗教職業者的身份)三張。分別寫了「應文、應能、應賢」三個人的名字,裡頭還有袈裟、剃刀和白金十錠以及太祖留下的一句話:「你們要是不想跑,你們就自殺。要不然的話,你們就拿著度牒跑。」


裡面還說:「應文要從鬼門出去,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就是天傍黑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那麼字條里說的「應文」是誰呢?首先,建文帝朱允炆名字中是帶個「文」字的,應文說的肯定是他。當時在大臣中正好有叫應能、應賢的。這三個人,於是就全剃了頭。朱允炆帶著一些人,就從鬼門出了宮,從此銷聲匿跡。


說法之四——

穹隆山為僧說


第四種說法是在穹隆山為僧說,記載在《明史·姚廣孝傳》中。


據《明史》上記載,姚廣孝在84歲見到朱棣的時候說:「當年都懷疑建文帝逃跑是宗泐和尚幫的忙,這個宗泐和尚被關起來一直關到現在,希望你把他放了。」


那麼,這件事真的如明史上記載的那樣是宗泐幫忙讓建文帝最後藏到江蘇吳縣嗎?據說穹隆山上有佛塔,是建文皇帝的墓。這個又是真是假呢?《明史》沒有肯定。

這些傳說非常神奇,與此相連建文帝在各地的遺迹也都有記載。比如說,建文帝曾經藏在四川的平昌佛羅寺,後來死了以後就葬在寺後的山上。因為建文帝經常在寺里,面向京城哭泣,後人就把這座寺改稱望京寺。比如說,建文帝從雲南大理逃到四川宜賓越溪河,隱居在隆興寺,死後就葬在隆興寺山下的塔林里。


說法之五——


尋訪張邋遢說


在介紹建文帝的下落的時候,還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就是戶科給事中胡瀠。據說建文帝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心裡放不下,就派胡瀠巡行天下,找建文帝的下落。


胡瀠當年出去找建文帝是不能公開的,於是他以訪張邋遢為名。張邋遢也就是張三丰,是元末明初的一個著名的道人,一個神人,一個怪人。朱元璋當年也想找張三丰,但是沒找著。朱棣這次派胡瀠以訪張邋遢為名,所以後人也無從證實當年胡瀠是否真的是去找建文帝,以及有沒有得到建文帝的消息。


明末清初,有一本很著名的歷史書,叫做《罪惟錄》。這本書的作者叫查繼佐,他在書裡面開列了有關建文帝謎蹤的23種說法。在書裡面,他說了一句話:「23種,難道就沒有一個是對的嗎?如果有的話,也只有一個是對的。但是正是因為有23種,所以都不對。」


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下落一定會是歷史學家研究的一個課題,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信的答案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藏日報 的精彩文章:

愛,讓他們風雨同舟
西藏這些地方,此生不去心不安

TAG:西藏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