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秋天,不同時段各有養生重點!3個細節防住秋老虎

秋天,不同時段各有養生重點!3個細節防住秋老虎




熬過了酷熱三伏,終於迎來秋高氣爽。湛藍高遠的天空,略帶涼意的微風,你是否已經感受到秋的腳步在靠近?






秋天向來被稱為「多事之秋」,人會有

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現。另外,秋天

不同階段對養生的要求不同,養生也要順應天時。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採訪權威專家,告訴你秋天不同時段的養生重點。




受訪專家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楊志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霍清萍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 丘振文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寧蔚夏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袁玲玲




秋季養生分3段



秋風送爽,暑往寒來,入秋後氣溫逐漸下降,皮膚紋理由疏鬆轉為緻密,陽氣開始潛藏於內。在氣候變化無常的「多事之秋」,養生也要順應天時。





     


初秋:防暑保脾胃


時間:

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御暑熱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稱。此時養生重在解暑降溫、預防中暑。




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處事不躁,以防暑熱傷心。


     


保脾胃


此時節雨水較多,濕氣偏盛。濕邪最易傷脾,淋雨或涉水後要及時將身體擦乾。



飲食要清淡,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並且少食冷飲、秋瓜等寒涼食物,以免中傷脾陽。


     


解秋乏


由於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不少人會覺得渾身疲軟乏力、精神欠佳、睡意連綿、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




建議從生活起居上調整,尤其要避免晚睡,應當早睡早起,切忌過勞。


     


仲秋:防燥常秋凍


時間:

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


     


防秋燥


仲秋時節草木逐漸乾枯萎黃,人體也表現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發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




宜常吃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蘿蔔、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


     


護毛髮


肺主皮毛,秋天乾燥的氣候致脫髮相對增多,為做好頭髮的養護、防止脫髮,這段時間最好暫停燙髮,可以擦一些營養性的髮乳或髮蠟。




適量多吃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等食物,也對養發、護髮很有好處。


     


常秋凍


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正是「秋凍」的好時機。




青壯年以及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和小孩,此時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為越冬打好基礎。


     


晚秋:避寒打「底補」


時間:

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避風寒


晚秋氣候開始轉寒,此時須及時添衣,不再適宜「秋凍」。




深秋時節不時有寒流侵襲,寒邪易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時保暖,以防疾病發作


     


消秋愁


秋天的蕭索之景易引人情緒低落,此時要注意精神調養。




多參加戶外活動,或登高遠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書畫,或養花垂釣,或聞曲起舞,使秋愁在愉悅之中悄然而去。


     


打「底補」


不少人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其實,要想達到冬季進補的目的,首先應該在秋季調整好脾胃,晚秋正是打「底補」的最佳時期。




芡實為食療佳品,可用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




或用芡實燉豬瘦肉、雞肉等,可以起到健脾益胃、固腎澀精的作用,對於慢性腹瀉、夜尿頻多等症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學幾招,擋住秋老虎





雖然已經立秋,但暑熱依然未退。此時,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所以稱之為「多事之秋」。相對於其他季節,人們在飲食起居方面更應注意。







飲食有門道




  •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天熱出汗多,人體內的蛋白質代謝加速。




因此,必須注意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一些

豆製品、蛋類、奶類、魚、蝦、雞

等,這些食物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比較清淡。






  • 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




高溫會使代謝加快,大量出汗,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隨汗液排出,導致機體耐力、抵抗力降低,出現疲倦乏力、食慾減退等情況。




因此,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產熱較少而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如

豇豆、黃瓜、雞蛋、牛奶

等。




同時,注意飲水不要過猛、過快、過量,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 老人不宜過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凍食物




天氣炎熱,胃腸功能受到暑熱刺激後相對減弱。若老人過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凍食物,會加重心臟負擔、損傷消化功能。




應適當食用具有滋養補益、抵禦暑熱侵襲的食物,如

西紅柿

,甜酸適中、維生素C含量高,熱炒、涼拌皆宜;

黃瓜

不僅清熱解暑,還有助於降血脂。






  • 多吃苦味蔬菜




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此時,吃點

苦味蔬菜

大有裨益,其中富含生物鹼、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




起居有學問




  • 保證夜間睡眠




天氣熱,很多人怕長時間開空調影響健康,而又熱得睡不著,導致睡眠不足。




秋季陽氣漸收,應該

早睡早起

,就像雞的活動規律一樣,天亮就起床活動,天黑就早點回家休息。




保證充足的休息,能保護心臟,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 適當午睡




在烈日炎炎的秋季,小憩午睡有助調養身心,一般以

不超過30分鐘

為宜。




午睡不宜選擇陽台、樹下、露天,或有穿堂風的廳堂等地方,更不要穿無肩、無領或緊身衣午睡,防止出汗當風,引發肌肉關節酸痛、四肢僵硬。




降溫有竅門


夏秋交替,天氣炎熱,稍不留意就容易中暑,防暑降溫要講究方法。






  • 掛窗帘




陽光直射的房間,一定要掛窗帘,宜選用吸收熱量少、淺色配以遮光布的窗帘。






  • 室內製冷




在室內放些冰塊、幾盆清水,或多擦幾遍地,都有助於吸收熱量。






  • 一天數澡




早晚洗個溫水澡,對防暑降溫非常有益。




不宜洗冷水澡。大量出汗時,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驟然降溫,血管急劇收縮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病發作、肌肉關節不適、身體調溫機能紊亂等問題。




即使不方便一天數澡,多用自來水沖洗雙手,對降溫也是有益的。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過分貪涼,以免細菌、病毒便可乘虛而入,導致感冒。




3個食療方防秋燥







潤肺利咽湯


做法:

玉竹、沙參各20克,羅漢果1/8個,陳皮1瓣,豬展350克。將材料洗凈,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上述材料,煮1小時,調味即可。




玉竹性平,味甘,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沙參養陰止渴,潤肺止咳;羅漢果味甘性涼,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陳皮理氣化痰。




此湯能潤肺利咽,化痰止咳,特別適合秋燥傷肺而至的咽喉不適,咳嗽咳痰,也適合長期吸煙人群。但陽虛體質,即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的人要少吃。




百合沙參粥


做法:

取百合20克、南沙參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煎沙參、百合,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熟粳米後加入冰糖,稍煮成稀粥。




百合性寒,味甘,歸肺、心經,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清肺的功效,是滋補養生的好食材。




此粥具有養陰、潤肺、養胃、祛痰、止咳的功效。每日早晚溫熱食,外感風寒咳嗽者不宜服。




苦瓜橄欖燉排骨


做法:

苦瓜干30克,蚝豉3隻,用冷水泡發,生橄欖4個(破開),排骨400克,生薑4片。




排骨沸水焯後與備用食材一同放進燉盅,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食前根據個人口味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苦瓜干以青邊、肉白、片薄、子少者為佳。苦瓜干具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等功效。生橄欖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之功。蚝豉,就是牡蠣(也稱蚝)干製品。




這款食療方對於暑熱上火引起的口乾渴、口臭、口瘡、咽痛、煩熱失眠、尿澀痛、大便乾等癥狀者皆適用。




需注意此湯偏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服。▲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你的骨頭正在悄悄變「糠」!有這6種表現的人趕緊測骨量


胃哭著對我說:這些「養胃食物」我真的消化不來


那位賣鹼性食物的微商朋友,我忍你很久了


一個「殘忍」的真相:這10種病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相處久了出現「夫妻相」?這真不是一盆狗糧
暖心短片丨體檢大夫的「嘮叨」你聽了嗎?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