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肺好不好,刮刮後背就知道!呼吸科醫生推薦一個養肺動作

肺好不好,刮刮後背就知道!呼吸科醫生推薦一個養肺動作




肺有一個美麗的別稱——「華蓋」,形容它像傘一樣為五臟六腑遮風擋雨。




肺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也非常嬌弱,在寒氣到來時往往第一個淪陷。






立秋過後,早晚天氣漸涼,氣候也變得乾燥。

中醫理論認為,「秋氣通於肺」,此時若能護好肺,相當於為整個秋冬的健康開了個好頭兒。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邀請權威專家,教你一招自測肺功能,並傳授一套實用的秋季養肺妙招。




受訪專家


中日醫院保健醫療部主任  張洪春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肖奇明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會長、首席刮痧專家  張秀勤



刮一刮後背,測試肺功能



肺系統功能正常,則機體抗病能力強、不易感冒、精力充沛、皮膚滋潤、二便排泄正常。





肺功能減弱,會出現氣短懶言、周身乏力、自汗怕風、面色淡白、皮膚乾燥、手足心發熱、口燥咽乾等症,容易出現感冒、大小便不暢等疾病。



刮拭背部和相關區域,觀察出痧的情況和刮拭時的痛感,可自測肺臟健康狀況及發展趨勢。


具體刮拭部位主要是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左右旁開兩橫指處)和肺臟的脊椎對應區(如圖陰影區域),其次還有前頸部、咽喉、氣管及前胸部位。






刮拭時仔細尋找陽性反應點,觀察肺臟脊椎對應區是否有明顯的紫紅色痧斑。


如果痧象不順直,有較重的疼痛感和結節,脊椎兩側肌肉張力、彈性不對稱,則提示肺臟功能減弱。




刮拭肺俞穴時,如果出現密集的深色痧斑,以及刮拭時有刺痛感,或刮拭時有結節,或肺俞穴處酸痛、凹陷,均提示肺臟氣血瘀滯或肺氣虛,為重度亞健康狀態,需警惕疾病傾向,必要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每天蹲一蹲幫助養肺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表明,蹲一蹲也能養肺。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肖奇明認為,

肺可以依靠運動來調理,稱為「呼吸鍛煉法」。如

每天蹲一蹲,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養肺方法。



具體方法是:





  • 將兩腿分開與肩齊寬,腳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腳的第二趾方向為準;





  • 下蹲時軀幹要保持筆直狀態,臀部向身後撅起;





  • 下蹲的速度大致是5秒鐘1次;





  • 下蹲時吸氣,站起時呼氣,每日做20~30次為宜。




人體下蹲後膈肌上抬,站起來橫膈下降,會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動範圍,增加肺活量。




下蹲時,被摺疊擠壓的血管收縮,氣血沖向全身未被擠壓的血管,迫使它們擴張、鼓起來;人體站起來,全身氣血又沖向原來被擠壓的血管,為它們灌滿血液。







在這樣的一蹲一起、一壓一放、一衝一回的氣血往複運動中,就像涮瓶子一樣,使肺部小血管得到了反覆沖洗,迅速清除肺部一些有害的代謝產物,肺部自然就健康了。




需要提醒的是,下蹲時,最好不要深蹲,

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不要小於60度

,否則起身時很容易頭暈眼花。

動作也不要過猛

,膝關節彎曲的角度可以由大到小,循序漸進。




在練習下蹲時,如果同時

配合深呼吸法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是:






  • 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氣,使肺的下部充滿空氣。

    吸氣過程中,由於胸廓向上抬,橫膈膜向下,腹部會慢慢鼓起。






  • 再繼續吸氣,使肺的上部也充滿空氣,這時肋骨部分就會上抬,胸腔擴大,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秒鐘。






  • 然後屏住呼吸5秒鐘。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可以將屏氣時間增加為10秒,甚至更多。





  • 肺部吸足氧氣後,再慢慢吐氣,肋骨和胸骨漸漸回到原來位置。停頓一二秒鐘後,再從頭開始,反覆10分鐘。







深呼吸鍛煉法可以作為下蹲鍛煉前的熱「肺」練習。




在做下蹲鍛煉時,可能出現肌肉疼痛,這是由於運動使得肌肉中產生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質,並在肌肉中積存,引起肌肉的酸痛。繼續做幾次輕微的下蹲運動,等酸性疲勞物質排出體外,身體就輕鬆了。




剛開始練習下蹲運動時,把次數可以控制在10~20次內,一般不會引起肌肉疼痛。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老年人

做下蹲運動時,手應把握住床頭、扶手或者門框,緩慢而平穩地做,下蹲速度不宜快,最好一次做10個,一天不要超過3次。




此外,

有高血壓、低血壓、膝關節嚴重退行性病變的人,忌做下蹲運動

,以免導致血壓的急劇變化或加重膝關節病變。



秋季養肺,

學6招就夠了





養肺的一個重點是預防感冒、防止寒涼之邪傷肺,秋季更應如此。




1


避寒補水


肺位於胸腔,經絡與喉、鼻相連。寒邪最易經口鼻侵犯肺,誘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氣候乾燥時,易耗傷津液而傷肺,因此秋季常見口鼻乾燥、乾咳無痰等症。




入秋後,要注意少食寒涼食物,少喝冰鎮冷飲,秋涼季節不妨穿個馬甲,護住前胸後背,喝水以溫開水為宜。







2


感冒及時治


感冒後咳嗽超過半個月不愈,尤其是咳嗽的性質發生變化時,如從原來的有痰變為乾咳無痰,或咳嗽胸痛,甚至出現痰中帶血,需警惕或有肺部腫瘤的可能性。




應抓緊時間去看醫生,做一個低劑量胸部CT檢查,不能自己隨便買止咳藥吃,以免貽誤病情。




3


避免悲憂

過度


秋季養肺,注重精神調攝至關重要。

《黃帝內經》記載:「悲則氣消」,「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說明過度悲哀或憂愁,最易損傷肺氣,或導致肺氣運行失常。





4


試試食療方


養肺涉及方方面面,食療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不同人群適宜的食療方法不同,有針對性地使用,效果更好。









  • 氣虛者:

    易感冒、感冒纏綿反覆,容易出汗。推薦黃芪太子參山藥粥。






  • 陽虛

    :手腳冰涼,咳泡沫痰,這是典型的肺寒表現,尤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醫常用方劑是小青龍湯加減,食療推薦當歸生薑羊肉湯。






  • 陰虛

    乾咳無痰、口乾、大便乾燥。宜常飲麥冬玄參生地茶。






  • 血瘀的人:

    通常是多年的「老病號」,皮膚髮暗無光澤,口唇和舌頭顏色發紫,且兼有氣虛的癥狀,要從益氣活血來調理。可用紅花西洋參泡茶;或每天早晚各取三七1.5克,水沖服;平時也可以吃一些當歸生薑羊肉湯。




5


戒煙沒商量


年輕人養肺最重要的是戒煙和規律作息,不可長期熬夜,以免導致肺氣虛。




6


膻中穴


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正身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








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胸部膻中穴數十下,可請家人用手掌從背部脊柱兩側由下至上輕拍約10分鐘,可暢快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的功效。▲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你的骨頭正在悄悄變「糠」!有這6種表現的人趕緊測骨量


胃哭著對我說:這些「養胃食物」我真的消化不來


B族維生素橫掃6種病!5屆諾貝爾獎都提到了它


一個「殘忍」的真相:這10種病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不吃早餐一年胖22斤!除了體型,這些器官也在抗議
如何熬出一碗真正消暑的「綠豆湯」?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