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模式標本的新研究

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模式標本的新研究

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模式標本的新研究

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Zosterophyllum sinense):模式標本(左)和復原重建圖(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蕨類植物(zosterophyllopsid)是早期陸生維管植物中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類群,其在早泥盆世廣泛分布,是我國南方區早泥盆世植物群中的優勢類群。在我國南方區早泥盆世植物的研究中,此前學者根據滇東地區的化石材料做了大量研究,而對於在古地理上屬於華夏古陸的桂東地區,儘管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過多種工蕨類植物的報道,但缺乏較為細緻的研究。對桂東地區以工蕨類為主的植物化石開展綜合研究對於植物演化、植物群對比以及古地理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員、王懌研究員、傅強副研究員和碩士研究生汪瑤等對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Zosterophyllum sinense)的模式標本開展了新研究,並從該標本模式產地新採集了大量標本,對這些化石材料開展了深入研究。對中國工蕨的根系、孢子囊穗、孢子囊開裂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認識,對中國工蕨這一經典種的種征進行了修訂,並對植物整體進行了復原重建。該植物呈簇狀,由地上(莖軸和孢子囊穗)和地下(根系)兩部分組成。地下部分可見各向延伸的密集根系,地上部分的莖軸光滑無葉,近地面處常出現K型或不等二歧分枝。莖軸末端可見螺旋疏鬆排列的孢子囊構成孢子囊穗,孢子囊正面觀通常呈梨形或扇形,側面觀呈紡錘形至橢圓形。孢子囊沿凸起邊緣開裂為不等的兩瓣,遠軸瓣通常大於近軸瓣。

在古地理上,廣西屬於華南板塊中華夏塊體,此前早泥盆世植物群化石記錄主要是基於雲南等地,後者在古地理上屬於華南板塊中的揚子塊體。華夏和揚子兩個陸塊在古生代時儘管距離接近,但是卻被陸表海所分隔。本研究的植物化石資料顯示出兩個陸塊在植物區繫上可能存在明顯的差異。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於國際古植物學和孢粉學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

論文相關信息:Wang Y., Xu H-H, Wang Y, Fu Q, 2018. A further study of Zosterophyllum sinense Li and Cai (Zosterophyllopsida) based on the type and the new specimens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of Guangxi, southwestern Chin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58, 112–122.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實驗室成功培育人造胚胎結構 將可實現無限胚胎供給
孩子膽小補補腎氣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