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價漲得最晚的城市要出手調控了,這些城市的房子留不得

房價漲得最晚的城市要出手調控了,這些城市的房子留不得

呼和浩特,差不多是第一個正式宣布停止去庫存的城市。

2016年6月,這座城市還被重點督查去庫存,現如今這座城市卻因為房子不夠賣而發愁。

過去的兩年時間,呼和浩特一方面通過棚改,發補貼等方式鼓勵購房,另一方面大力抑制供應。供應介紹,需求增加,呼和浩特去庫存效果非常明顯,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現在該市商品房消化周期僅為10.5個月,是該機構對呼市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而去庫存兩年來,呼和浩特房價上漲明顯,僅過去一年,呼市二手房價格已從不足8000元上升至近1.1萬元。

而在今年,呼市房價的環比同比漲幅在70城中均排名前十,這跟2017年大型開發商進駐推高地價有直接關係,現在普遍進入銷售期,地價自然推高房價。

雖然2017年大批開發商進駐,但今年上半年呼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房屋施工面積雙雙下降,前者同比大降35.3%,後者則同比下降12.8%。

很顯然,對於大型房企來說,呼市基本面非常一般,並不是值得深耕之地,圈完錢就走是最優選擇。

眼下,呼市主要做兩件事,

一是大力補庫存,今年1-7月份呼市新增商品住宅190萬平米,而2010-2014年這幾年每年的供應量都未超過160萬平米。

二是調結構,加大普宅的供應比例。

預計接下來更詳細的調控措施會公布。

但接下來呼市的調控,除了要遏制房價上漲,更大的壓力其實是來自於房價下跌的風險。因為現在又要求加大供應,正好掩護了大型房企撤退。本來需求就透支得差不多了,大房企撤退後,地價如果穩不住,那對房價的預期將是致命打擊。

其實呼和浩特只是這一輪去庫存的一個典型。 這一輪漲價去庫存效果明顯,不少三四線城市都甩掉了庫存的包袱。

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7月底,全國100城庫存已連續36個月下降,庫存規模僅相當於2011年11月的水平。

而在房價方面,易居報告顯示,2018年7月份,百城房價達到了12809元/平米,同比上漲8.6%

而且從下圖可以看出,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百城房價開始加速拉升。直到2017年三季度才稍稍放緩。

易居報告還顯示,其監測的100個城市,房價上漲的城市在增加,1月份為61個,到7月份已經增加至80個。

現在不少城市進入了補庫存階段。但此時補庫存要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著棚改的降溫,人口的流失,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且此時的新增的庫存必定更貴,更貴的庫存對應的是透支嚴重的需求。

此外,我一直在強調的一點是,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不同,雖然前者整體房價在上漲,但靠的其實是數量優勢,往往是你漲完了我再漲,同一個城市的房地產並不能持續熱下去,這跟城市的基本面有非常大的關係。

實際上,過去這一年多以來,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下跌的城市也不在少數。比如徐州同比跌了8%,惠州同比跌了9%,保定同比跌了11%,張家口還沒等到冬奧會,其房價也已經同比跌了17%。

接下來,漲幅過快庫存不足的城市肯定要調整策略,補庫存抑制房價,但此一時彼一時,別以為房價不漲了,就可以買了,這一輪不漲可能意味著以後都得趴窩了。

我的建議依然如初:

如果有條件,儘快置換房產,三四線的放掉,換成一二線的,房地產有兩波紅利,房價的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了,接下來是房租的紅利時代。 現在房價漲得最晚的城市都要逐步啟動調控,都要扎進口袋了,你懂的。

而房租的紅利時代只可能出現在一二線城市中,這些城市的房子既是流動性更好的資產,又能穩定產出現金流,妥妥拿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