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梁啟超與張之洞「斗對」說識人的智慧和本領

從梁啟超與張之洞「斗對」說識人的智慧和本領

GIF

企業找員工,老闆找合伙人,普通人結識新朋友都要有識人之明,識人之智。找對人才能做對事,高效判斷他是不是同頻的人,是一個非常高的本領。今天,刀客江湖與大家分享一下,梁啟超與張之洞如何通過對對子非常高效的完成了一次「面試」。比當今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面試員工,「職場真人秀」等電視節目的劇本演練高明多了。

梁啟超,字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力的文化巨匠和啟蒙思想家。他天資超群,自幼聰穎,8歲能作詩文,9歲能綴千言,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有人說他是「文曲星下凡」。

張之洞,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洋務派代表人物。咸豐二年(1852年)順天府解元,十八歲中舉人,廿六歲中進士。同治二年(1863年)探花,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期轉化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成為晚清「四大名臣」。

當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駐地武昌,大力興利除弊,為地方辦了些實事、好事,一時聲望如日中天,成為洋務運動中的領軍人物。當時梁啟超年未及冠,遊歷武昌。這一日,梁啟超來到總督府,投遞名刺(相當於今日的名片),求見總督張大人。張之洞本人系科舉正途出身,見名刺上只題「新會士子梁啟超」,便有些不悅。

張之洞傳見梁啟超,梁啟超昂然而入,長揖不拜。看到梁啟超小小年紀,氣宇軒昂,張之洞不覺心動。一貫喜歡獎掖有志氣之青年人的張之洞決定考考梁啟超的才學。略加思索,張之洞口佔一聯,要梁啟超對出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張之洞把天喻作圍棋盤,星星喻作圍棋子,顯示出開闊胸襟。梁啟超應口而答道:「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梁啟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樣表現出博大的胸懷。

此為牛刀小試,曾經,中國的讀書人不僅要掌握四書五經,還要學得詩詞歌賦。對對子是基本本領,可是要是通過這個形式表達思想就很難了。技藝還只是初步,運動熟練,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學術框架並熟練應用,才是真正成為「士子」的標誌,更高級的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如果張之洞遇到梁啟超,像當今人力資源經理面試員工那樣,按照試題庫里的成題詢問,顯得張之洞的水平有點窪,是得不到梁啟超的尊敬和內心敬佩的。

無疑,首個對子,兩位素未謀面的人互相掂出了分量,或者說從大體上試出了是可以繼續接觸的人。但,僅僅如此,就能讓二人得到深度的溝通,還遠遠不夠。於是,二人的較量還得繼續。

張之洞手拈長須,微微頷首。眉頭一皺,又出聯道:「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江、淮、河、濟四條河之中,長江排名第一;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夏季占第二個季節。武昌古稱江夏,號稱九省通衢,向為湖廣總督衙門駐地。躊躇滿志的張之洞,以疑問的口氣,肯定地表達了「我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自負。

清末鄭孝胥在評論時人說:「岑春煊不學(學問)無術(權術),張之洞有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端方有學有術。」從這個上聯可以看出這位治世能臣的文化西域、、修養之厚,以及應用之迅捷,如果後生小子不能對上,那麼肯定入不得香帥法眼。古人除了做官外,還要治學,寫書,像曾國藩、張之洞等人都有很多弟子,門生故吏形成生態。治學態度,學術成果,辦事能力等等都是人以群分的標準。

年輕人見到張之洞這樣道德文章與治世能臣兼備的大拿,往往有幾種不好的表現,比如表現出媚上之態,身體站不直,腦袋往下低。還有的表現出傲慢與狂態,儒家認為書生狂狷比鄉愿還好,如果謙尊而光才是更好的。張之洞的這個上聯,自己的實力——資格老,學問大,地位高,全顯示出來了,而且又是事實,絲毫沒有虛的假的。然後問梁啟超,老夫第一第二佔全了,你呢?你憑什麼和我對話呢?對方如果表示的自己很低,無疑承認自己不行,如果狂妄而懟過去,你的實力呢?最好的回答必須是格式正確,還能顯示自己的水準,同時又給張之洞面子,讓他聽了舒服,這得有智慧。

面對咄咄逼人的總督大人,少年才子梁啟超不緊不慢地接對下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後!」儒、釋、道三教之中,儒排名在前;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排名最後。梁啟超的下對,非常如法。裡面顯示出的智慧更是讓張之洞刮目相看,為什麼呢?張之洞,自稱老夫了,那麼梁啟超肯定是小子,你小子拿什麼和老夫坐鎮江夏的實際影響力比呢?可張之洞再厲害也是孔子門生,三教比世間功名更高端,儒釋道,儒在前。梁啟超肯定不敢在儒前顯擺,更不敢在儒家耆宿的張之洞面前逞強顯能。天地人三才中,人在最後,我梁啟超是個小小的讀書人,也不敢擔起「人才」的大名。

這兩個不敢,說起來謙虛,站位卻非常高,對世事洞明的張之洞來說,比功業,梁啟超肯定不行,可這下聯一出口,梁啟超的氣魄站位卻很高,如果假以時日,以梁啟超的聰明和格局,誰說比不上張之洞呢?自己年輕時候,能否對得出這樣的下聯呢?不敢在前,不敢在後,只是這個年輕人的謙辭,潛台詞是,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後。「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百世開太平」,我小子當仁不讓。

因此,張之洞一聽梁啟超所對,不由大驚,暗道:「此書生真天下奇才也!」。於是又問:「梁君所來為何?」梁啟超答道:「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梁啟超引用唐代大詩人李白《上荊州長史書》原句作答,暗暗地恭維了張之洞一番。見梁啟超答對得體,氣概非凡,張之洞遂青眼有加。在會見中,張之洞還熱情邀請梁啟超留在湖北,想讓他留在自己的幕中,任兩湖書院教習,梁以在湖南辦時務學堂婉言謝絕。最後賓主盡歡而散。

後來梁啟超建議湖廣總督張之洞「易兩湖書院專課政治」,設政治之院:「政學用之較廣,藝學用之較狹。使其國有藝才而無政才也,則絕技雖多,執政者不知所以用之,其終也必為他人所用。」這是超越了張之洞固有的識見的。

中國的文化學起來很麻煩,悟出東西來不容易。需要掌握幾千年來的很多書本知識,可是要是真的能夠學出點東西來,悟出點境界來,在具有同樣背景訓練的人當中,也許幾句話就能確定是不是一路人,節約很多時間,提高很多效率。這真實一個悖論。就像現在很多國學班,學國學有用如無疑義,國學班的老師誤人子弟就是大問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文玩 的精彩文章:

玉米也能當文玩,當年你趕潮流了嗎?
和田玉價格為什麼年年漲

TAG:盛世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