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楊貴妃愛情更悲劇的,是白居易的初戀——《長恨歌》新解
GIF
將『人人都是詩人』 設為星標
搶鮮閱讀唐詩故事和優秀詩文
撰文/采采
圖片/網路
楊貴妃,大唐江山一縷璀璨的煙花。
她和唐玄宗的愛情是一個凄美的謎團,有白居易這樣的文人墨客為她揮墨潑毫,也有陳凱歌等一大票導演在嘗試著解開她的謎底。
沒有《長恨歌》,就沒有楊玉環的千古流芳。而一部《貓妖傳》,陳凱歌第一次把光環聚集到了《長恨歌》的創作者——白居易身上。
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將一場飽受非議的帝王愛情,寫得如此清新不俗、蕩氣迴腸;
也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在市井百姓中圈粉無數,菜場大媽也能讀懂他的詩。
至情!至簡!
若非情種,何以寫出如此這般情深似海的《長恨歌》?
而現實中的白居易,他所經歷的愛情,又何嘗不是一曲凄婉動人的《長恨歌》?
讓我們一起走近白居易的初戀。
兩小無猜
壹
這個小妹妹是我最好的小夥伴
在11歲之前,白居易大多數時光都待在他的出生地——河南新鄭。他們家是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他出生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戰火燒得民不聊生。
782 年,為了躲避戰亂,少年白居易被送往安徽東北部的宿州符離。
在這兒,白居易認識了很多小朋友。東鄰農家有個小他四五歲的女孩兒,名叫湘靈,是他最好的玩伴。
城南城北,汴河邊、濉水旁,白居易和小夥伴們光著腳丫子嬉水打鬧。
春風裡,田野間,白居易揚著風箏歡快地奔跑,那風箏還是湘靈用宣紙一張一張糊出來的。
夏天,洪澤湖中碧波粼粼,白鷗飛舞,常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
草長鶯飛,冬去春來,這對青梅竹馬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幾年間,由於戰亂的平息、父親工作的變動,還有詩人外出求學,白居易曾多次離開符離。湘靈仍在自己的農家院子里,過著粗茶淡飯的平凡生活。
情竇初開
貳
十五歲的花季少女,你最美!
794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去世,為父守孝的白居易再次來到符離。
三年中,他除了發憤讀書,準備科舉考試,還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愛情。
文人最喜莫過於,紅袖添香夜讀書,卿正欣喜吾欲狂。風度翩翩的書生,誰會是他漫漫人生路上的那一抹溫存?
青春期的白居易,已略懂男女情事。
漸漸發現,幾年前還屁顛屁顛地跟在他後面,左一聲「居易哥哥」右一聲「居易哥哥」地叫著到處亂跑的湘靈,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眉宇間有一種特別的清麗。
難得的是,她還懂一點音律,能將白居易的詩唱出來,其聲音之婉轉悅耳,怕是整個大宿州都找不出第二個來。
白居易不禁傾心於她,便偷偷地塞給她一個小紙條,上面寫著一首小詩《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
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
碧紗窗下綉床前
十五歲的花季少女,像美麗的蓮花,亭亭玉立,像下凡的嫦娥。
在白居易心裡,她勝過一切天仙。
兩小無猜
叄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手握心上人的表白贈詩,湘靈心花怒放。
卷上紗窗,趁著白月光,輕輕念著他寫的那些美妙句子,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第二天再見到心上人時,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心裡一緊張,說話就語無倫次,連頭也不敢抬,小手抓著衣角,把衣服都揉皺了。而這嬌羞的情態,讓青春勃發的白居易愈發地喜歡。
走過夏日的聒噪,秋天到來時,兩人已墜入愛河,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在一起,如山河大地,如明月清風,長相廝守。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林,枝枝連理生。
這些纏綿的情話,白居易曾在溫柔可人的湘靈耳邊說過無數次,後來都化作了《長恨歌》里的千古絕唱: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三年守孝期滿後,白居易離開符離,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對戀人從此開始聚少離多的煎熬,湘靈在家中默默等待意中人的歸來。
苦命鴛鴦
肆
你的美,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 年),白居易進士及第。一回到符離,他便迫不及待地與湘靈幽會,兩人耳鬢廝磨,傾訴衷腸,甜蜜如初。
他這一次回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計劃,就是向湘靈提親,把她娶回家。然而,遭到了母親大人的堅決反對。
第二年秋天,白居易出發參加吏部的拔萃銓試。
再次戀戀不捨地與心愛的湘靈分別,符離的天空始終繞著一團愁雲。
湘靈只是一介普通民女,白居易是胸懷天下的士人。此時他高中進士,在詩壇也小有名氣,未來功名仕途指日可期。白家世代為官,一心想要光大家族的母親大人怎麼可能讓他娶一個沒身份沒背景的女孩呢。
詩人苦悶至極,寫下了痛徹心扉的句子:
「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年三十生白髮。」
在貞元十九年冬,年已32歲的白居易回符離搬家,搬到陝西下邳去。臨走前,他悄悄地去和湘靈姑娘告別。
湘靈拿出一隻香荷包和一雙繡花鞋送給了白居易。這雙繡花鞋,白居易多年一直收藏著,不論在朝在野,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
十多年後的一個春天,白居易有一次在院子里攤曬舊衣物,忽然見到湘靈送給他的這雙鞋。恍惚間,彷彿時光回到年少。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寫下了這首《感情》詩:
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
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
因思贈時語,特用結終始。
永願為履綦,雙行復雙止。
自吾謫江郡,漂泊三千里。
為感長情人,提攜同到此。
今朝一惆悵,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可嗟復可惜,錦表綉為里。
況經梅雨後,色黯花草死。
湘靈贈給他鞋子,是她的定情信物:多願我像這雙鞋子一樣,與你相伴始終,雙行雙止。
奈何事與願違!這對苦命鴛鴦終要分散天涯!
無聲訣別
伍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直到36歲,白居易依舊未婚。
很多同僚納悶,這樣名滿天下的大才子,想要與他交好的美女俯拾皆是,為何還單著?
與湘靈的愛情,一直得不到母親的支持。白居易日漸絕望。
就在這一年,他與楊汝士的妹妹完婚。楊汝士也是當時頗有詩名的才子,中進士後任中書舍人,最後官至刑部尚書。
楊氏相貌人品如何,我們未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他們門當戶對。結婚那天,白居易寫了一首長詩《贈內》送給新婚的妻子,表達了「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的願望。
婚後多年,白居易始終不能忘懷少年時代的初戀女友湘靈。依然為她寫詩,表達對她的深情。
元和六年(公元811 年),白居易的母親去世。回渭村為母親守喪的途中,秋雨連綿秋色凄涼,白居易想起了不知身在何方的湘靈,一首《夜雨》脫口而出: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
「隔在遠遠鄉」,讓白居易「無日不瞻望」 「無夕不思量」的「所念人」 湘靈,是他夢裡永遠的新娘。
亂世重逢
陸
我已娶,你未嫁,再見是天涯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貶江州司馬, 也將湘靈贈予他的那雙鞋帶到了江州。
在江州,白居易和妻子楊氏遇到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
是夢,是戲,還是人間無盡的蒼涼?!
只是四目驚對間,欲語淚先流。抱頭痛哭一場後,白居易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
我梳白髮添新恨,
君掃青娥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
少年離別老相逢!
這一年,白居易45 歲,湘靈40歲。湘靈一直未嫁。
湘靈一路漂泊,是不是一直在苦苦尋找自己的心上人呢?
而眼前,昔日的情郎,身旁卻傍著高貴的楊氏。湘靈掉頭而去的瞬間,是何等的凄惶與悲愴?!
後記
柒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 白居易50歲。這一年,他好事連連。 夏天,他由尚書主客郎中,以知制誥之勤,加朝散大夫,又轉上柱國,妻楊氏授弘農縣君,十月轉中書舍人。
然而,好事接踵而至的同時,他的苦悶和惆悵也突如其來。一首《寄遠》,湘靈的身影不斷湧上心頭:
不生翅,二毛空白頭。
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
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白居易53 歲的時候,在杭州刺史任滿回洛陽途中,經過他的第二故鄉——符離。昔日有他刻骨銘心的初戀的符離,已變成一座荒涼的舊村鄰,而湘靈已不知所終。
可憐的湘靈,我們已得不到她的隻言片語,但從她一生的等待與堅持中,我們能感受到古代女子的痴情與深情。
那真的就是《上邪》中「山無棱,天地合,冬雷陣陣夏雨雪,乃敢與君絕」般的情深似海。
也許她從來就沒奢望過,這個萬人傾慕的大才子能給她什麼名分。只要兩人的心還在一起就好。
手機上搜索「湘靈」這個名字,會搜到一個叫湘靈(符離村姑)的,而就是這個小尾巴帶的後綴——村姑,是世人對她的身份的界定,想必也是白居易終究沒有娶她的芥蒂。
雖說母親的反對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愛情,但在婚姻制度開放的唐朝,白居易若執意與湘靈結合,也就是一個打開心結的事。
難以忤逆母親的願望,還要考慮自己面子和官場仕途的順暢,白居易選擇了強忍思念之苦,這也是他自己所為啊。
面對自己曾經的懦弱,白居易是否也曾有過一絲絲悔恨?


TAG:人人都是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