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史:清朝等級最高的官職,凌駕於皇權之上,276年中僅2人擔任過

清史:清朝等級最高的官職,凌駕於皇權之上,276年中僅2人擔任過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向來飽受爭議,對此筆者就不再過多闡述。雖然它是從後金髮展而來,但直到公元1636年,皇太極才改國號為大清,通常以此為起點來算清朝的歷史,直至公元1912年溥儀退位,前後共延續276年,與之前其他王朝相比不算長,但也說不上太短。在封建時期,皇帝是國家的最高君主,是權力最大的。皇帝的身份不容置疑,但是卻有2個人,能指揮皇帝,比皇帝的權力還要強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清朝等級最高的官職,凌駕於皇權之上,276年中僅2人擔任過。

入關之前,滿清朝廷中的官員制度很簡單,大事由群臣共同商討,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即議政王大臣會議。打敗李自成之後,曾經明朝的江山落入滿清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以前的制度肯定不再合適,必須進行改變,從而有了內閣和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置,是從雍正時期才開始有這個官銜,在他之前清朝還沒有設置「軍機大臣」。自從設立後,這個機構也就成了大清最高的政府部門了。

但是今天說的這個官銜,設置的更早,而且沒有單獨的機構,這就是攝政王。很多人知道的攝政王,就是輔佐順治執行的多爾袞。然而大清歷史上,有前後兩位攝政王,第一位自然就是多爾袞,他幫助皇帝穩定天下,擁立幼帝。多爾袞是個梟雄,霸氣十足,城府頗深,足智多謀,這是在戰場和權力場上的鬥爭中所淬鍊出來的一種氣質。戰場上,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刀光劍影中勇猛撲殺,在用兵謀略上,利用吳三桂和李自成的矛盾,抓住時機,滿清得以入主中原。

政治鬥爭中,即便是母親被皇太極逼死,多爾袞也能做到忍耐等待,因為少年的他抗衡不了皇太極。相反,在皇太極時代的多爾袞是個忠於皇權的猛將,這使得皇太極對他信任有加,他的權勢和地位與日俱增。在兄長死後,他也並沒有像其他皇子一樣緊緊盯著帝位,而是選擇輔佐兄長的兒子,擁立他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對於他的選擇,很多人說都是因他不愛江山,貪戀美人。

實際是怎樣的,後人無法評斷,但是他對於大清的基業奠定,確實是功不可沒。第二位同樣是權力頂天的攝政王,就是載灃,但是他的出現並沒有激起多大波瀾,也是在他手中,大清結束帝制。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後,光緒弟弟愛新覺羅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大臣,他的兒子溥儀當上了皇帝。之後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大清的決策者就是這個1883年出生,光緒去世時按虛歲算也之後27歲的載灃。

可是不到三年的時間,1911年11月1日,他將軍政大權交給了他一上台就他被免了職的袁世凱,徹底退出大清決策層。之後不到三個月,清廷遜位,清朝滅亡。載灃基本上是一個老好人,話很少,據說還有些結巴。27歲攝政的他,在皇族內基本不可能有什麼權威。於是皇族內的各派系的矛盾鬥爭無比劇烈。不過載灃雖然不能挽救晚清貴族衰敗的命運,但是好歹是個有骨氣的皇室子嗣,他多次拒絕過日本的勸降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朗的丞相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朗的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