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之玄奘求經西竺,蓋不多讓」,是誰引起歐洲人了解中國的熱潮?

「比之玄奘求經西竺,蓋不多讓」,是誰引起歐洲人了解中國的熱潮?

明代的時候,出了許多很著名的傳教士,金尼閣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曾經在根特生活了八年,以講授修辭學維生,與此同時學習語言學、地理學、天文學、數學和醫學。但這些都只是這位傳教士的「加分點」,他真正鑽研的還是系統的神學。從1607年到1610年,金尼閣從英國抵達了中國澳門,1611年來到南京,找到了已經以前的傳教士學習漢語,這些成為金尼閣在中國行走的基礎。

金尼閣像

當時的耶穌會中國教區會長龍華民希望從羅馬教廷得到新的特許,說白了就是資金援助,這樣可以從歐洲徵募新的傳教士,也可以補添在中國的書籍。在中國的金尼閣成了貫徹這一目標的關鍵人物。1613年,金尼閣從澳門出發,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和地中海,終於返回羅馬,見到了當時的教皇保羅五世。隨後,他用兩年的時間翻譯並出版了利瑪竇的回憶錄。接著繼續他的旅行,金尼閣開始在西歐漫遊,收集了不少有價值的圖書、鐘錶和科學儀器,其中還包括一些非常珍貴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在物質層面紮實地促進了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1618年,金尼閣回到里斯本,和他一起通行的還有二十二位新傳教士,這些人已經準備好了踏上前往中國的遙遠旅程。

官員與傳教士

在那個時代,船舶航行的旅程十分漫長,這些傳教士自發的組成了一個學校小組,相互之間講授漢語、數學、天文。但這一旅程並不是溫文爾雅的,突然爆發的瘟疫使幾位傳教士忽然喪命,帶著一路坎坷,1619年金尼閣一行人中到達了澳門。

金尼閣著作刻本

但這還遠遠不是金尼閣旅程的結束,此後整整九年,金尼閣都在廣袤的中國四處奔波,從杭州、開封,再到山西、西安,都成為金尼閣傳教的地域。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過程中,金尼閣開啟了同時用漢語和拉丁語出版著述的先河。經過了艱苦卓絕的一生,金尼閣1629年在杭州去世。

在他留下的眾多著作中,《推定歷年瞻禮日單》同時用中國的曆法和歐洲的曆法推算天主教的節日,以漢語、拉丁語和敘利亞語出版。除此之外還包括《西儒耳目資》、《伊索寓言》的翻譯《況義》。這些著作和利瑪竇的著作結合起來,開啟了以拉丁文為中文注音的先河。

參考文獻:

1.(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5[M].2015

2.徐宗澤著.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M].2015

3.方豪著.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M].2007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郁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用空城逼退司馬懿,三國歷史中真的存在空城計嗎?
如果明朝于謙北京保衛戰面對的是八國聯軍,會是怎樣的結果?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