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安籍作家李素榮:擔當責任使命 講好雄安故事

雄安籍作家李素榮:擔當責任使命 講好雄安故事

雄安新區容城籍作家李素榮。王淵 攝

日前,雄安新區眾多文學愛好者參加了容城縣作家協會舉辦的長篇小說《李子花開》作者李素榮的讀者見面會。

李素榮是容城縣大河鎮張市村人,現居上海,已發表百餘篇詩歌、散文。《李子花開》是作者的首部長篇小說,作品以雄安新區白洋淀畔的傳奇故事為背景,傳播雄安文化、講好雄安故事。為此,記者採訪了作家李素榮。

記者:你是在何種背景下,創作長篇小說《李子花開》的?

李素榮:容城縣是我生長的地方,有抹不掉的記憶,更有不能忘卻的親情、友情。我也曾用詩詞、散文展示這裡淳樸而善良的人們;也曾用畫卷描摹那靜美的水鄉,但仍覺不能窮盡這燕趙大地人文之美,尤其是不能表達出對雄安新區美好未來的期待。

白洋淀秀美的風光乃至傳奇故事是我生活中的別樣色彩。曾感嘆於童年時母親講的那個白洋淀水鄉的故事——一個勤勞且為國家勇於付出的百姓人家。那個故事可能平常,然而正是這千千萬萬平常人家的真與善的人生經歷,鑄就出燕趙大地獨特的美。於是,萌生了要以小說的形式把家鄉的一切記錄下來,選取一個家族的變遷來作為小說的素材,並作為一個獨特的禮物留給自己,也留給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因為是通過一個李氏家族的風雲變幻來展示,於是就有了——《李子花開》的故事。我希望讀者能通過小說了解燕趙大地,體會白洋淀的風土人情。伴隨著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也期待通過《李子花開》,使讀者能更深入地了解雄安文化。

記者:請介紹一下《李子花開》的故事概要。

李素榮:今年6月份,我的第一部新書《李子花開》,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時間跨越百年,描寫了白洋淀畔李氏家族從1917年起至2017年幾代人跌宕起伏的命運,映射出燕趙大地上人們勤勞善良的美好品德,以及守望鄉土的艱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執著。

書中以白洋淀畔李庄的大戶李謙老爺的家族故事展開,描寫了家族幾代人的人生、愛情以及在中國社會大環境下的掙扎、沉浮而最終獲得了幸福。小說以李謙老爺三房太太中,大太太的孫子力夫及未婚妻徐曼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上海護士徐曼與白洋淀小夥子力夫的相戀故事,以及在力夫因為保護共產黨人而死去後,徐曼離開上海來到白洋淀,和未婚夫的家族裡一些成員共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故事;同時,展示了李氏家族中蓮珠嫂子的泥土也開花,李雲的愛心放送及李菡對新世紀生命的解讀,由此展現了中國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記者:請談談你的創作歷程和感想。

李素榮:小說是從2016年秋天開始著手的,構思、材料收集、整合到寫作,最後到出版,歷時近兩年時光。由於小說跨度時間長達百年,在取材上著實花費了不少工夫,且時間、歷史事件及人物的對接都很繁瑣。

在寫作過程中,每當遇到不能順暢的書寫之時,是一個作者最最彷徨的時刻,每到這時,我會不停地播放音樂,讓旋律與舞步叩開思緒的閘門,而在寫作順暢之時,又會通宵不眠。

寫作是辛苦的,但也同時伴以快樂,每每想到讀者通過《李子花開》可以更多的了解燕趙的人文之美、景色之美,以及雄安的習俗特色,備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全書描繪了白洋淀的風土人情,以及燕趙大地民間的習俗,具有較為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時代特徵。

記者:今後你的創作是否還與雄安新區有關?

李素榮:當然,家鄉是我靈感創作的源泉,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所涵蓋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論是古迹的傳說,還是身邊景緻的美輪美奐;不論是普通百姓的笑靨與淚滴,還是賢士所傳承的精神,無不激勵著我、觸動著我去謳歌、去展示……如今,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美好畫卷正在向世人徐徐展開,我會不遺餘力地繼續創作好以雄安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展示雄安文化、講好雄安故事。

記者:你如何理解「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的理念?

李素榮:文化傳承對雄安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人們銘記歷史,記住鄉愁。

三縣人民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本土文化:淀泊風光美麗、人們勤勞勇敢、宋遼古棧道演繹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明月禪寺千年古柏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傳承傳統文化和極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可以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凝聚力。晾馬台的由來、白洋淀明珠神話的傳說、楊繼勝的錚錚鐵骨,從口頭傳說到文字記載的歷史,那種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雄安人。其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奮鬥精神,早已融進雄安人的血脈里,形成了一種行動自覺,這必將為雄安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記者:你對雄安新區的未來有何期待?

李素榮:《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一公布即引起萬眾矚目。這張規劃「未來之城」的宏偉藍圖,描繪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前景,凸顯著「雄安模式」的精髓。未來的雄安新區將再現「林淀環繞的華北水鄉,城綠交融的中國畫卷」。其獨特——就像我書中詩文所寫「在地球上獨美的小花」;其領先——先進的科學技術、雄厚的經濟基礎,勢必呈現出新時代的航標;其傳承——傳承傳統文化,使雄安更美,且獨具魅力,將進一步增強人們的文化底蘊、增強自信心,從而推動雄安新區的全面建設和發展。(記者 王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雄安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雄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