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洗牌幾多淚,誰會是下一個中大、華工?

大學洗牌幾多淚,誰會是下一個中大、華工?

中國高校華南江湖,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

最近有機構及媒體根據今年的理科投檔分數線,對廣東152所高校進行排名,歷來雄踞華南、睥睨全省的中山大學,已經「淪落」至第三,緊隨其後的,是老兄弟、號稱全國「四大工學院」的華南理工大學。

那麼誰坐上了廣東頭把交椅,誰又拿下了華南的新亞軍?

答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工大(深圳)。

深圳高校品牌勢不可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四所大學之外,還有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是採取綜合評價方式提前批招生,因此沒有投檔分。換言之,這二所大學,已經提前進行過「掐尖」或「自主」招生了,都沒正兒八經地和其他大學「玩一把」。

南方科技大學

南科大,是近年來的明星學校,以理學、工學學科為主,屬於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其老校長朱清時,一度被看作中國高校改革的先鋒人物,享盡了媒體頭條尊位,當然也挨夠了質疑與口水。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一聽名字就是典型的「雜種」,作為中外合作大學,由深圳市、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其辦學特色,自然是理工科。

名義上的冠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的理科投檔線,比第三名中大整整高了23分,比華工則遠高出32分。通過橫向比較,這個分數段,除了清北之外,僅僅低於所謂的「華東五人」(復旦、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和人民大學)。緊隨其後的第二名哈工大(深圳),其投檔線也俯瞰國內很多一流高校,而且比哈工大本部投檔分還高了10分。

中國高校四次洗牌簡史

中國的高校品牌,歷來充滿了酸甜苦辣咸。不像歐美的高校,「血統」純正,當初是怎麼創立的,一般都是一脈相承,如牛津劍橋,如哈佛耶魯。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學,還是清末民初建立的,滿打滿算,都不超過150年。這所大學就是誕生於1879年的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

中國官辦最早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均屬於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我們可以說,在1895年之前,聖約翰大學才是中國唯一一所現代大學,當然也是彼時最好的大學。

1935年聖約翰大學紀念坊正面

現在我們若上溯歷史,去追根溯源以上提及的幾所中國「古老」大學,那她們都在哪裡呢?我們真的無法可想。

我們中國的大學品牌,從歷史元素構成來看,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清末民初的老底子,經過風雲變幻、幾番沉浮後,延續下來的,如清北、南開、復旦等;

第二類,是民國建立的公立大學,如中大、武大等,經過近百年的風雨蒼茫,分分合合,延續至今;

第三類,是共和國創立的大學,從1949年前後直到如今,數量最多,規模尤大。

但此三類大學,卻不是孤立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獨師生資源,就連校名和院系,都曾經大規模洗牌。

中國大學的品牌之複雜,洗牌之犀利,可能是世界之最。蓋因其100多年來極具風雲變幻的社會發展使然。政治風雲使其倉惶沉浮,連綿戰亂令其顛沛流離,經濟凋敝讓其踽踽獨行。

推翻帝制,建立民國,洗一次牌。民國建立之後,一直到抗戰勝利結束,再洗一次牌。

新中國成立之後,再洗牌兩次。一次是1952年院系大調整,以蘇聯模式為參照,搞精、專、小。1934年創辦的華南工學院,民國後期合併到中山大學,這一年則分離出去,成為全國「四大工學院」之一。同年從中山大學分離出去的,還有醫學院的中山醫科大學、農學院的今天的華南農業大學、師範學院的今天的華南師範大學等。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在世界教育史上享有「東方哈佛」之譽的聖約翰大學,在1952年院系大調整時被肢解瓜分,院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上海財政學院、華東政法學院等院校。這所大學在73年的辦學生涯中,都培育出了哪些品牌學生呢?他們之中有:顧維鈞、宋子文、嚴家淦、劉洪生、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周有光、張愛玲……請問,哪一個不是鼎鼎大名的品牌?

最近一次大洗牌,是2001年的高校合併潮。這一年,很多傳統民國創立時的大學,都紛紛將以前自己的「骨血」並了回來。中山大學就將中山醫並回來,即現在的中大醫學院,四川大學就將成都科技大學並回去,成了現在的川大工學院主體。但同時,多所大學也將本不屬於自己的其他院校,也併到自身名下,比如川大就將赫赫有名的華西醫科大學,合併成為自己的醫學院。而華西醫科大學,前身是英美教會及頂尖高校牛津劍橋和哈佛耶魯教授創辦的教會大學。

而中國最早、最牛的聖約翰大學,從1952年起,就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重重迷霧之中,再也尋她不著……

深圳模式洗牌今非昔比

時光來到21世紀前後。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當經濟奇蹟舉世矚目之際,珠三角的一些超級發達城市,將目光放在了大學這個文化龐然大物之上。

在珠三角,最為典型的例子當屬珠海和深圳,前者乾脆就將高校資源當做自己的發展支柱。因此小小珠海,經濟雖然「麻麻地」,但高校資源卻堪稱雄厚,在全國同級別城市中,無人能出其右。

相鄰的經濟龐然大物深圳,自然不甘居於其後,深圳的手筆,自然更大更狠,不獨瞄準國內一流高校,還將毗鄰的香港高校資源勾引而來。以深圳高富帥的利好,主動拋灑橄欖枝,多所品牌名校都紛紛以身相許、紛至沓來。

深圳,就這樣以其38歲的黃金年齡、一線城市的豐厚身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靚麗豪宅,坐上了品牌大學最新聚集地的新貴城市尊位。

因此,2018年最新的廣東152所大學理科投檔分數線,冠軍和亞軍高校,都在深圳,都是人家拿銀子和豪氣「娶」來的大學。按照如此趨勢發展下去,一個願嫁一個願娶的大學和城市結盟,將會讓深圳趟出一條文化和教育建設高地的嶄新之路。不管廣東傳統的品牌大學願不願意,甚至也不管國內的一流大學願不願意,那愣頭青一般往前闖的深圳模式,都將帶來國內高校的一次品牌的重新洗牌。

只是這次洗牌,是由單個城市為主發起,既有市場的背景,也有文化的訴求,這種主動而積極的品牌洗牌,與以往的洗牌都很不相同。它的前景和未來,我們不敢斷言將如何光明敞亮,但它朝氣蓬勃的、屬於21世紀的嶄新趨勢,卻是所有高校和教育界乃至政商兩界,都不能忽視的。

附:《廣東各高校2018年理科投檔線排行表》

- THE END -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校品牌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學校品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