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總愛相信月子病?

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總愛相信月子病?

月子病,指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稱為「產後身痛,俗稱"產後風」,又稱為「產後遍身疼痛、「產後關節痛」、「產後痹症」、「產後痛風"。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幾千年來男權社會,女性忍辱負重、逆來順受,唯有在母憑子貴的月子里能夠有機會享受優待,當然如果孩子一生下來,性別不符合家庭的期待,就喪失了為數不多的一次機會,於是連孩子帶他娘被打入冷言般遭人嘲諷,受人白眼,無論落魄村婦,還是豪門]闊太,唯的逆襲之道就是生、生、生... .一朝得男,才能揚眉吐氣,峰迴路轉,因此,可以很極端的說,幾千年來,生孩子是女人建立功勛、實現自我價值的不二法門,而好好坐月子就是屬於女人得勝還朝,一輩子能夠得到的最大獎賞,月子的重要性對於女性的心理意義是這樣的至關重要,卻又往往被遺忘和忽略。

無論順產還是剖腹產,生產的過程確實消耗媽媽們大量的體力和精力,產後激素水平的劇烈變化也確實會引發媽媽們明顯的情緒波動,這些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在生物方面因人而異的,從社會角度來看,月子,是中國文化給與女性的特殊照顧,從此女人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可以在這一段時間享受被照顧的待遇,從心理角度來看,從懷孕到生產,很多女人對月子的期待,絲毫不亞於當年對婚禮的期待,這期待本身就帶著巨大的理想化的光環,這是中國人坐月子「生物-社會心理三個層面的重要性。

為了 避免「傷風」, 產婦不僅要閉門不出,坐床不起,而且要緊閉門窗,密不透風,產婦還要頭戴帽子或裹毛巾,穿厚衣服,即使是大熱天也必須如此,為了避免「受涼」,產婦不能洗頭、洗澡,不能沾水,連刷牙都不行,因此就形成了坐月子要忌風、忌水、忌動、忌口的習俗,而且長達一個月,忌風、忌水不講衛生,反而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會,而忌動、忌口又降低了免疫力, 因此坐月子的結果反而更容易「傷風」、「受涼」,越是容易"傷風」、「受涼」 就越看重坐月子,形成了惡性循環。

坐月子是中國民間的傳統說法,指的是產婦在分娩後調理身體的一個過程,現代醫學叫做產後保健,醫生提倡產婦在產後「適當坐月子」,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主要依據如下:

1.身體變化:在懷孕期間和分娩之後,女人的身體發生了一些生理變化,需要通過坐月子來進行調整。

2.子宮修復:分娩後,產婦的子宮頸和外陰變得鬆軟、充血、水腫,子宮內膜表面亦出現創口和剝落。正常分娩情況下,外陰一般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子宮約需42天左右的時間進行復原。

3.臟器復原:由於寶寶在子宮中頂著母親的膈肌逐漸上升,使母親的心臟發生移位,肺臟的負擔也相應增加,鼻、咽、氣管粘膜還可出現充血、水腫,腎臟的負擔也隨之加重,內分泌系統、關節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這些器官功能的復原,都需要依靠月子里的養護。

4.體力消耗:在分娩的過程中,寶寶給母親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傷。而在待產時遭受的巨痛及消耗的精力,都會使母親的身體變得虛弱,抵抗力隨之下降,這也需要產後的休養才能復原。

坐月子坐滿一個月就夠了?

現代婦產科學的研究表明,分娩之後,子宮回縮至產前大小一般需要 6 周,胎盤附著部位的子宮內膜要完全修復也需要 6 周,因此,一個月的時間並不足以使產婦的身體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此外,坐月子一定要科學,坐月子不當極易引發產褥感染、產褥出血、產後抑鬱、圍產期熱射病等。

坐月子是受中醫文化影響的一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陋習, 這並不是說產婦不需要休產假,產婦在分娩後身體出現了一些變化,適當的休息輔以合理的飲食和鍛煉,是有助於身體的復原的,更重要的是,產假有助於帶好新生兒。

產後需要正確注意的是:

順產後7天內不建議洗澡,可溫水擦浴,注意防止受涼;剖腹產應在傷口長好後(通常約需2周)洗澡,期間可溫水擦浴和洗頭,注意防止著涼;產後4周內禁止盆浴,以防陰道感染;順產1周後、剖腹產2周後可以淋浴,注意把握洗澡時間,不可過長,以10分鐘左右為宜,注意未癒合的會陰及腹部傷口處不能沾水;衛生巾宜經常更換,保持外陰清潔和乾燥;外陰部可用溫開水擦洗,每日2~3次;勤換內衣和被褥,飯前、哺乳前或大小便後應堅持洗手;月子期間洗頭,水溫應適宜,最好控制在37℃左右,洗完後應及時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避免著涼;頭髮未乾之前,不能立即入睡,以防濕邪入侵導致頭疼或頸部不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子 的精彩文章:

我坐月子,老媽做一碗面,婆婆熬一鍋粥,只看一眼,就選擇婆婆!
海外生子被遣返,月子中心居然教唆36周孕婦乘飛機!

TAG: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