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樂文化:觀賞水族發展歷史
提到觀賞魚,大家心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充滿生機的水族箱,或者是充滿著無數奇特的生動活潑魚兒的水族館,又或者是有著更多無數未知的色彩艷麗的海洋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也更多元化,而休閑漁業作為新興產業開始普及人類生活,水族文化理念也漸漸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想著或者已經在家裡擺一個水族箱,不僅給家裡帶來了更多的生機,還能在疲憊的忙碌後靜坐觀賞魚兒在水裡游曳生姿。
而今天我們不介紹魚兒,給大家介紹一下水族的歷史,讓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水族,愛上水族。
關於水族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考古發現表明,古埃及人已經使用特殊的池塘來儲存活魚,以及繁殖。
而在千年前的中國就有在庭院的池子里飼養鯉魚用於裝飾,但只有貴族才能享此殊榮。
在15世紀,洪武皇帝開始推行圓形魚瓷缸,並將之推行到了日本列島。
而17世紀中期在英國開始在透明的玻璃器皿中飼養金魚。
16世紀,德國人用石板和玻璃,加上一個鐵框子,然後用膩子和瀝青粘接上的形成最初的水族箱。採用自然光照,保溫是用一個小的煤氣燈在石板下加熱。餵食則用螞蟻麥片或池塘里捕撈的小蟲。
總的來說,古代人使用圓形的池塘或陶瓷玻璃容器等養魚,還不能算的上真正意義上的水族箱,但是也形成了水族箱的雛形。
維多利亞時代,由於自然博物熱潮,人們紛紛在家裡放置水族箱,以感受對自然的敬畏。
而到1850年,水族館一詞首次出現在英國鳥類學家戈斯(Philip Gosse)的著作中。他和其他人的著作引發了公眾對水生生物的興趣。
1853年世界上第一個供展覽用的水族館於在英國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對公眾開放。
以後,柏林水族館、那不勒斯水族館、巴黎水族館等相繼建立,標誌著觀賞水族的到來。
在18世紀最重要的進步就是氧氣,在此之前,不管是生活在水族箱還是水族館的魚類,絕大部分的死因都是由於耗盡了水中的氧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開始製造第一批曝氣器,可以追溯到這個時代最早的過濾器。
19世紀塑料和其他新材料製造,隨後又出了許多充氧過濾照明等水族儀器。此外,經驗、發展和信息交流,從而完善了水族館的養殖魚類和植物。
從19世紀後開始使用動物航天運動的技術,就是在塑料袋裡面塞滿了水和空氣,用固體絕緣以及包裝盒進行長途運輸,這樣可以維持24到48小時生命,而且傷亡非常少,同時觀賞性海水水族作為一個愛好開始出現。
20世紀初期,在穩定的生物貨源保證以及新的加氧和絕熱包裝技術的支持下,水族技術迅速發展。
20世紀60年代,水族一個重大創新時代,西德經濟復甦使更多人進入到水族行列,繼而出現了很多水族公司以及潛水泵、蛋白分離器、電加熱器和UV燈等成熟的水族器材。
現今,水族箱水族器材以及生物採集和運輸技術等趨向成熟,水族行業也在迅速發展。而休閑漁業成為漁業新領域,觀賞魚飼養也作為一種休閑文化普及大眾,觀賞水族文化理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


※最新資訊:海葵是一種能夠很好地隱藏其複雜性的動物
※魚病知識:車輪蟲的美學
TAG: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