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最有錢的商人集團,他們為國家借軍費,收回1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

中國最有錢的商人集團,他們為國家借軍費,收回1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

明清時期,中國有「五大商幫」的說法,這「五大商幫」分別是徽商、晉商、浙商、蘇商和粵商,那麼,在這「五大商幫」中,資本實力最雄厚的是哪個商幫呢?其實就是徽商和晉商,但是,自明代弘治年間以後,徽商的勢力明顯超過了晉商,徽商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有錢的一個商人集團。

清朝時期的銀票

徽商和晉商在明代能夠崛起,其實與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資有關,這個物資就是鹽,鹽是烹飪食物必備的一種調味劑之一,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通過鹽來感知鹹味的,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物質之一,可以說,人離不開食鹽。

正因為食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國古代,販售食鹽的商人往往會成為富商大賈,而官府則往往通過對食鹽的生產、運輸和銷售來進行管理而取得一定的財政收入,這就是所謂的「興鹽鐵之利」。

明代管理鹽務的主要措施是開中法和綱法,明朝建立以後,逃亡到蒙古草原的北元殘餘勢力仍然不斷騷擾華北平原的北部一帶,為了加強華北平原北部一帶的軍事力量,朱元璋分封朱棣為燕王、朱權為寧王,派重兵守衛長城一線,並沿邊設鎮,至弘治年間,明廷先後在北方設置了九個軍鎮,稱為「九邊」,九邊跨越了今天的遼寧省、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

明長城與漢長城在河套地區的走勢圖

大量士兵駐守九邊重鎮,糧食問題怎麼解決?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鼓勵商人運輸糧食,待商人把糧食運輸到軍鎮以後,發放鹽引給他們,商人取得鹽引之後,才可以合法的販售食鹽。

自北宋時期開始,鹽商必須向朝廷購買鹽引,取得鹽引之後,才能販賣食鹽,否則,商人私自販賣食鹽,屬於走私行為,被官府抓獲了以後要受到嚴懲,鹽引相當於中國古代的食鹽買賣許可證,因此,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古代就逐步形成了民制官收商運的食鹽生產、運輸與銷售制度。

中國的山西省離長城一線的距離比較近,而且山西的氣候相當於南方地區來說比較乾燥,有利於糧食的保存,因此,明朝在實施了開中法之後,晉商以地緣優勢,取得了食鹽的專賣權,獲利頗豐,誕生了許多家財萬貫的大鹽商,由於長途運輸糧食,會有一些運輸成本,再加上在路途中有一定的損耗,所以,後來為了降低運糧的成本,許多晉商直接招募農民在軍鎮附近開墾荒地,納糧換引,謂之「商屯」,當然,換鹽引不僅局限於納糧,還可以納馬、納鐵、納帛等等,總之,軍鎮所需之物資皆可以由商人運送而來,朝廷為了鼓勵他們運輸這些軍需物資,往往給予他們鹽引,發放食鹽買賣許可證。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如果明朝不實行開中法,而是由官府直接運送糧草至北部軍鎮,就是會加大軍費開支,沉重的軍費負擔,必然會落在農民的身上,另外,商屯也有利於邊疆地區的開發,因此,史學家常常稱「有明鹽法,莫善於開中」。

然而,開中法到了明代中葉以後逐漸廢弛,鹽引是食鹽販賣許可證,憑鹽引可以到兩淮的鹽場支取一定數量的食鹽,但是,鹽引並不是誰納了糧,就歸誰所有,是可以買賣的,官府只認鹽引,不認持有人,因為古代沒有龐大的數據系統,來確認鹽引的持有人是不是原先納糧至軍鎮的商人,由於鹽引可以買賣,也可以繼承,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鹽引就變成了一種鈔票,代表一定數量的銀兩,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硬通貨,當大家都把鹽引當作一種硬通貨的時候,一些皇室成員、官僚、富豪往往通過納糧、納銀的方式,取得鹽引,再把這些鹽引賣給商人,賤買貴賣,從中牟取巨利,這就破壞了開中法創立的初旨,使得長城一線的商屯盡廢,再加上明代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越來越發達, 國家不必鼓勵商人運送糧草去軍鎮了,而是直接發給軍人軍餉即可,發放銀兩給軍隊,軍隊自己可以購買後勤物資,而不必招募商人把後勤物資的實物運輸到軍鎮。

明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明廷正式施行折色法,折色法就是鹽商直接向朝廷納銀,用白銀換取鹽引,朝廷把鹽商所納之銀當作一部分財政收入,用以解決軍費問題,當然,當時的開中法,並未完全廢棄,通過開中法取得的鹽被稱為正鹽,而納銀獲取的鹽則被稱為余鹽,所謂正鹽開中輸邊,解決北方軍鎮的糧草問題,余鹽納銀押解至國庫,當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實行了開中法之後,晉商就沒有優勢了,因為他們雖然距離北方軍鎮比較近,但卻遠離兩淮的鹽場,取得優勢地位的是徽商,徽商來自於今天安徽省的皖南地區,徽商的產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江浙一帶,他們靠近兩淮的鹽場,於是,徽商就直接通過納銀的方式取得鹽引,這比晉商要便利許多,此後,徽商壟斷了兩淮的鹽業,他們的資本漸漸超過了晉商,成為明清時期,中國最有錢的商人集團。

鹽引作為一種代表一定數量銀兩的票券,不免會出現積滯的現象,明神宗萬曆年間,為了解決積引的問題,開始實行綱法,所謂綱法就是朝廷將商人領取的鹽引編為十綱,每年有一綱用來行積引,還有九綱是行新引的,這樣一來,積引就不會出現積滯的現象,自此以後,實際上,食鹽的生產、運輸與買賣已經完全由鹽商壟斷了,這就是所謂的民制官收商運的食鹽管理制度,清承明制,清代初年的鹽法基本延續了明朝的制度,只是後來略有變化而已。

明神宗萬曆皇帝畫像

折色法實施以後,徽商開始壟斷了兩淮的鹽業,獲利巨大,成為全國資本實力最為雄厚的商人集團,當然,徽商能夠崛起,不僅依靠鹽業,還販賣諸如絲綢、糧食、茶葉等大宗商品貨物,與此同時,徽商還經營當鋪、錢莊等金融行業,典當行業在當時利潤巨大,由於當鋪是把客人的貨物折價變現的,客人拿了現銀去辦事,到期之後,往往無法贖回,這些貨物就直接變成了當鋪老闆的財產了,所以,典當行業在當時風險比較小,而且利潤比較高。

清朝同治、道光年間,最有錢的商人其實就是胡雪岩,胡雪岩在杭州主要是經營錢莊,後來業務又擴展至鹽業、茶業、布業、絲業、當鋪等等,胡雪岩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的首富,喬致庸的資產應該在上千萬兩白銀的數量級,而胡雪岩的資產則一度達到了上億兩白銀的數量級,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康熙年間,清朝國庫存銀大概是在2000萬兩至5000萬兩之間,乾隆年間,一度達到了7000至8000萬兩,而到了道光年間,則逐步回落至3000萬兩左右,洋務運動期間,清朝雖然增加了厘金,商業稅、關稅等新的稅目,財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財政支出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龐大,清朝最有錢的皇帝應該是乾隆皇帝,然而,胡雪岩的個人資產比乾隆時期國庫的存銀還要多,而且國庫的存銀並不屬於皇帝專用,朝廷還有很多項目要用到國庫里的錢,說明,胡雪岩比清朝皇帝還有錢。

從太空看巴爾喀什湖附近

在19世紀的60年代至80年代,我國的西北、西南、東北、東南邊疆面臨著嚴重的邊疆危機,同治十年(1871年),沙皇俄國趁機大舉入侵我國的新疆地區,並支持阿古柏佔據新疆,此後,清軍實際上失去了對新疆地區的控制權,與此同時,我國的東南地區還爆發了海疆危機,日軍趁機控制了琉球群島,並趁機入侵我國的台灣島,中法戰爭期間,法國人對台灣島也是虎視眈眈,東南海防與西北邊防同時需要鞏固,但是,清政府財力有限,無法做到兼顧,李鴻章等人主張全力鞏固海防,而左宗棠等人則提出了東南海防與西北塞防並重的策略,於是,清政府就任命左宗棠為欽察大臣,全權處理新疆地區的軍政、民政,希望他能夠率兵收復新疆,然而,清政府卻沒有充足的軍費給左宗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軍費,是無法打仗的,左宗棠決定讓胡雪岩籌措軍費。

左宗棠

由於當時的清政府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所以,外國銀行在借款的時候一般不怎麼相信清政府的官員,因為他們擔心清廷將來還不了債,他們反而相信資本實力雄厚的商人胡雪岩,於是,胡雪岩以自己的信譽作擔保出面向外國銀行團一共借得了1870萬兩白銀,給左宗棠用作軍費,當然這1800多萬兩的白銀,並不都是胡雪岩個人的信譽作擔保的,最初的借款,外國人要求將清政府將海關稅收用作抵押。

1868年的新疆莎車

胡雪岩出面向外國銀行團借得1870萬兩白銀的款項之後,左宗棠才沒有了後顧之憂,順利收復了新疆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期間,胡雪岩可以說是左宗棠的「錢袋子」。

綜上所述,晚清時期,中國最有錢的商人集團曾經為收復新疆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作出過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兩個鄰國,未正式劃定國界線,若實現永久和平,這個村子的人要發達了
西方列強為何要求中國土地租借99年?若是100年,會有什麼後果?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