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最欣賞的三個大將軍,竟然是他們!

毛澤東最欣賞的三個大將軍,竟然是他們!

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時年授上將軍銜五十五人,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八年各補授一人。前十名上將名序排列依次是:蕭克、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雖然蕭克名列第一,但當時很多人認為按照蕭克的資歷和功勛授予上將軍銜是委屈他了,為他抱不平。蕭克是井岡山鬥爭時期紅四軍的師長,後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任120師副師長,當時的師長是賀龍;後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當時的司令員兼政委是聶榮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當時的四野司令員是林彪。實事求是地說,蕭克在三個革命時期擔任過的職務不遜於任何一員大將。

面對那麼多的開國元勛,毛澤東主席說到,蕭克授的是上將軍銜,大將沒什麼可說的,上將更沒什麼可爭的了。對此,蕭克坦然地說,很多的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爭中都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都行。並隨興談起了一段古人佳話:東漢大將馮異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大將,戰場上,勇不可擋,功勛卓著,但他為人謙和,每到將軍們聚會論功時,他都會躲到一旁的大樹下,從不參與爭論,由此東漢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古人嗎?蕭克寬廣的胸懷和高風亮節,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五零年六月,軍委主席毛澤東任命蕭克為軍訓部部長。這個時期我軍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關頭,隨著奪取全國政權之後,我軍作戰任務逐漸減少,軍隊的教育與訓練必然成為我軍新時期建設的主要任務。蕭克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作為一個參加過人民軍隊初創鬥爭的老兵,我為自己能夠在歷史轉折關頭擔負這樣的使命而感到光榮,同時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蕭克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籌建陸軍大學(後改為軍事學院)的工作。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蕭克擔任陸軍大學籌建委員會主任,在校址勘察過程中,採納了劉伯承元帥的意見,選定南京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校址為籌建軍事學院的地址。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南京軍事學院正式開學,從此我軍有了一所正規化的高等軍事院校。

這期間,蕭克還抓了其它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的組織建設工作。在給毛主席彙報工作時,蕭克拿著早已準備好的圖表,掛在了主席那裡。這五張圖把全軍軍事院校的布局、縱向和橫向的關係以及教學內容、訓練計劃都反映出來了。毛主席一邊問,蕭克一邊回答,很快毛主席說道,你要彙報的問題我已經清楚了。並表揚說,很好,很好!截止一九五七年,全軍共建立了一百多所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先後培養了二十多萬幹部,並造就了一大批軍事教學人才。

蕭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組織觀念非常強,堅決服從黨的安排,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從未違拗過上級指示,哪怕是職務下調,這一點,一直被熟知他的人傳為美談。歷史上,由於工作需要,他多次調動工作。長征時,他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後來31軍軍長生病了,要他去接替,他毫無怨言地就去了。抗日戰爭時期,蕭克任120師副師長,後來調他去當挺進軍司令,實際上司令麾下沒有多少兵馬,他照樣欣然接受。

湯光恢,江西省永豐縣恩江鎮人,曾任黑龍江軍區第二政委、江西省軍區第二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2年9月按正兵團職待遇離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上和物質上的堅實基礎,軍隊實行軍銜制的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52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全軍幹部評級工作全面展開,並於當年基本結束,正式建立了我軍幹部的等級制度。通過這次評級,使全軍各地區、各部隊之間的幹部級別取得了大體一致,從而為下一步實施軍銜制度創造了有利條件。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規定,鑒於1952年評定幹部級別的標準是「以德才資衡量幹部現職」,與授銜條件一致,故評定軍銜應以幹部的級別為主要依據,參照編製軍銜的規定進行全面衡量,並規定了評定軍銜的範圍和標準。按照評級評銜標準,湯光恢最初可評為中將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湯光恢就是第二十一軍政治委員,軍長為滕海清。舟山戰役後,正值朝鮮戰爭爆發,為了防禦美軍佯攻山東半島,中央軍委決定在膠東部署兵力,於1950年調湯光恢任膠東軍區政委,司令員為錢鈞,7個月後升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後任軍區黨委代理書記。

1954年,為了提高我軍高級幹部的文化素質,中央軍委決定在解放軍政治學院成立高幹文化班,從全軍抽調幾十名正軍以上幹部參加學習。湯光恢被抽調去學習,並擔任文化班的支部書記。有一天,負責文化班的學院副院長莫文驊找到湯光恢,對他說,關於評定軍銜的事情,毛主席認為中將的名單超過了200個,多了些,要我們做做工作,自願地降下來。湯光恢當即表示,既然毛主席講話了,我帶頭降下來。在他的帶頭下,班裡其他學員也表示,既然老湯你帶頭降,我們也要求降。就這樣高幹文化班除湯光恢外,還有詹化雨、段煥競、陳雲開等6人自願由中將降為少將。後來莫文驊對他們說,毛主席知道了很高興,說:「我們的幹部能上能下,看來我們的黨大有希望。」

1955年9月開始授銜授勛,湯光恢時任瀋陽軍區公安軍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當時,實際授銜情況是,副兵團級,被授予上將19人,被授予中將22人,被授予少將1人;准兵團級,被授予上將1人,被授予中將54人,被授予少將3人;正軍級,被授予中將97人,被授予少將107人。由於湯光恢等開國元勛的高風亮節,帶頭降銜,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軍銜製得以順利施行。

52年後,湯光恢回顧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並表示:「我得到的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也是千萬個犧牲的戰友和烈士們給的,他們倒下了,而我還活著,是個倖存者。我從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步步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幹部,完全是黨的培養教育。我從參加紅軍的第一天起,就覺得有飯吃,有衣穿,比家裡好百倍。現在我早已離休,享受很高的待遇,感謝國家,感謝黨。」

1918年,彭清雲出生於僱農家庭。讀過私塾,大革命時期,在農會辦的夜校讀了一年夜書,10歲學裁縫。1928年參加兒童團、少先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被派往湘贛省委團校學習,學習結束後,在湘贛團省委任巡視員,1932年任寧岡縣工會青工部長。1933年入湘贛軍分區紅軍黨校學習。1934年在戰鬥中右臂受傷,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任紅6軍團18師53團連指導員、16師47團營教導員。1935年任18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彭清雲在長征中得了傷寒病,戰友給了他8塊銀元,離開了他。彭清雲昏了過去,被後面的部隊搶救了過來。抗日戰爭時期,彭清雲任120師359旅71 9團1營教導員。1938年10月,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常岡寬治中將由張家口經廣靈到靈丘前線督戰,359旅旅長王震令719團和717團9連在廣靈伏擊。彭清雲被任命為突擊隊長,在戰鬥中,彭清雲發現日軍軍官常岡寬治在指揮抵抗,彭清雲是全團有名的神槍手,他要過一支三八大蓋,一槍撂倒了日軍軍官,日軍陣腳大亂,彭清雲指揮部隊沖了上去,彭清雲卻被敵子彈打穿右肘關節,因傷勢嚴重,不得不截肢。白求恩知道彭清雲是擊中日軍常岡寬治中將的英雄時,立即為他截肢。手術前要輸血,一時又無法化驗血型,白求恩毫不遲疑地說:我是O型血,抽我的。就這樣,白求恩大夫的鮮血,緩緩地流進彭清雲的血管中。

彭清雲失去右臂後,仍然留在戰鬥部隊。解放戰爭時期,他隨部隊進入東北,任10縱28師14團政委、29師政治部主任、47軍140師政治部主任、160師政委、141師政委。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1951年,彭清雲隨47軍入朝,率領141師修建南陽里機場。1952年在朝鮮升任47軍政治部主任,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54年回國後,1955年入政治學院學習,畢業後任政治學院系主任、學院政治部主任。1964年任總參謀部三部副政委,後任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部三部政委、通信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緻高昂 的精彩文章:

大衣哥、王二妮草帽姐出場費對比,網友:同樣是草根歌手差距巨大

TAG:興緻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