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我都不敢相信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我都不敢相信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我都不敢相信!楊業,又名楊繼業,早年又叫重貴,是太原人。他本是北漢的一員大將,被賜姓劉,國人稱其為「無敵」。北漢亡後,宋太宗識人惜才,將其收入麾下。歸順北宋後,他改回姓氏。北宋初年,宋太宗認為他熟悉邊防,就命楊業前去駐守代州(大致位於今山西)。在這期間,楊業延續了往日的驍勇。太平興國五年,楊業在雁門關一帶大破遼軍,威名遠播。這是楊家的第一代將領。

楊家的第二代就是楊延昭,楊延昭也是楊家聲名赫赫的一代將領,可是,他所處的時代,沒有他父親楊業那時候動蕩,所以,他和契丹族的開戰,遠沒有楊業那時候,那麼激烈。楊延昭是接替了自己父親的職位,繼續為大宋防守邊界對抗契丹的。到了宋真宗繼位之後,更是和契丹簽訂了友好協議《檀淵之盟》,也就是這個協議的簽訂,契丹和宋之間基本上沒有了戰事。

隨後宋和契丹後來是和平共處了,但是打仗的時候楊延昭其實也是一點不遜色於他的父親楊業的。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在遂城遭遇契丹軍,圍城數天。蕭太后親自督戰,宋兵害怕,楊延昭命全全城壯丁登城持兵器守城。因遇天寒,令人取水破城牆,次日城牆全是冰,光滑堅硬,敵兵無法爬上來,只好退去。

契丹又南下,楊延昭設精兵埋伏在洋山西,先是襲擊敵人,邊戰邊退,退到西山時伏兵 殺出,契丹大敗,用匣子裝著敵將首級獻給皇帝。楊延昭升任本州團練使,與煲粥楊嗣同時受獎。宋真宗曾說,楊嗣與楊延昭,忠心勇猛,很多人妒忌他們,但我會庇護的。

然而,在對於楊家將在正史中的記載在楊廣文之後就中斷了,可以判斷,隨著戰爭形式的日益複雜,楊家後人的作戰範圍日益擴大,而家族卻沒有可以傳承家業的後人可以恢弘祖先師爺,因而在北宋後期逐漸名聲不顯。

再說一點,北宋時期是重文輕武的。因為當時的人們都希望國泰民安,沒有人願意流血犧牲上陣打仗,所以大家一心都想好好學習,考取功名,早日升官發財。而且文官的收益是非常豐富的。三是武將卻不同,名門楊家將在北宋時期其實已經到了家族沒落的時候,後代也大多淪為平民或者棄武從文了。

而且就算真的有人堅持,那麼從軍之後也只能我下等軍官,何為下等軍官,下等軍官就是放到現在的話就是一個片區派出所的大隊長。就像水滸傳里的楊志,作為楊令公的後代,卻始終不得志,而且在他們的那個圈子裡還備受排擠,最後被逼無奈之後上梁山做了土匪。

所以,北宋時期不是楊家將沒有去救駕,而是北宋時期重文輕武的風氣害了他們自己,也害了楊家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江沸騰 的精彩文章:

此人曾效力於戴笠,因擦槍走火被開除,流亡香港生一兒子名震全球
淮海戰役中,邱清泉有沒有全力救援黃百韜?來看看杜聿明怎麼說

TAG:漫江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