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秋悲

防秋悲

處暑已過,秋意漸濃。

深秋凄風慘雨,秋風瑟瑟,草木凋零,人們感受到的凄涼和孤獨感,也就是通常說的「秋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在他們心中更容易產生蕭條、凄涼、垂暮的感覺,勾起憂鬱的心緒。因此,秋季要防秋悲。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慾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的聯繫。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髒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季尤其是秋雨連綿、氣溫較低的日子,人們容易產生傷感情緒。

一場秋雨一場寒

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鬱症」。

在人的大腦中,有個叫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 褪黑激素」。

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還可使人消沉抑鬱,也有調節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索)分泌的作用。陽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入秋以後,如果經常是陰沉沉的天氣,陽光少而且弱,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就相對增多。這樣會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受到抑制,生理濃度相對降低。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又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它們如相對減少,就使細胞「癱瘓懶散」,人們也因此情緒低沉、多愁善感了。

在秋季里,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地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並不使神志外馳,以保護肺的清肅之氣,這就是順應秋季季節特點,在精神上養收的方法。秋季精神調養的原則,即要做到清靜養神。而要達到這一點,辦法是盡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的寧靜狀態。

1.用光明驅走憂鬱

讓自己盡量多地接受陽光照射,不管在家還是在工作場所,都要爭取充分的陽光和照明。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陽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線,可以使秋季抑鬱症病人減少自殺念頭。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在這種光線充足的環境中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感。

2.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情緒不好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下注意力 ,去參加體育鍛煉 ,如打太極拳、散步等 ,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運動消除精神上的抑鬱,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有條件的話最好去旅遊、遊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明,游山使人恬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輕人還可登山攀岩,磨礪意志。此外,還可採取琴棋書畫易情法。因此,當處於秋風秋雨秋愁時,可以聽一聽明快愉悅的音樂,或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以笑消愁。這樣苦悶的情緒即隨之而消。

3.飲食也能滋養好心情

早餐定要吃,儘可能食用蛋、水果,加大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最,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較薄弱。另外,若人體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缺乏,既影響抗寒力,又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因此,入秋後要注意補充各種營養物質,情緒低沉時,可喝點綠茶。記得一定要喝湯,滋潤一下躁動不安的肺。

4.注重精神修養

人不可慾望太高,超越現實。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是「恬淡虛無」的要旨,也是保持思想清靜的具體措施。私心、嗜欲出於心,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則會擾動神氣、破壞神氣的清靜,故《黃帝內經》提倡「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因為減少私心、降低私慾則減輕了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有助於神氣的清靜。古人云:「酒色財氣四道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若能跳出牆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人們不要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就能夠靜心寡慾,心靜身安。

公告: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快來點我吧!!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緣愛 的精彩文章:

TAG:艾緣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