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BoCloud博雲CEO花磊: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是剛需,定位PaaS場景而非容器標籤

專訪BoCloud博雲CEO花磊: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是剛需,定位PaaS場景而非容器標籤

2018年被視作容器PaaS市場真正爆發的一年,典型標誌之一就是今年以來多家容器PaaS廠商集中獲得了數筆融資,雖然大多集中在A、B輪,但是不乏大型公有雲廠商和知名投資機構入局,可見市場火熱。在容器PaaS市場中,BoCloud博雲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兩手抓成為自身特點,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對話BoCloud博雲CEO花磊,獲悉其選定這種發展路線的緣由。


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協同

今年6月份BoCloud博雲宣布獲得B+輪近億元融資,由京東雲、京東金融聯合戰略投資,不僅是對其品牌的背書,也肯定了其產品路線。

BoCloud博雲主推產品是BeyondContainer容器雲平台和BeyondCMP多雲管理平台,花磊表示,容器雲平台和雲管是博雲的兩個核心產品線。簡單來看,一個是管應用——容器雲平台,容器雲平台是基於容器技術,利用微服務思想和DevOps理念,實現的應用/服務管理運維平台;一個管資源——雲管理平台,通過雲管理平台統一管理數據中心等基礎資源,公有雲、私有雲和存儲等,給客戶提供一個虛擬的可視化資源視圖,客戶可以在此基礎上做資源編排、資源管理自動化的操作,自動化運維和超融合可以算是雲管理衍生需求的一部分。

花磊表示,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的決策者和CIO們主要關注的是:第一,企業的應用能否去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第二,企業的業務系統能否採用新型的、互聯網化的、微服務化的架構,以此實現應用的快速迭代開發,以及不同應用之間通用組件的共享、數據的互通。其核心關注點就是應用管理,BoCloud博雲PaaS平台的核心就是解決用戶對應用管理的需求,我們通過容器、微服務、服務治理等相關技術,來實現用戶應用管理的這一需求。

「我們提供給客戶的核心價值,是一個異構、高效而且自動化的資源管理,這是我們雲管理平台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花磊提到,但是雲管理平台要實現混合雲環境資源的統一納管、統一運維、統一運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BoCloud博雲BeyondCMP多雲管理平台已經可以實現公有雲和私有雲的跨雲調度,這其實也是混合雲管的核心競爭力。雲管的核心是什麼?花磊提到兩點,第一是能夠具備跨區域的管理能力,覆蓋兩地三中心等不同跨區域資源模式;第二是能做資源的自動調度,包括異地資源、異構資源的自動調度,這也是博雲BeyondCMP多雲管理平台的突出功能,目前涉及該領域的落地項目,行業內能做到的廠商並不多。

企業客戶都不會只選擇一家公有雲作為供應商,也增加了雲管理平台的複雜度。據介紹,BoCloud博云云管理平台對公有雲廠商是開放的,這也是業務的需要。公有雲廠商都有自己的雲管理平台,但是彼此之間之間並不互管,一方不願管,一方不願被競爭對手管,自然需要有中間廠商來做跨雲管理,雲管理服務商的商機湧現。

雲管理服務提供商能補充公有雲廠商產品盲點,最大化公有雲廠商服務能力,進而構建公有雲廠商為基礎的產業生態,這也是博雲的切入點。做雲管理服務商的門檻並不是特別高,博雲的目標也不僅如此,花磊表示,博雲已經在該基礎上做更深層次行業結合,比如說金融行業涉及到金融監管的需要,工業領域實際需求又不一樣,博雲希望塑造行業化差異,從而日益形成技術門檻。

以BoCloud博云為江蘇銀行打造雲平台技術架構為例,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共同實現計算資源的動態分配、集中利用、統一自動管理與靈活擴展,進而實現對業務的按需支撐。該項目中,博雲利用成熟的雲平台、虛擬化和容器技術,結合雲計算數中心建設方面的業界標準,建立基於多層體系架構的應用雲平台。按照「自動化、虛擬化、可無縫擴展化、服務化、高並發」的建設模式,滿足按需服務的業務需求,為江蘇銀行各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支撐和保障。


定位PaaS而非容器廠商

「PaaS是一個場景,技術有可能會被淘汰,但場景對於客戶來說長期存在,場景可以用不同的技術工具來解決」,BoCloud博雲更願意定位自己是一家PaaS廠商,而非只是貼上容器的標籤。2014年以前,BoCloud博雲主做虛擬化軟體,2014年後Docker等容器技術興起,博雲快速轉型,營業額增長速度年均不低於200%,成為PaaS領域收入增長最快的雲計算廠商之一,也體現了花磊注重場景解決方案的思路。

在近日召開的可信雲大會上,BoCloud博雲容器雲產品BeyondContainer獲2017-2018年度可信雲技術創新獎(容器類),博雲也是為數不多的通過可信雲Kubernetes(CNCF和可信雲聯合認證)評估結果的廠商之一,今年3月份博雲多雲管理平台BeyondCMP2.0成為首批通過可信雲多雲管理平台認證廠商,博雲也成為當前PaaS廠商中唯一同時通過多雲管理平台認證與容器解決方案認證的企業。

在解決企業客戶實際生產環境難題中,容器和微服務、服務治理是很好的結合,本質上就是把應用拆成微服務放在容器裡面,用服務治理來進行監控,形成閉環。花磊表示,在國內廠商真正落地實現這三點很好結合的是非常少的,其實和博雲堅持走容器雲平台和雲管理平台路線一樣,這樣的需求都來自於客戶實際需求。業內廠商對行業理解各有不同,有些結合AI,有些結合其他。

「BoCloud博雲對於客戶生產環境理解非常深刻,在江蘇銀行、華晨寶馬、上汽通用、民生銀行、中國石油、山東農信等項目實踐中,深刻了解在容器深度層面的需求,並且博雲已經實踐在項目中,而非僅僅在開發測試環節」花磊說道,「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歷經多年培育正迎來黎明前的曙光,對於BoCloud博雲這類企業服務來說,他們相信訂閱的服務模式在中國市場能逐漸發展起來,因為企業客戶確實存在實實在在的需求。

BoCloud博雲的國外對標企業是Pivotal,Pivotal不僅是一家軟體公司,還是一家諮詢公司。Pivotal專註雲原生提高了企業客戶的開發和運維效率,提供全面安全保障及高可用性服務,這是博雲需要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的方向,花磊認為對於PaaS雲廠商來說,未來一定是以提供服務+產品為必行之路。博雲此前重點專註金融行業,現在已經在拓展工業、交通、製造等領域,進而協調博雲產品架構去和行業完成結合。

「如果以IPO作為終極目標,我覺得很可能就到不了IPO」,花磊直截了當地表示。在對話中,花磊不止一次的表示博雲一直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致力於打造符合用戶應用場景的產品與服務,以此為基礎構建博雲自己的產品體系。深信服、華為等都是行業內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來打造產品體系的優秀代表。花磊表示,通過學習這些行業代表的成功經驗,博雲總結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發展理念——即專註技術、穩健發展且以客戶為中心。至於IPO,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的事情。

BoCloud博雲團隊目前300人左右,70%是技術團隊,並且設置了專業的交付和服務團隊。這也體現出博雲等廠商的生存之道,在注重研發體系建設的同時,建立服務體系的護城河,給客戶提供全面落地交付服務能力,此外,合作夥伴生態的建立也很重要,博雲已經著手其中。

雷鋒網了解到,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公有雲發展調查報告(2018年),2017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264.8億元,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2.6億元,PaaS市場的發展速度超出預期,2017年PaaS市場規模為11.6億元,同比增長52.6%,市場增長潛力很大,BoCloud博雲需要做的更多是緊跟客戶需求,解決生產和管理環節的實際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菜鳥戰略控股最大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