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癱怎麼辦?針灸真的有效嗎?

面癱怎麼辦?針灸真的有效嗎?

面癱,主要是面部表情肌群的運動功能障礙。

現代醫學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將面癱分為兩類,即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屬於定位診斷,二者在病因、癥狀、治療及預後等方面也有差異。

中樞性面癱為核上組織受損引起,多由腦血管疾病所致,常合併中樞性舌癱、偏癱、語言不利等。出現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肌肉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屬中醫學「中風」範疇。

周圍性面癱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引起,多由於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受涼、炎症或病毒感染等刺激發生痙攣,面神經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受壓而面神經髓鞘脫失、軸突變性所致。

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除中樞性面癱的癥狀外,還表現為不能蹙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或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等。

相當於中醫的「口僻」,俗稱「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由絡脈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以致氣血痹阻、筋肉縱緩不收而成,常歸於「痿病」範疇。

從經絡學角度而言,手、足陽經均上行頭面部,當病邪阻滯面部經絡,尤其是手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可導致面癱的發生。

面癱除口頰部癥狀,還可包括眼部、額部癥狀。口頰部主要為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該三條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而足太陽經筋為「目上岡」,足陽明經筋為「目下岡」,故眼瞼不能閉合為足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面神經屬混合神經,其中大部分纖維為軀體運動纖維,此種纖維自腦橋的面神經核發出後,進入內耳門,穿過內耳道底入顳骨之內由莖乳孔出顱,向前進入腮腺交織成叢,自叢中發出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如扇形支配面部表情肌。

面癱,不管是中樞性面癱還是周圍性面癱,其病灶部位雖有所不同,但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

臨床治療時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沿著面神經的路徑局部取穴,通過針灸刺激,幫助神經傳導功能修復;另一方面針對相關肌肉作一些恢復性的調整治療,防止肌肉功能性萎縮。

需要強調的是治療中樞性面癱時更應注重腦血管等原發病的治療,可以在選擇面癱一側穴位針灸的基礎上,配合病灶一側的頭皮針,效果更好。

總之,周圍性面癱預後較好、療程也較短;而中樞性面癱療效相對較差,療程也較長,且與腦血管疾病的恢復程度密切相關。

局部選穴是根據每一個腧穴都能治療局部病症這一作用而制定的一種基本選穴方法,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療規律。

面癱病變部位多為陽明經循行之處,故選穴多以手足陽明經和面部局部腧穴為主,以促進氣血運行,通經活絡,直達病所。臨床常取攢竹、魚腰、陽白、太陽、四白、下關、牽正、頰車、地倉、顴髎、迎香、水溝、承漿等穴。

在臨床癥狀上額紋的有無及眼臉能否閉合是區別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重要表現,因此陽白、攢竹穴在治療周圍性面癱中意義重大。

額肌由面神經顳支支配,而陽白穴正位於顳支支配的解剖位置上,因此針刺該穴有利於病損面神經顳支功能及額肌肌力的恢復。

由於針灸治療有選穴配伍、針灸手法、針刺時機等多因素影響,故應開展多因素及其作用關係的研究,以進一步了解影響因素之間的主次地位與相互關係。

很多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療效上,注重穴位手法、刺法的研究,而忽略了針灸治療面癱機理的探討,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不過,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面癱這一疾病被攻克應該也是時間問題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癱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後傳》翻拍,曹榮再演面癱孫悟空,網友:鬼畜不要丟
楊洋《武動乾坤》收視率跌到0.2%成血撲?網友鳴不平,至少不面癱

TAG:面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