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梁文道英語時間: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可能是白學了

梁文道英語時間: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可能是白學了

原標題:梁文道英語時間: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可能是白學了



被英語老師支配多年的恐懼,今天又回來了。


從英語,看英美文化的愛恨情仇


講述 | 梁文道

「英國和美國是由同一種語言分割而成的兩個國家」,這句話相當有名,但它到底是誰說的,好像也說不準。有人說是簫伯納,有人說是王爾德。


但無論如何,這句話點出了一個很鮮明的問題,那就是:儘管英國和美國都在說英語、用英文,儘管這兩個國家都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建立的國家,但是他們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就連他們使用的同一種語言——英語,都存在很大不同。


1


最正宗傳統的英文,誰說了算?


我們中國人常常喜歡採用一種極度簡化的講法,來統稱北美、歐洲、澳新等國家,即:西方國家。


通常認為這些「西方國家」的內涵都是高度一致的。但其實,在這個「西方國家」里包含了太多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文化,哪怕是常常被我們並稱的英美兩國,也是非常不同的兩個國度。


而且,這兩個國家所用的英文,其實也有不一樣。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國家使用英語時,他們的發音、他們的用字,以及一些辭彙的表面差異。


我們中國人今天學習英語,同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一樣,很大程度上受到的是美式英語的影響。


這也沒有辦法,誰讓美國曾經長期屬當世第一強國,也由此大家受到美式英語的影響,受到美劇、好萊塢電影、美式流行歌曲的熏陶太多,所以我們也學了一肚子的美式英文。


至於英式英語,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我舉一些簡單的例子,例如「套頭的毛衣」,英國人通常比較喜歡把它的稱作:jumper,但到了美國,便成了:sweater。再如「餅乾」,英國人叫做biscuits,到了美國就是cookies。這些例子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一些最簡單的差別。


但是還有一些英文,恐怕你得真的是英國人,或者特別熟悉英國文化才會懂得使用,甚至今天很多英國孩童也都不曉得如何使用的英文辭彙,比如:brolly,brolly是什麼呢?其實是雨傘umbrella的俗稱。


由於這個詞過去被認為是一個中上階級的用語,非常老派,並且帶有很強烈的階級色彩,今天大家都不怎麼使用了。


但是,英式英語好像在很多美國人聽來,天生就具有一種階級色彩。



有不少美國人會特別崇尚英式英文,覺得英式口音好像就是不一樣,就是酷一點,就是cute一點,就是有趣一點。


但當然了,有時候美國人也會覺得英國人說的很古怪。我前陣子去英國的時候,拜會了我在倫敦的一位首飾設計師朋友。有一回,我看見他和一些美國人聊天,其中一位美國來的同行,大概是晚上喝多了兩杯,就開始胡亂說話,他說到:有趣啊,為什麼你的英文這麼古怪,好像有一種accent,一種口音,這是哪的口音呢?


我這位朋友就一本正經、正色地告訴這位美國來的Yankee(老美),說:這不是口音。This is original English.(這是最正宗傳統的英文)。


可見英國人、美國人之間對於什麼樣的發音比較酷、怎麼樣的發音才叫怪,也還是有分別的。

2


同一個詞,


英國人和美國人說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些問題,倒不是要教大家學英語,這不是《八分》節目的目的,我還是想與大家談書。


我最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書被翻譯成中文了,我手上的是台譯版,這本書叫做《這不是英語》(That"s Not English),作者Erin Moore(艾琳·莫爾)。



這位作者艾琳·莫爾,她其實一直都是一個美國人,成長於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從小沉迷英國文化,在美國一家很出名的出版社擔任編輯,專門工作就是將一些英國的書籍,尤其是英國童書引薦到美國市場。


後來她搬到了英國居住,一住就是幾十年。但一開始準備搬到英國的時候,她認為生活肯定毫無問題,畢竟大家語言相同。但是去了之後居然發現,這兩個國家果然是「被同一種語言分割的國家」。


他們所使用的英文,最重要的分別還不在於剛才我提到的表面辭彙的差異,或者一些口音的不同,而是一些非常細微的、在語言的裂縫之中,所滲透出來的文化區別。


舉一個例子,這本書里提到一個詞,學過英文的人想必都知道的,就是quite,即相當或者十分的意思。

看美劇多的人,也常常會看到這句話「I quite like you」,我很喜歡你,我相當喜歡你,我非常喜歡你。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如果用上quite這個詞,就是非常誇張、非常厲害的形容詞了。如果美國人說一個女孩quite beautiful,那意思就是說她非常漂亮。



但是大家知道嗎?在英式英文里,這個詞的意思很可能是反過來的。如果他們說「quite like you」,那就是,嗯…還算喜歡你,勉強喜歡你。


這個quite在美國人那裡就是很厲害、很牛X,但到了英國人那裡,就只是「勉強算是」之意了。


如果一個英國人說「quite beautiful」,那意思就是,勉強還能叫好看吧,其實意思大概就是,她並不好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呢?


根據艾琳·莫爾的引述,有一位人類學家——凱特·芙克絲,就在一本談英國文化觀察的著作(Watching the English)里提到過,她說:

我們英國人嚴禁太過認真、裝腔作勢、表現情感和誇大吹牛,所以幾乎隨時都要輕描淡寫,為了避免表現出遭到禁止的嚴肅、不得體情緒,或是過度熱情的危險。


所以,英國人喜歡假裝冷漠和滿不在乎。

這種輕描淡寫的規則就意味著:讓人衰弱到無法行動又痛苦的慢性病,必須稱之為「一點小麻煩」;如果看到令人屏息的絕色美女,也只能說「相當漂亮」;看到精彩的表演或傑出的成就,要說「還不賴」或者「還行」;愚蠢到讓人無法原諒的誤判,那就只是「不太聰明」。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問一個美國人:How are you doing today?(你今天過的怎麼樣?)他們經常會回答:Amazing!美國人比較習慣於誇張的表達,wonderful,good,great這些字眼都經常被使用。


在英國,同樣的問題,但通常會聽到很多人說: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還算行吧,勉強行吧。這就是非常英式的表達方法。


3


一句「Sorry」也能引發的矛盾


另外,能夠體現這兩個用同一種語言的國家文化區別的,還有另一個詞,也是我們都認識的一個英文辭彙,那就是Sorry,抱歉、很對不起。


這本書里提到,有一項調查指出,英國人平均一輩子要講一百九十萬次的「抱歉」,那意思就是,英國人說「抱歉」兩個字的頻率非常之高,如果你在英國待過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幾乎從早到晚都在說抱歉。


可是有一位去年剛剛去世的英國作家,很有趣、我也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就曾經寫過,他說:要小心,外國人來到英國,千萬不要以為英國人一天到晚講sorry,就以為他們很有禮貌。


「Sorry這個字,其實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調和說法,其中只有一種是真的表示對不起。」


另外幾種是什麼呢?(註:此處請務必配合音頻收聽)比如說「Sorry(音調上升),我沒聽到你剛剛說什麼」。還有說「Sorry(拐著彎的古怪發音),你是白痴嗎?!」,甚至也有說它的意思是「給我滾」。

還有些時候「I"m sorry but…」,「我很抱歉,但是…」這句話的意思,其實背後就是:我一點也不覺得抱歉。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懂得以退為進的英國人的表達。



英國人,憑我們日常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好像常常給人感覺英國人是很有禮貌、很有紳士風度,常常喜歡把「抱歉」兒字掛在嘴上的一種形象。


但是,另外有一位社會語言學家,在艾琳·莫爾的這本《這不是英語》之中被引述,就提到:其實英國語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負面禮貌,即:Negative Politeness——


負面禮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透過很有禮貌、很斯文的表象,來與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個距離感是非常重要的,盡量不要侵犯其他人,也不要被別人侵犯到我的私有空間。


這種負面禮貌其實有點類似日本人。日本人也是屬於感覺他們很斯文,也是一天到晚說「不好意思」,但是實際上這種「すみません」(日文:不好意思)跟英式的sorry都只是為了要和其他人隔開一定的距離。



不過到了美國,就恰恰相反了。美國人講sorry的時候,多半是真心的覺得要對不起,才會講sorry。


美國人也通常不希望跟別人保持非常疏遠的距離,更多時候他們喜歡交際,喜歡爭取別人的認同,他們總是喜歡尋找和別人的共通感。

這又是為什麼呢?根據艾琳·莫爾的說法,那是因為美國人恰恰是對自己的身份地位有危機感


比如說自己到底是什麼人,到底在社會階級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這種流動性會讓人產生不安全感,所以每個人都要透過他後天的努力和成就,來爭取別人的認同,所以他們不斷地向外尋求保證,確認他們沒有做錯事情。


可是在英國文化里,大家似乎都想當然地認為:我自己有自己的地位,而且我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是不需要由別人來提醒的。


3


誇一個人聰明,


原來也可能適得其反


另外還有一個詞:clever,聰明。這個詞很有趣,大西洋兩岸真有點共通感了,當英美人稱一個人「聰明」(clever)都不是一句太好的話,在英國這個問題可能更嚴重一點。


這又是為什麼呢?誇一個人聰明難道不好嗎?


我們知道,美國向來有一種「反智」文化的傳統,說一句冒犯人的話,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特朗普當選成為美國總統的原因。


他們儘管都知道這個社會是由一群精英,甚至自己國家的財富、國家的政治都被掌握在一群精英手中,但是他們本質上仍然很討厭精英。

比如說,你是哈佛的學生,特別是哈佛畢業的本科生,你是一個Harvard Boy,大家都知道這些「哈佛男孩」將來是要統治華爾街的,但如果你讓別人知道你是Harvard Boy,你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大概是一個「彈頭」,很令人討厭的,總是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很聰明的那種人。



而在英國,他們同樣不喜歡clever這個詞。比如有時候說一個人very clever,意思其實是貶損的,指的是:這個人太聰明了,哼哼,這傢伙太機靈了,這人很鬼。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意思。


為什麼英國人也不喜歡這個詞呢?理由倒不是因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展現出來會被人認作精英分子,而是因為:這是一種炫耀。


記不記得剛才說過的,英國人喜歡舉重若輕,喜歡錶現出毫不在乎的態度,所以他們不喜歡太過炫耀的態度。


一個人如果太過炫耀,比如太過炫富,就會被視作很沒有品味、很不得體的事情,英國人總是喜歡把事情藏起來。


而一個人如果明明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取得一定成就、完成一件工作,人家誇讚他的努力的話,在美國那是很了不起的,這個被誇讚的人很可能還要侃侃而談,自己究竟是多麼的努力奮鬥,「我每天晚上只睡兩個鐘頭,我天天這樣才做成這件事的」。


但是如果放到英國人身上,明明也是每天只睡兩個鐘頭才做完這件事,他們表現出來的卻是:其實這也沒什麼,每天我就是用點零碎時間做一做,也就這樣,所以這個事有點勉強,大家看怎麼辦吧。


這就是英國和美國相當大的傳統區別。


艾琳·莫爾在書里還引述了一句名言,出自我們可能比較熟悉,英國非常有趣的大作家王爾德,他就向來以自吹自擂、豪不知恥的炫耀而文明,非常的不英國。

但是即便是他,也要想辦法說自己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聰明,儘管他的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言不由衷,甚至像句諷刺,是他典型的拿手好戲,這句話就是「I am so clever that sometimes I don』t understand a single word of what I"m saying.」 (我如此聰明,聰明到了有時候連我自己都聽不懂我自己在說什麼)。這是王爾德的名言。


除此之外,英國人常常還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他們不喜歡別人發牢騷。所以,英國人常用的一個口語叫做「mustn"t grumble」 ,不要發牢騷,不要抱怨,很不喜歡抱怨。



比如你如果在英國排隊,不小心插隊了,在英國你聽到的通常只是大家嘀咕幾聲,壓低音量的批評和嘆息,英國人不太會與你起正面衝突。


但要是碰上美國人,就很可能直接表達:Hey哥們,我們在排著隊呢,你到後面去。


這也是英美人之間的一個區別。


4


所謂的民族性,


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最後,英國人好象常常讓人覺得他們要堅忍不拔,遇到再大的風浪也要挺住,千萬不能夠失去冷靜,所以二戰的時候有一句很流行的口號: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堅持向前。



可是很有意思,比如有一個英文詞叫做堅忍不拔,這個詞根據艾琳·莫爾這本書,她提到英語中堅忍不拔這個詞,其實並不來自於英國,而是來自美國,後來才傳回到英國去的。


而且英國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其實是很愛抱怨、很愛投訴的,直到今天都還是這樣。


相反的,美國人倒是在過去一段時間裡,讓英國人很佩服的就是,英國人覺得美國人是很有毅力的,遇到什麼事都能夠保持冷靜。


由此可見,所謂的民族性,很多時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完全普及在民族裡所有人身上的,它往往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沒有哪一個民族從來就都是定性不變的,都是愛好和平、或者都是愛好戰爭、愛好戰鬥的,並非如此,一個民族的文化其實總是在變。


而且有時候所謂的民族文化,也只是一些過度的類型化而已。


我們今天講的這期節目雖然很有趣,但是大家千萬要記住,並不能夠把它當成一個固定的模板。事實上今天英國也有很多人,我覺得他們說話方式反倒更像過去我所認識的美國人,所以,任何一個框架套進另一個文化都是不太理想的。


不過,我們學一點點英語與美語的分別,了解一下這兩個國家過去曾經被人認為的那些很鮮明的特色,恐怕也還是有點意思的吧。


Ok. That"s it for today. Goodbye.


說起來,


那些年看《老友記》,


都在安慰自己是在學英語呢



本期八分問答


本期提問【提問者 | 趙嗔】: 最近我在反思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改變公眾的思想觀念,大家好像沒有對權力的訴求、沒有對政治的關注、沒有對身邊種種怪像的好奇,或者說見怪不怪,之後很快就會忘記,只要滿足自己生存和娛樂的訴求就可以,西方的那一套觀念對於我們來說一定是適合的嗎?」一件事做著做著就總會懷疑這件事情的意義,我不知道是我的原因還是事情本身的原因,很苦惱。



*如果你也有想問的問題,歡迎至後台回復【提問道長】


:可在後台回復【八分】


轉載請微信後台回復「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理想 的精彩文章:

梁文道:真正的友情,是生日送你一座山
今天也是想暴富的一天

TAG:看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