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青州兵的戰鬥力一點兒都不差,但窮

曹操青州兵的戰鬥力一點兒都不差,但窮

原標題:曹操青州兵的戰鬥力一點兒都不差,但窮


這期講講呂布與曹操在兗州的正面衝突。


前面說過,呂布為了佔領兗州,在濮陽的東側部署了須昌的高雅部隊。不僅如此,呂布還在濮陽和須昌之間部署了兩營人馬。而在濮陽西側四、五十里的地方,他也部署了軍隊,形成一個以濮陽為中心的防護鏈,彼此互相協防,並鉗制曹方三縣。



呂布的防守鏈

雖然呂布被後世看作有勇無謀的典範,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為了突出人物特點,放大了他的不足。呂布是漢末的一流戰將,他的軍事戰術素養是非常不錯的。完全不是曹操嘴裡的爛崽。


針對呂布的防守,曹操派于禁攻擊濮陽以東的呂布人馬,並且全部獲勝,切斷並切短了鏈條。而曹操親自帶隊,趁夜偷襲呂布部署在濮陽西側的軍隊。


史料沒有記載據守呂布西營的將軍是誰,但這位將軍的戰鬥力可以,被曹操夜襲後竟然堅持到天亮,才讓曹操的主力軍得手(呂布手下將軍的戰鬥力大部分都不錯,就是匪氣重)。打贏後的曹操,還沒來得及回軍,呂布就從濮陽帶著救兵來了,從三個方向圍住了曹操。呂布親自衝鋒陷陣,雙方從早晨打到了下午。(《三國志》: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


處於劣勢的曹操拿出了最後的絕招:招募敢死隊。


此時,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第一個站出來報名,相繼又有數十人參加。敢死隊成員每人身穿兩層鎧甲,手持武器,但不拿盾牌了,想拿也拿不了了,因為每個人跟穿個鍋爐似的,再戴上頭盔,有著神五降落倉的氣質。


漢末的箭鏃已經是鐵質的了,銳利的鐵箭頭加上吃了菠菜的大力射手可以射穿一層甲的,但兩層確實很困難,因為甲胄也是鐵的,外層盔甲就是賢者的庇護。不過馬甲多了就非常沉,不能當坦克衝鋒,但能當碉堡。後來諸葛亮製造了硬弩,才有了穿甲如帛的加持。


人類武器的進步就是靠互懟而發展起來的。你有矛我有盾,你有裝甲車我有穿甲彈,你收走我的工資,我有小金庫,你發現我鞋底的零花錢,我有分屏移動支付。


扯得有點兒遠哈。


曹營中,那個帶頭站出來的大漢就是典韋,他搶到了沙發,所以擔任敢死隊隊長。這次突圍戰之中,典韋表現突出。特別是與圍在西側的敵軍作戰之時,顯示出了典韋的勇猛。


典韋身穿重甲,持抱十多根大戟,等待戰鬥。為了集中精力讓原力覺醒,典韋根本不看敵軍,也不顧飛來的箭矢,讓周圍的戰友告訴他敵人離自己的距離,當敵人到了五步之遙的時候,典韋大喝一聲!抱著諸多長戟,如千手天神般沖將過去。所到之處,無不傷及敵眾。(《三國志》太祖募陷陳,韋先佔,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


根據網路素材修改


冷兵器時代的打仗就是看誰有力氣還不怕死。士氣就是氣勢,而氣勢源自勇士。有了典韋這個大殺器,曹軍一下就精神了,保護住了曹帥。


呂布的兵馬圍到日落,看看勝利無望,就收兵回城吃飯飯了,曹操這才平平安安把家還。(《三國志》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曹操回營後第一件事,就立刻升典韋為都尉,擔任曹操幾百名的親兵隊隊長。


受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典韋是以曹操的衛隊長身份參與的戰鬥。實際上,這時的典韋剛剛從張邈手下投靠曹氏陣營(具體時間不詳),濮陽城西的敢死隊之戰是典韋的投名狀,所以打得驍勇異常。


曹操始終希望有個像呂布武功的人給自己作保鏢,這一仗讓典韋脫穎而出。從此曹操再也離不開典韋了,要麼看見影兒,要麼聽見聲兒,反正是要讓典韋像幸福一樣把自己圍繞。


典韋也恪盡職守,經常帶著親兵日夜圍著曹操的大帳巡邏。不知道曹操的頭風病,是不是被典韋夜間巡邏折騰的。(《三國志》:拜韋都尉,引置左右,將親兵數百人,常繞大帳)


此戰之後,呂曹雙方多次在濮陽地區交戰,其中規模比較大的一次是呂布的騎兵與曹操的青州兵的對壘。


此時青州兵是曹操的主力軍,這些兵卒是曹操從三十萬的黃巾軍里,挑選精銳兵將而組建的,前面說過,大約是按照十里挑一的比例,換句話說青州兵在三萬左右。曹操也是因為有了青州軍,才有了真正的軍隊。

如此精壯的青州兵,面對呂布騎兵的攻擊,毫不猶豫非常堅決地一鬨而散。原文說:「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


曹營這一亂還著火了。估計是青州兵跑得太快了,跟閃電一樣,軍營被閃電擊中。俗話說:「營門失火殃及曹操」,曹操趕忙騎馬從火中突圍,這是拿自己當馬戲團鑽火圈的狗熊了。


慌亂中,曹操從馬上掉了下來,落地後還燙傷了左手掌。想是左手先著地,按在了可燃物上。看來,曹操沒狗熊的技術嫻熟。


好在旁邊有位叫樓異的將官,把曹操扶上了馬,並斷後掩護曹操撤退。曹操人困馬乏走的還慢,所以一直未回後方大營。


聽說前方兵敗著火,可把後方大營里的曹軍嚇壞了,《三國志》上說:「諸將未與太祖相見,皆怖。」陳壽「怖」這個字用的好,意思是:曹將心裡一想到呂布,就害怕了。


曹操回到大營後,為了鼓舞士氣,他立刻親自慰勞大家,撫慰亡靈。如果《三國演義》有這段,一定寫:「曹操乃大笑不止」,鼓舞大家。而祭奠死亡將官時,又會「拈香哭拜」。曹操確實具備偉人的政治素養。他喜歡哭,但很少認輸。(《三國志》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未至營止,諸將未與太祖相見,皆怖。太祖乃自力勞軍)


青州兵的戰鬥力真的這麼差嗎?


史料對青州黃巾軍成為國軍後,最直接的戰鬥描述就三次,一是這次被呂布秒殺團滅。第二次是曹操被張綉追著打的時候,青州兵還忙著搶劫。被于禁殺了十數人糾察。第三次是曹操離世後,青州兵敲著鼓喧鬧散去。


這麼看青州軍的戰鬥力確實很弱,而且沒有紀律性。


但仔細想一下,當初黃巾軍在佔領兗州時還殺了任城相,殺了兗州刺史劉岱、後來又殺了濟北相鮑信,把曹操打的很慘。《魏書》提到黃巾軍的戰鬥力時,也有:「黃巾為賊久,數乘勝,兵皆精悍。「的描述。可見,黃巾軍的戰鬥力一點兒都不弱。

仔細讀史就會發現,曹操組建青州軍後,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戰鬥,比如打擊來犯兗州的袁術,還有兩次攻打徐州的陶謙,與有關、張的劉備交手,都是以勝利告終的。既然如此,青州軍為什麼被呂布打得這麼慘?


因為呂布是騎兵,黃巾軍打不過騎兵。


之前,這批黃巾軍就遭遇過騎兵。當初袁紹剛剛得到冀州的時候,黑山軍張燕聯合青徐的黃巾軍一起攻打袁紹搶佔冀州。袁紹很害怕,他找了個緣由,不失體面地把冀州與青州接壤的渤海郡讓給了公孫瓚的勢力。讓他們相爭作鷸蚌,自己當漁翁。


結果以騎兵見長的公孫瓚,用兩萬步騎兵,打敗了幾十萬的黃巾軍,在兩次主要戰役中,公孫瓚先後殺俘十萬以上的青州兵,一下就把青徐黃巾軍打傻了。這場勝利之後,公孫瓚雄心大健,跑到冀州的南端,從界橋衝進了袁紹的領地,開啟了袁紹與公孫瓚的冀州爭奪戰。


所以,黃巾軍見不得敵人的騎兵,見到就暈。就像有些人暈針一樣,剛看見護士拿個針,就悄無聲息地躺地上了,其實那護士拿的是縫衣針,要釘下自己的白大褂兒紐扣。


為什麼黃巾軍怕騎兵呢?就一個字:窮。



黃巾軍是由底層農民和山賊土匪組成的,都是窮苦的老百姓。他們連人手一份兒的冷兵器都做不到,對騎兵這麼高精尖的先進武器,更是做夢也掌握不了。所以,戰鬥中是無法了解和戰勝騎兵的。


當然,沒組織沒紀律也是黃巾軍無法阻擋騎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戰場上,面對獵獵戰馬衝過來的時候,如果防守方的步兵不結陣死扛,是沒有任何勝機的。由於騎兵的機動性超強,如果步兵選擇逃跑會遭受更為慘重的傷害。

界橋之戰的時候,袁紹的麴義,就是盾牌再前結陣不退,再讓後排的弓箭齊發。結果,麴義用八百步兵,打贏了公孫瓚的一萬騎兵。而此戰,成了公孫瓚走下坡路的始發「戰」。



戰場上,士兵結陣不退是需要訓練的,這種訓練也是需要錢糧的,追根溯源又回到了窮的本質。


所以,平時軍事素養很低的黃巾軍,見到勇猛的呂布騎兵,當然是一鬨而散,哭爹喊媽了。


這一仗,曹操完敗。反過來看,當初呂布不去據守東平地區,切斷亢父、梁甫,也有呂布不怕曹軍的因素。在呂布看來,自己憑武力完全可以打贏,要那麼多計謀策略沒用。


不過,濮陽之戰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呂布用戟按住狼狽的曹操找曹操,被曹操騙過。《三國演義》里寫的非常傳神,小兒書里專門為這個場景畫了3頁(可惜,沒在網上找到配圖)。


這段兒還真不是羅大爺從肚子里轉出來---杜撰(肚轉)的。


史料確有記載,在裴松之在注釋《三國志》時,引了《獻帝春秋》里的材料:「太祖得入城……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簡單說:深夜,曹操被圍困在著火的城裡,然後騙抓到他的敵人說,那個騎黃馬的是曹操。


兩下對比,稍有出入,主角是「布騎」不是呂布本人,而是呂布的騎兵甲抓到的曹操。另外,曹操又鑽火圈了,他可能覺得自己不夠熟練,要勤學苦練,熟才能生巧---跟女神不熟,你怎麼有機會生出巧兒呢。


但,這件事明顯有大「破腚」。

首先,這個場景說明曹操周圍沒有跟從護衛,否則呂布的騎兵怎會看不出曹操是個官員。現實中,讓曹操成為光桿兒的場景,實在難以想像。曹操是一軍主將,怎麼就落了單?可能火勢太猛,著火的地方多,大家都忙著練鑽火圈去了。


不過,也可以退一步說,曹操就單身一個人了。迷惑了騎將甲的認知。


但是,將軍的甲胄跟普通的騎兵是不一樣的。


東漢常用的鎧甲稱為兩襠鎧,以前、後兩大片為主體,每大片鎧甲上縫有很多小的鐵甲片。官員級別不同,甲片面積的大小不同,級別越高,每個甲片的尺寸越小,也就是說,將軍身上的鎧甲比普通兵卒的貼片更多。因為同樣面積的鎧甲,鐵片數量更多,防護性越好。而且,一般騎兵在肩臂和大腿上,是沒有盔甲的,但將軍是有的。




圖片來自網路


曹操的馬也應該與眾不同,空軍一號一定是給最高指揮官的。


根據《魏書》記載,曹操的馬叫絕影。騎兵對馬的認識,比一般人敏感。騎兵甲就不想想誰會騎這麼好的一匹馬呢?可能騎兵甲以為是普通的馬,也可能騎兵甲有雀盲證,晚上看不清。(《三國志》(宛城戰)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


就算騎兵甲喜歡黃色,要一心追那個騎黃馬的曹操,為什麼不先把眼前的敵將殺了,割人頭呢?古代軍人是按人頭記功的。人們常說立功,最搶眼的就是立頭功,頭~功啊!

就算情況緊急沒時間割,但有時間殺啊,沒時間殺,也有時間俘虜啊,普通兵士逃跑肯定不騎馬,起碼這是個騎兵,就算不是曹操也比普通士兵值錢吧。哪有問完敵人就放了的道理。


要不,就是騎兵甲周圍也沒兵可以帶走俘虜?可沒兵,這個故事怎麼流傳下來的呢?騎兵甲自己跟戰友說的:「告訴你們一事兒,我剛才逮到曹操了,但我沒認出來,給放了。」


要不就是曹操在曬自己機智的時候,廣布天下的。


我認為,騎兵甲就是騎兵假。這個事迹不真實。


當然,不排除這段記載里夾雜了真實的內容,但不合理的地方很明顯,空氣中瀰漫著演義的味道。


歷史的精彩,不是偶發的戲劇性,而是貫穿的人性,我們活著,也活在歷史和未來里。


扯遠了,咱們繼續回到兗州濮陽戰場。


此次失敗,讓曹操對青州軍的戰鬥力有了新的認識,之前青州軍少有敗績。曹操後來雖然保留了青州軍的獨立建制,但很少讓他們獨立作戰,也沒產生名將。


騎術是高精尖的軍事技術,特別是在漢末三國時期,馬鐙還不完善且不是標配。因此,掌握夾騎騎術並能參與戰鬥是需要很強的學習訓練能力的,而青州兵的成長是聽天由命式的散養,成才率自然不高。隨著騎兵在後來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青州軍也就鮮有勝績。就像兩次世界戰爭中,誰的坦克少,誰的戰爭主動權就少。


但說到底,無論是人還是團隊的成長拼的是文化底蘊。青州軍的沒落也是時代的選擇。曹操日後建立的一流騎兵部隊---虎豹騎---就是對這個潮流的清醒認識。

曹操此戰過後,知道靠硬拼未必能贏,他開始找藍翔研發攻城器械,但收效甚微。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三個多月。(《三國志》太祖乃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餘日。)


然後,漢末三國時期的戰爭中最大的主角出現了:饑荒。這次主角扮作蝗蟲狂刷自己的存在感。饑荒帶著一身蝗氣。


蝗災讓兗州之戰暫停,各自收兵找吃的。


大家一定關注戰果,上半場雙方打了很多次仗,最終誰佔了上風呢?


按照《魏武帝紀》里說的:「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看來雙方打一個平手沒分出高下,誰也沒佔到便宜。實際上,這是本傳隱晦的寫法。再看《程昱傳》怎麼說:「太祖與呂布戰於濮陽,數不利。蝗蟲起,各自引去。」是曹操敗了。


蝗災讓曹操喘了口氣,儘管是飛滿了蝗蟲的霧霾空氣。


(黑貓警長看到漫天的蝗蟲直往嘴裡飛,特別興奮,朝天上開了4槍。。。。)


【三扒·六十七期】


上一期:曹操如何鄙視呂布的軍事策略


END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讚賞支持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流水的皇后,鐵打的劉娥
陳宮:張邈,來吧!一起搞死曹操!| 三國志被忽視的八卦-63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