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R問:「什麼時候能到崗」,怎麼巧妙回答?

HR問:「什麼時候能到崗」,怎麼巧妙回答?

GIF

「畢老師說」

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籌碼,

輸贏之間容不得猶豫。

無論是寫簡歷,還是在面試過程中,我們都會接觸到一個名詞——到崗時間。

顧名思義,就是我們開始正式上班的準確時間。

HR為什麼會詢問我們的到崗時間呢,其中大有緣由。

有很多同學認為,HR一旦問了自己的到崗時間,這場面試80%成功了,HR已經基本確定要錄用。

然而,我們或許忽略了面試的本質。

就面試而言,只要我們的技術,以及自身的人物性格符合崗位要求,就不用擔心能否被錄用的問題。

更多的關注點應該放在面試本身的表現上,而不是寄託於HR身上。

所以說,一旦遇到這個問題,我們最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揣摩HR提問的意圖

意圖1:單純想確認面試者的準確到崗時間,做好下步工作的安排。

意圖2:觀察面試者的求職態度,以及對於這份工作的需求程度。

意圖3:儘可能多了解求職者的具體信息,以作全方面的考察根據。

分情況考慮,而不是盲目地回答問題,是最好的「應試」策略。

相信同學們都有過多次求職面試的經驗,也總結到一定的失敗規律:

面試時間過短...

HR提問過少...

雙向交流不多...

HR貶低公司...

「回家等通知」...

但凡遇到以上幾種信號,面試結果基本為「涼涼」,不是HR不願深入了解求職者,就是HR一開始就認為求職者不符,直接將他排除在外,不再進一步了解。

所以,我們反過來總結出面試成功的信號,就是HR明確表示對我們的興趣,以及詢問了到崗時間。

一般來說,這種面試都是成功的案例,具有以下幾種典型特徵:

①面試時間長於20分鐘

②HR屢屢追問,表現出強烈興趣

③雙方交流順暢,很少出現冷場

④HR主動介紹公司情況

如果以上幾種情況一一對應,那就說明HR主動詢問「到崗時間」確實和面試成功率掛鉤的。

這時,我們就該考慮如何回答。

要點1:盡量不給出準確且具體的時間

小張回答:我明天就能來上班。

小李回答:我預計一周後可以來上班。

你認為,哪個同學被錄取的幾率更大。

在面試的最後關頭,越是需要謹慎地回答問題,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HR拒之門外。

作為一個求職者,就該有求職時的氣度,不要急著答應,更不要說第二天就來上班。

HR提問時是有套路的,他也許並不在乎求職者的具體上班時間,而是看看對方是不是急著到崗,判斷出以下兩種情況:

急著上班,是因為現在面試的公司是唯一的選擇。

生活窘迫,希望儘快到崗拿到工資。

HR習慣給求職者列印象分,不僅在於他們的外在形象和語言表達,也會關注求職者的氣度表現。

夠不夠大方得體,是否符合公司的人才需求。

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是不要直接給出可以立刻上班的回答,不要表現出自己的急迫。

要點2:給自己留餘地

我國勞動法規定,在勞動合同生效期間,勞動者必須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申請,才能有效接觸勞動合同。

這是對用人單位的保障,使他們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工作的交接和延續,並尋找其他替代者。

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可以儘可能地利用這一個月找工作,而不至於出現職業空檔期。

因此,對於在職跳槽的人來說,起碼需要預留一個月的時間。

只有處理好和原公司的各種勞動關係,才能進入新公司,開啟新的工作。

因此,在職者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最好說明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交接,之後才能來上班。

一來,這樣做不會讓我們遇到更大的經濟損失。

二來,新公司也會欣賞有責任心的員工。

離職者已經辦好各種離職手續,按理說可以立刻上班,但就如上文所言,不能立刻答應,而要給HR留懸念,也要給自己留餘地。

進入新工作前,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緩衝期,擺脫原工作的影響,儘早找到適應新工作的節奏與感覺。

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休假調整。當然,在回答問題時我們不能太耿直地說出緩衝原因,而應該使用客觀原因讓HR信服。

比如說,需要在公司附近找房子,安頓好之後再上崗。

要點3:不能拒絕回答

在面試過程中,不管回答什麼問題,就算我們無法實話實說,也要給出符合邏輯的回答。

因此,盡量避免拒絕回答和猶豫不決的情況。

HR除了看重求職者的實力,其實更看重求職者的誠信和誠信,他們會認為:

既然你來面試了,那麼一定很看重這份工作。

既然你想從事這份工作,為什麼不能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呢?

如果被問到「什麼時候能上崗」,我們卻表示不能告訴HR,或者不能確定時間,後果一定是被拒絕。

HR會懷疑我們的誠信,以為我們不想接受這份工作,甚至懷疑我們在挑三選四,從而產生信任危機。

因此,寧可回答一個月後才能到崗,也不能拒絕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畢老師說 的精彩文章:

被父母反對的愛情,還要繼續堅持嗎?

TAG:畢老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