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康復:康復治療的最後一環是傷痛還是快樂?

家庭康復:康復治療的最後一環是傷痛還是快樂?

商城直播課堂培訓招聘

先來聽個故事

……

每日清晨上班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位「熟人」,我們每日都會在同一條路上相遇,幾乎風雨無阻,他姓誰名誰我並不知道,但日日見面,可以說是「熟悉的陌生人」。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名偏癱患者,他每日都會在我上班必經的這條路上做康復訓練,他的訓練很簡單,就是依靠一輛小型三輪車支撐患肢來進行運動訓練,看得出他有非常強烈的康復願望,因為他日日如此,從未間斷。

他讓我想起了之前很火的一本書——《皮囊》,作者是《中國新聞周刊》主編蔡崇達,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偏癱患者,同樣有著強烈的康復渴望,有多渴望?作者中間有一段關於他父親偏癱後康復訓練的描寫:他父親在颱風到來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仍要出門去鍛煉,即使最後倒在暴雨里也要抗爭!

文章中的父親其實就是回歸家庭後偏癱患者生活的一個縮影。從一開始不能接受自己的樣子,不習慣自己的身體,害怕成為家庭的累贅到慢慢接受現實,並滿懷希望的開始做康復訓練,雖然最後被一場颱風擊碎,但是那段陪伴父親做鍛煉的日子卻被作者認為是全家最快樂的日子!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家庭康復,聊聊家庭康復那些事……

家庭康復是一種以家庭為基地進行康復的措施,是康復治療的最後一環,經過醫院康復和社區康復,患者已經度過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患者的運動功能已經逐漸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基本自理,但是存在一定的後遺症,需要家庭的積極康復治療,這一階段的治療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疾病康復與轉歸。

家庭康復的意義

1、提升康復護理的延伸性

家庭康復實現了康復訓練由院內轉向院外的延伸,有利於患者康復治療的延續,從而獲得最佳的康復效果。

2、有較大的靈活性

家庭康復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康復訓練。

3、改善患者身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以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例,6個月內實施早期家庭康復能比常規護理更快改善患者功能,降低身體殘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且家庭康復在控制病情惡化方面優於常規康復患者。

4、節約醫療成本,減輕家庭負擔

由於平穩期之後患者康復效果顯效緩慢,家庭康復可以減少住院費用開支。

5、更有利於康復治療方法的開展

在家中接受康復治療可以使患者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獲得實踐技能和發展補償策略。以兒童康復為例,熟悉的地方、自然的生活環境、親近信賴的人更利於對患兒開展康復治療,將康復治療融入生活當中,功能鍛煉與生活照料同時進行。

存在的問題

1、經濟因素

由於家庭康復周期較長,需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投入,經濟困難是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它不僅影響康復療效,甚至延伸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往往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一般經濟家庭既要承擔醫療費用,更要承受繁重的照顧任務,工作與康復訓練往往無法兼顧。

2、康復服務體系與運行機制不完善

目前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組織管理、政策法規、醫療隊伍、康復治療、治療設施、信息網路、監督評價等環節不夠完善,大多數患者在綜合醫院進行治療後,不能延續系統的康復治療,以至於各級康復機構的患者分配不均,服務效率低下。

3、缺乏專業康復訓練規範

家庭康復護理者或患者不能有效的掌握康復護理知識,在遇到問題過程中不能有專業性的判斷,護理操作不規範,嚴重的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再次給家庭帶來負擔。由於沒有正確的指導,病人多家中被動靜養,病人肢體出現廢用或誤用性肌肉萎縮,關節功能減弱或喪失,直接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在農村地區家庭仍是病人最基本的康復治療單位,病人出院後能否得到有效康復與家庭康復密不可分。

4、忽視患者及康復護理者的心理疏導

多數偏癱患者因內心承受不了患病帶來的各種不便,加上家庭康復療效的遙遙無期而滋生各種心理障礙。並且有研究發現,62.4% 的照顧者存在照顧壓力,85.4% 的照顧者感到日常生活受到影響,70.8% 的照顧者存在經濟負擔,63.5% 感到身體疲憊,60.4% 發生情緒改變,嚴重影響家庭護理可持續性和卒中患者恢復。

5、康復意識薄弱,患者及家人認知水平較低

許多人對家庭康復意識薄弱,出院後多在家中靜養,貽誤最佳康復時機,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後效果及生活質量。以腦卒中為例,患者對腦卒中後康復治療的相關知識很了解僅佔3%,完全不了解佔60%。並且患者及家人對康復治療認識水平低,依從性較差。

解決途徑

1、加強康復教育的普及力度

結合多種形式進行康復知識宣教,加強公眾對康復知識的認知度與了解度。

2、專業的康復訓練指導介入

完善家庭康複評估、跟蹤監督等環節,積極給與患者及家庭護理者專業的康復訓練指導。加強專業康復治療對家庭康復的跟蹤與指導,必要時對參與者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訓。

3、政策扶持

對需要家庭康復的患者進行政策幫助,確保患者家庭康復的各項費用,解決後顧之憂。

4、康復上門服務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服務方式,對需要進行專業康復指導,或者有康復需求但實施有困難的家庭提供上門康復服務。

5、線上線下結合

藉助「互聯網+」的優勢,提供遠程指導,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又可以提高患者及家人康復訓練的專業度。

家庭康復是患者康復的最後一環,並且越往後走康復效果進程越慢,它需要社會、家庭共同來支持完成。患者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整個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相信那個過程會如蔡崇達所說:「累並開心,痛並快樂!」

文獻參考

馬曉超,畢春紅,馮善軍,張力新,喬蓉,商海龍,田蘋,我國腦卒中功能障礙患者家庭康復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0):932-933

劉祚燕,龍 納,倪碧玉,王鳳英,吳琳娜,腦卒中患者家庭康復綜合狀況調查研究[N].四川大學學報,2018,49(3):487

操紅艷,孟憲梅,曾會雲,陶思哲,周曉,華玲娣,張建軍,閔靜,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庭康復的影響因素[J].黑龍江醫學,2018,42(5):487

古滿虹,譚小金,林烜,鍾細燕,家庭康復聯合社區護理指導對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誌,2018,24(5):47

周柒媛,家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誌,2017,16(1):32

編輯:彭魚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傷痛 的精彩文章:

今年後能牽手幸福,忘記傷痛的生肖
MH370公布終極報告!真相屬於歷史,傷痛屬於親人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