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國際量子密碼會議在滬開幕,中國量子通信突破「喚醒」世界

2018國際量子密碼會議在滬開幕,中國量子通信突破「喚醒」世界

8月27日,國際量子通信領域最知名、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學術年度會議「2018年國際量子密碼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廳,來自中、美、德、奧、英、法、日等國的500餘位專家參會,將共同探討研討量子通信領域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討論各種新型量子加密協議、探討量子通信的產業化應用。

2011年起,國際量子密碼會議先後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法國巴黎、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英國劍橋大學舉辦。這次在中國的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

2018國際量子密碼會議現場

落戶中國順理成章

近年來,在國家前期戰略性布局下,我國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用化城域量子通信技術已成熟,初步建成由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構成的廣域量子通信網路。美國科學家、量子密碼理論創始人之一查爾斯·本內特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量子科技近年來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國際量子密碼會議落戶中國可謂順理成章。

保持開放心態參與國際合作

與會科學家表示,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突破「喚醒」了世界。今年6月,美國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通過《國家量子計劃法案》,提出白宮應在未來10年內實施「國家量子行動計劃」。歐盟、日本政府近期也發布了包括發射量子衛星在內的量子科技行動計劃。

對此,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我們會保持開放心態,積极參与國際合作。」去年以來,中科大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等組成的科研團隊,與奧地利科學院安東·塞林格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在中奧之間進行長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今年下半年,我國科研團隊將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合作,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該校執教。此外,與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也提上議事日程。在所有國際合作項目中,俄羅斯的歐亞量子通信幹線計劃最為宏偉。俄羅斯幅員遼闊,我國已實現的數千公里量子密鑰分發大有用武之地。

潘建偉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採訪

建立標準,為量子通信產業化掃平障礙

這次參加大會的還有不少國內外企業。「企業的參與將大大加速產業化進程,國內騰訊、阿里等企業也已建立了量子研究機構,這都是可喜的現象。」潘建偉說,科學家需要儘快考慮建立標準,確定技術的安全性、通用性規則,為它的產業化掃除障礙。

潘建偉希望,在經過一周的會議討論後,全球量子通信領域科學家能夠形成一些共識,發表一個宣言或白皮書,以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

*文章根據《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報道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信息DCITS 的精彩文章:

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40位「軟體名人」
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赴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TAG:神州信息DCI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