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抱」的是啥「球」?

太極拳「抱」的是啥「球」?

太極拳「抱」的是啥球?

薛小華

太極這個運動,與中國哲學的相關性很大,很難想明白,因為玄乎得厲害。年輕時候,打死我,我都不會去學太極拳,慢吞吞地「擺」這些招式,現在想來是那時的年輕氣盛,更重要是悟性太差且沒耐心。一把年紀了後,忽然覺得會打太極還是很重要的,儘管還是悟性不夠,也要硬著頭皮學了。初學著打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最大的困惑是太極拳與「球」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跟練中有過很多次、很多次地不由自主地「發笑」——我的發散思維總喜歡跑偏,不過真是因為困惑:應和著悠悠揚揚的音樂,慢慢吞吞地亮出各種架勢,其間一次接一次的「抱球」動作,不知所以然。在其他訓練中,比如跑步訓練,基本功練習也是一招一式的,但是教練會告訴你,這個動作是哪塊肌肉在被鍛煉中。而太極訓練,老師說的都是「文言文」,比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虛領頂勁……都是哪兒對哪兒啊?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是懷著尊敬與讚美開始學太極拳的,因為面對的要學的這些只能用「博大精深」形容呀!

太極拳二十四式的抱球動作,在比劃來比划去中反覆出現,再悟性差也能看得出「抱球」是每一次動作轉換中的關鍵。但是這比劃來比划去的「球」,我是得用勁抱著,還是「不用力」的比劃呢?動作中我每次思考這些就想發笑,不得其解,在不得其解中,看眾多同學一起比劃,更不得其解。

在完整行功中,幾乎動作的都是弧線或者球形的,初學跟練中,老師常提醒:「手不能抽過來,不是走直線,是弧線!」弧線、球形,太極拳與「球」是怎樣的關係呢?太極動作中所抱的球是不是就是太極球,或者是其他什麼?如果是太極球,我何時才能感受它的力量,感受它的「內有其質外有其象」,而非故意做作之象。

學太極拳,很難學出趣味,所謂學出趣味是指難以短期內有成就感,當然是對我這樣悟性差的。我想,太極高人是不是就是「成球」的修鍊?——一招一式中,圓滑無邊,飄浮無定,到此時境界應該不是「球」,只是了!內外整體渾圓,渾圓即無懈可擊,氣勢盛然。

初學的我,一直抱怨:「打太極拳不出汗,不爽!」確實,動作軟軟綿綿,還要體會與捕捉圓溜溜的飄忽不定之感,沒有硬碰,沒有剛強,確實出不來汗。但是既然叫太極,就應該有圓有方,即所謂剛柔相濟,「剛」一般都是瞬間誕生而生效的,這一瞬間的「剛」在哪裡?

太極是一個人的修鍊,這不見對手的練習,如何發力?

回到開頭,從開始練,就能覺出太極的中國哲學味道,即真正的「修己安人」就在於此——一個人的修鍊。不需有對手,亦剛亦柔,修身成己。梁啟超有過一個論斷:「儒家哲學範圍廣博,概況起來說,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括之。」修鍊中讓自己的外在適度圓滑起來,讓內在的我強大起來,擴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將自己和他人有尊嚴地打成一片,這確實是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的鮮明特徵。

黑格爾說,哲學的目的是使人「尊敬他自己,並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細細地看太極拳的架勢,其中端的不就是「尊嚴」二字嗎?太極的拳境真是好,但也更會讓人迷茫呀。既然我想得有些多了,那就多練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打太極拳一定要講究技擊嗎?答案你一定沒想到!
蒙古大汗病逝,妻女無所依靠,皇太極:你跟我,女兒嫁給多爾袞!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