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規範校外培訓 減輕學生負擔

規範校外培訓 減輕學生負擔

自從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發文規範校外培訓機構以來,「規範」就成了培訓機構的高頻詞。為進一步維護良好教育生態,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從國家層面規範培訓機構的系統性文件。它的出台能否緩解中國式家長焦慮,讓校外培訓回歸本真,成為學校教育的分支補充呢?

武青北路上的新豐大廈里彙集了多家校外培訓機構,其中多以學科類培訓為主。24號下午,市民李少輝送7歲的兒子燁燁來上珠心算課。燁燁還只是一名幼兒園孩童,即將升入大班,早在中班開始時,家長就替他在校外報了2年珠心算課程,以便為他未來的小學生涯打下基礎。

李少輝說,孩子每周要來補習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兩年珠心算補課費總計三萬元,平均下來一節課就要上百元,這樣的收費標準的確讓工薪基層的家庭有些「壓力山大」。在此之前也有家長在網上發帖吐槽,稱各類培訓班收費堪比「碎鈔機」,但在全民補習的大環境下,家長生怕孩子不補習會掉隊,成為班上的後進生,因此還是會不計投入,給孩子報名參加各類興趣培訓班。

一位家長表示:「我們作為家長會有潛在的擔心,到了小學,周圍的孩子都學過,我的孩子會不會有一些自卑的心理,顯得我有點落後;還有一種情況,正常情況我們都要上班,白天家裡不一定有父母帶孩子,這時培訓機構提供了幫我們把孩子照顧好的功能。」

校外培訓機構本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但近年來,一些培訓機構的發展卻漸漸變了味。不少機構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應試為導向,開展超綱教學、提前教學。不少校外培訓班通過大量刷題提高孩子的成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顯著,廣為社會詬病。

8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突出問題導向,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實行屬地化管理,嚴格執行先證後照制度,必須證照齊全才能開展培訓;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得低於3平米,確保不擁擠,易疏散;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開展學科類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要向所在地教育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學科類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紀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地中小學同期進度;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照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的經營行為是否有所規範?近日,記者以家長身份,走訪調查了我市多家校外培訓機構。

某校外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稱:「我們主抓文化課,到五年級開始會偏向於擇校的題型,類似於奧數,不會像之前針對考華杯賽,我們針對常外擇校的題型,現在不一樣。以前我們有公辦老師,但現在不會以公辦老師為主,針對小學階段的,我們這邊老師也是有工作經驗的,主要以全職老師為主,都是專業師範畢業的,還有教學經驗。」

詢問完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學習習慣,這名工作人員給記者推薦了一款1對1數學補習課程,每課時收費100多元,每周孩子要來上兩次課。她說,1對1教學比起小班制更有針對性,相關教案也可以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習效果更好。除了享受1對1專人教授知識點以外,平時孩子課後還可以過來自習,機構會贈送免費答疑服務。

工作人員表示:「最低是報一個學期的量,我們沒有一個月一個月收,看效果最少要一個學期,怎麼可能上一個月就能達到你期望的效果,而且大型機構都是做方案的,不是說學生過來隨便交多少錢上,上的效果不好再走,我們也希望每個學生持續性在這裡上。」

在另一家以數學補習為特色的教育機構,不少家長正等待接上完課的孩子回家。該機構採用小班制教學模式,最少5人成班,最多不超過15人,教學內容按知識深淺分為奧數培優班、精英班和金牌班。工作人員說,一二年級的低齡段孩子就可以提前學習奧數知識,拓展思維模式,為將來衝擊名校夯實基礎。他們這裡一周上一次課,報名者最少要報滿一個學期的課程,報得越多實惠越多。

據了解,為規範我市教育培訓市場秩序,由各轄市區教育、公安、民政、人社等職能部門組成的「聯合排查組」,今年6月底前完成了對培訓機構辦學資質、安全隱患、教學內容等情況的重點排查,目前針對各類違法違規辦學行為,有關部門正處於集中整治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