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LPCC 傑出貢獻獎得主馮志偉先生:NLP 研究 60 載漫漫長征,未來仍會不斷學習

NLPCC 傑出貢獻獎得主馮志偉先生:NLP 研究 60 載漫漫長征,未來仍會不斷學習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CCF NLPCC 於 2018 年 8 月 26 日-30 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成功舉辦,今年的傑出貢獻獎得主為語言學家、計算機科學家馮志偉先生。NLPCC 傑出貢獻獎得主每年 0 – 1 名,去年首次頒發,得主為清華大學黃昌寧先生。今年的青年新銳獎得主為西湖大學副教授張岳,北京大學信息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栩。

圖:計算機語言學家馮志偉先生

馮志偉先生的得獎理由如下:

馮志偉教授是資深的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語言學專家,從事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語言學等基礎理論研究和系統開發幾十年,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已在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了二十餘部專著,翻譯國外重要論著數十篇(部),並用漢、英、法、德文等撰寫了有代表性的重要學術論文百餘篇,在國內外許多著名刊物上發表。

馮志偉教授年近八十,仍筆耕不輟,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積極推動計算語言學的發展。不僅在國際上擔任很多知名組織、會議的委員、學術期刊的編委,也在國內計算機領域重要的學會中擔任會長、理事、標準制定成員、評審委員、多所著名大學、研究所的兼職教授,以及核心期刊的編委等。

馮志偉教授是一位極為罕見的文理兼通、跨學科的研究型專家。他既懂得理科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科學,又懂得語言學中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字學、音韻學和普通語言學,深研過漢、英、法、德、俄、日等語言的語音、辭彙和語法的自動處理,並把各方面的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綜合應用,在計算機上加以實現,完成各種研究任務。他在不同學科、不同語言研究中都取得重要的成就,分別成為這些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在頒獎儀式上,馮志偉先生髮表如下獲獎感言:

各位來賓,各位代表:

今天我獲得 CCF-NLPCC 卓越貢獻獎,非常高興,謝謝中國計算機學會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CCF-TCCI)給我這樣的榮譽,謝謝 CCF-TCCI 諸位專家的提名,謝謝在公示過程中各位同行專家對於我的熱情鼓勵和有力支持。我希望與我的同事們和學生們來共享這個榮譽,是他們 60 年來一直給我有力的支持,給我熱情的鼓勵,給我無私的幫助。作為一個語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這個榮譽。

美國著名計算語言學家馬丁?凱伊(Martin Kay)在 2005 年獲得 ACL 終生成就獎的答謝辭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計算語言學正在試圖用計算的方式來研究語言學家們研究的問題」。我非常贊同馬丁?凱伊的這種看法,我們應當把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

我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者,早在 1957 年我才 18 歲的時候,就對於語言的研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著打破人類的語言障礙,後來我知道了美國在 1954 年就研製成功俄英機器翻譯,受到極大的鼓舞,決心投身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於是我在北京大學從地球化學專業轉而學習語言學,走上了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漫漫長途。文革中我被迫改行,經過十年之久的磨練和周折之後,才得以重新歸隊。

這 60 年來,不論如何艱辛,不論怎樣困難,我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自然語言處理的道路上。60 年前,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伙,而自然語言處理也才初露新芽。現在我已經是年近 80 歲的垂垂老人了,可是,我們從事的自然語言處理仍然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她仍然還顯得非常年輕,仍然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仍然有著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們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科學研究的發展卻是無限的,我們個人的有限生命與科學研究這棵枝葉茂密的參天大樹相比,是顯得多麼地短促,多麼地渺小,多麼地微不足道啊!魯迅先生說得好,「我倘能生存,我仍要學習!」我一定繼續努力,不斷地進行更新知識的再學習,堅持終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努力趕上自然語言處理學科發展的步伐!自然語言處理是計算機科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學科,是跨學科研究的最好範例。我希望計算機科學界和語言學界聯合起來,共同促進這門學科的發展。謝謝大家!

附馮志偉先生簡介:

馮志偉先生目前為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兼職教授,杭州師範大學高端特聘教授,擔任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香港術語學會顧問,並擔任跨歐洲語言資源基礎建設項目顧問(TELRI, 歐盟)、語言資源與評測國際會議顧問(LREC),《語料庫語言學國際雜誌》(IJCL,阿姆斯特丹)、《中文計算國際雜誌》(IJCC, 新加坡)、《中國語文》、《中國科技術語》等刊物的編委,還擔任《中文信息學報》顧問。他主要研究機器翻譯、信息抽取、數理語言學、計量語言學、計算術語學以及自然語言形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已出版專著 30 余部,發表論文 400 余篇。

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有《數理語言學》、《自動翻譯》、《現代語言學流派》、《現代漢字和計算機》,譯著《自然語言處理綜論》等。他還主持和參與了若干個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我國標準化做出了貢獻。

在 18 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地球化學專業之後,他在北大圖書館偶然看到了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 (N. Chomsky) 的論文《語言描寫的三個模型》(Three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被喬姆斯基在語言研究中的新思想深深地吸引,繼而從理科轉到中文系語言學專業從事語言學的學習。

在 1964 年考上北京大學語言學理論的研究生後,經導師岑麒祥教授同意,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題目定為《數學方法在語言學中的應用》,在我國語言學研究中,首次系統地、全面地來研究數理語言學這個新興學科。之後,以優異的理科成績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信息科學系的研究生,又開始了理科學習。

1978 年到法國格勒諾布爾理科醫科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IMAG) 自動翻譯中心 (CETA) 師從法國著名數學家、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主席沃古瓦 (B.Vauquois) 教授專門研究數理語言學和機器翻譯問題,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漢語到多種外語的 FAJRA 機器翻譯系統。

1981 年回國,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計算中心擔任機器翻譯研究組組長。

1985 年調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擔任計算語言學研究室主任。

1986-1988 年在德國夫琅禾費研究院 (FhG) 新信息技術與通信系統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中文術語資料庫 GLOT-C。

1990-1993 年在德國特里爾大學語言文學院(Fachbereich-II)擔任客座教授。

1996 年在德國康斯坦茨高等技術學院國際術語學和應用語言學中心 (CiTaL) 擔任技術顧問。

1999 年 10 月-2000 年 8 月再次在德國特里爾大學語言文學院(Fachbereich-II)擔任客座教授。

2000 年 8 月-2001 年 8 月在桑夏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

2001 年 9 月到 2004 年 8 月在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 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 (EECS) 擔任訪問教授,用英語講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II)的博士課程。

曾任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2 年 6 月起任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雷鋒網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公有雲市場「下金蛋」 38%年增速讓AWS、Azure、Google為其掐架!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