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奧斯曼帝國為何會淪為西亞病夫?看看今天的土耳其就明白了

踢館:奧斯曼帝國為何會淪為西亞病夫?看看今天的土耳其就明白了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今天周五,慣例早踢早遁哇。

問:堂主講講奧斯曼唄,它離歐洲那麼近,按理說能最快的接收歐洲文明成果,為啥最後成了西亞病夫,是因為他離歐洲近挨的打最慘嗎,那為什麼俄國人就成為列強呢?

就像墨西哥一樣,天堂太遠、美國太近,土耳其就是離歐洲太近。

土耳其在初期憑藉其體量,還是對歐洲處於較大優勢的,但是隨著歐洲的發展就逐漸不行了。文藝復興早期,大家的軍事力量還是基於封臣義務的封建兵役體制,加上城市財富供養的僱傭兵。當時土耳其本身人口和國土面積大於任何對手,所以能支撐龐大的封建兵役體制。

圖:奧斯曼帝國不僅有地方貴族武裝,還有抓捕東歐幼童訓練的耶尼切里禁衛軍,也稱蘇丹親兵。這種精銳部隊需要大量經費支持才能維繫,而且要求中央集權程度較高,歐洲的國王在當時是做不到的。

東西方貿易主體實際上也長期是走西亞,加上黑海貿易能為土耳其帶來巨大的財富從而有錢僱傭很多耶里色里禁衛軍,還有來自歐洲的炮兵、造船師。所以奧斯曼帝國一度能意氣風發。

圖:宋代、元代和明代時,大量海商聚集東南沿海,出海後經印度到中東,然後陸路穿越新月沃地,再到地中海和東歐。這兩地都在奧斯曼帝國控制下,於是就可以坐收過境費。

後來歐洲的發展程度比土耳其高得多,大量先進城市的出現極大的提升了財力。16世紀中期土耳其能供應兩萬人左右的正規常備軍,遠高於任何歐洲國家(法國最多,也只有七、八千),再配合龐大的封建兵,自然能進出巴爾幹,不過當時蘇丹已經面臨戰術和技術開始落後的問題。

到了18世紀,法國就能維持十幾萬常備軍,而耶里色里還是只有三、四萬,而且還衰朽了。1683年圍攻維也納是土耳其的落入餘暉,這時候連奧地利的常備軍規模都超過土耳其了,土耳其的兵力優勢完全是靠徵調封建兵役實現。

而隨著歐洲的海上貿易發展,土耳其的經濟逐漸落後,失去大量財源,一個快速前進,一個開始衰退,那自然就變成病夫了。

圖:哥倫布之所以在16世紀初環球航行,就是為了繞開奧斯曼帝國的封鎖,尋求到東方的新航線。也正是因為此,國王和貴族才肯出錢資助他。

俄羅斯不一樣,他們有龐大的領土,有巨大的空間作為緩衝。奧斯曼帝國雖然號稱巨大,但是可靠的領土只有安納托尼亞(小亞細亞半島),能夠支撐財政的只有小亞細亞、敘利亞,巴爾幹半島的僕從國只是僕從而不是領土,發展潛力還是小得多。

圖:奧斯曼帝國從安納托利亞半島起家,逐步擴張到巴爾幹半島、北非和兩河流域,連當年羅馬帝國的版圖都不如,總面積比俄國可小太多了。而且俄國只在西部和南部面臨歐洲與奧斯曼帝國這樣的強敵,東面和北面沒什麼強力對手。奧斯曼的北非和巴爾幹地區反抗連綿不斷,北有俄國,西有歐洲,東有波斯,南有土著,到處都是敵人,帝國的力量被分散了。

其實今天土耳其面臨同樣的困境,西北面有世仇希臘、東北向有也算得上世仇的俄羅斯、南邊有巴沙爾的敘利亞、東南部分還有不斷起義的庫爾德人,他們的安全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自己窮,能力又有限,聰明的話,就應該留在北約里,老老實實當小弟,儘管被歧視、受白眼,但起碼可以享受北約安全保障下的亞歐大陸橋收益。

可是,他們的埃爾多安野心勃勃,要做一代雄主,享受了西方資金和安全保障的好處,又想藉助宗教力量收拾軍隊,恢復奧斯曼帝國榮光,這不就被美國扇大耳光了。當然,美帝的小弟越反骨,對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越有利,大家就吃瓜看戲好了。

圖:當年土耳其就是利用地理優勢,卡了一下瓦良格航母回國,向我們索要了遠程火箭炮和近程戰術導彈技術,本來這種准戰略武器,美國是不會給他的。當然了,我們無所謂,美國小弟來買武器,是大好事,除了有錢掙、讓航母回國,還可以鬆動他們的軍事同盟關係。所以,今天俄羅斯也非常配合著土耳其演戲,土耳其不是要跟美國吵嗎,那我堅決賣S-400,讓土耳其吵去。

問:糖主,我們的125毫米坦克炮用穿甲彈,彈芯和葯筒分離,彈芯無法做長,威力不如歐美的120毫米定裝彈,但做成定裝彈又太長太重。是否可以採用埋頭彈技術,降低125毫米定裝彈的長度和重量?

這是沒啥用的……

因為埋頭彈本身是針對的全口徑彈藥為主,全口徑彈藥顧名思義就是跟炮口徑一樣粗細的大彈丸,這樣的彈丸是會跟發射葯搶佔空間的,所以埋入深度不能太大。

圖:這種制導榴彈就屬於全口徑彈,即炮管多粗炮彈就有多粗。

而穿甲彈則不同,APFSDS的彈芯本體是非常細的,直接可以插在發射葯裡面,美國人是可以做到彈芯長度接近彈總長。實際上我們的分裝彈彈芯長度也相當於彈體前部總長了,現在限制彈芯長度的是彈本身的總長,而不是埋頭不埋頭。而且埋頭彈並不會有效降低重量,畢竟現在彈殼也算很輕了。

圖:美國的M829A3,穿甲彈芯與炮彈一樣長。如果做成埋頭彈的結構,那發射葯就太多了,得修改葯室結構才行。

圖:埋頭彈結構,可見也不過如此,並不能比穿甲彈的彈桿佔比更大,底部都得留出裝底火的空間來。

現在我們穿甲彈主要問題是彈芯長度不足,不過德國人的彈芯其實長度也差不多,只有美國人才搞的特別長。這也是鎢和鈾不同材料特質決定的,在同等穿透力下,鎢需要比較高的初速和著速,鈾需要的著速比較低。

所以美國人是低速重彈路線,初速只有1500米/秒多,而我們和德國人是高速輕彈,初速1700多,比M829系列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大。如果搞成美國人那樣的超長重彈芯,炮口初速也得降低下來,畢竟總動能就那麼點,穿透力也不會有什麼提升。

圖:德國DM53穿甲彈,彈桿後面還留有很大空間。

問:請問堂主是F-5厲害還是殲-8厲害,和殲-8-2比呢,如果F-5換成伊朗那個呢?順便能不能介紹下小眾的二代機,互相對比下設計目的?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飛機,怎麼對比……

F-5實際上是T-38高級教練機的戰鬥機版本,優勢就是繼承了教練機的特徵,低速性能好、操縱性好、維護簡單、壽命長,劣勢就是速度很慢,很適合於第三世界國家沒有直接正規對抗需求的軍隊,可以維持軍隊的規模,也可以滿足一般的治安戰需求。

圖:F-5是美國軍援戰鬥機,專門給第三世界國家用的,北約國家自己不裝備,從這就知道它的戰鬥力不強。

圖:伊朗版本改為雙垂尾結構。伊朗軍方發言人賈瓦德·穆罕馬丁准將稱:閃電戰鬥機完全由伊朗生產,它與(美國)F-5戰鬥機性能相當。

而殲-8完全反過來,F-5的優點全部都是殲-8的缺點,而殲-8最主要的優點就是速度快,除了快還是快,沒別的了。

圖:當然這個快是相對的,也就是殲-8所有性能力高速性已經是最好、最突出的一項。但橫向對比,在2、3代戰鬥力里非常一般,不僅不如2.8馬赫的米格-25,也不如2.5馬赫的F-15,還不如2.35馬赫的蘇-27、2.23馬赫的F-4,只比F-16、F-5這些非制空型戰鬥機好。

圖:部隊評價,唯一的好處是留空時間長。不過這也是相對的,和殲-10、殲-11比可就差多了。

單純就使用來說,堂主還是喜歡F-5,雖然空戰弱了點,但是基本能保證飛,不像殲-8動不動就停飛,出勤率很低。

當然對於我國來說,大型截擊機總是個需求,那也就必須得有個殲-8了。

圖:比較小眾的二代機如瑞典JA-37雷電,兼顧空戰截擊和對地攻擊任務,有反推力裝置,短距起降能力超強,機動性也不錯,開創了鴨翼布局這條路。

圖:加拿大CF-105,世界上第一種電傳操縱的飛機,第一個裝備HOTAS(手不離桿操作)系統的戰鬥機,1958年首飛。

問:前幾天看到新聞說,台灣的幻影2000能幹翻大陸當時進口的蘇-27。但是常聽群眾們說進口蘇-27是撿到寶,比引進幻影2000好多了,拋開體系和飛行員素質,光兩種飛機對比,堂主用你專業回答下哪個更強?堂主是毛黑,希望用數據說話話,不用可能、估計等詞語。

幻影2000本身就是完備的三代機,而幻影2000-5更是用先進技術升級了一遍,作為對比的蘇-27其實還很不完善,這主要還是雙方電子技術上差異巨大。

幻影2000-5的主中央計算機,計算速度達到了1億次/秒以上,而蘇-27的只有16萬次……

圖:感受下蘇-27翼尖電子戰吊艙樸實無華的內部結構吧。

幻影2000的火控雷達數據處理機可以達到每秒幾億次浮點運算能力,利用強大的浮點運算能力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以實現高性能的脈衝多普勒濾波;而蘇-27的NO01雷達只能用模擬處理機執行粗略的多普勒濾波。

幻影2000的接收機採用了高靈敏度的砷化鎵固態濾波,而蘇-27則是用粗糙的電子管濾波,雙方的內部雜訊差了幾十倍。至於其他電子系統差異一樣巨大,整體上來說蘇-27的電子設備落後幻影2000-5超過20年……

圖:幻影2000的座艙是這個風格。

同時幻影2000-5還配備了米卡導彈,性能比起飛行的電線杆R-27強多了。

在飛行性能上,滾轉速度、瞬間盤旋速度兩項,幻影2000-5有優勢;加速、爬升速度、穩定盤旋速度三項,蘇-27有優勢;兩者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但如前所述,幻影2000-5在雷達電子設備、空空導彈方面的巨大優勢,原版蘇-27是打不過的。這也是當年陳水扁敢喊「決戰境外」的底氣所在;我們當年也肯定要說蘇-27能壓制幻影2000-5,鼓舞軍心士氣。你要讓堂主來喊,堂主也會說蘇-27拳打F-16、腳踢幻影2000。

當然蘇-27也有大功勞,進口蘇-27讓我們獲得了AL31發動機,保證了殲-10和殲-20的服役,這是幻影2000做不到的。

圖:同期蘇-27是這個畫風,一堆機械儀錶中好不容易有個顯示屏。雖然現在玻璃座艙已經很普遍,都不能當做衡量標準,但當年還真是個試金石。

圖:幻影2000帶5枚米卡空空導彈,此時還能帶偵察吊艙和2個副油箱,配合執行攻擊任務的友機。而R-27服役多年唯一的戰果,似乎就是在非洲擊落了米格-29。

圖:而且幻影2000和它兄弟幻影4000(左)超級貴,後者貴到法國自己都用不起,前者貴到台灣空軍想將其封存。我國80年代想引進,就是被價格卡住了。

問:堂主接踢,機槍的分為重機槍與輕機槍(班組火力)。重機槍類似黴菌的M2HB已經快百年了,國產88重機也已經服役超過30年了,似乎各國在這方面下的力氣並不大。是否重機槍到了一個瓶頸,如果是,下步怎麼突破?關於班組火力似乎一直是「減重、再減重」,只有從重量和槍管厚度找平衡,這個又怎麼破?

按照你的標準,88那應該屬於輕機槍,甚至都不是輕機槍只是自動步槍而已……

你說的這種劃分方式,是來自美國的,12.7毫米口徑叫重機槍(HEAVY MACHINE GUN),7.62毫米口徑帶三腳架的M240之類是輕機槍(LIGHT MACHINE GUN),而步兵班組的M249則是自動步槍(AUTOMATIC RILFLE)。

圖:這是M240機槍組,它是7.62毫米口徑

圖:這是M249機槍手,它是5.56毫米口徑,和人對比明顯比M240小。

而我國則是把M240級別叫做重機槍,步兵班組的機槍叫輕機槍,至於12.7毫米的叫大口徑機槍。

圖:我國88通用機槍,是5.8毫米口徑的,比7.62毫米全威力彈機槍小了一個級別。

你說的88可能是89打錯了,也就是指的12.7毫米的大口徑機槍?美國人實際上也在搞新的,只是拖了好多年一直搞不出來。XM312機槍就是和XM25榴彈發射器共用平台,減重到不足M2HB一半重量的大口徑機槍。

圖:XM312重機槍,加火控系統重16.6公斤,三腳架重5.9公斤。因為減重過甚,戰鬥射速只有40發/分,降到了半自動步槍的水平。作為對比,M2HB的射速是450-580發/分。

不過大口徑機槍現在確實也遇到很大的瓶頸。有裝甲車的機械化部隊,已經淘汰了步兵用的大口徑機槍,只保留了車載高射機槍,這時候不太在乎重量。而徒步的步兵部隊,M2HB很重,XM312比M2HB輕很多了但還是很重,因為12.7毫米機槍最重的不是槍而是大量的彈藥,這也是美國人使用XM312的動力不是很足的原因所在。

圖:右二是蘇式12.7毫米子彈,美式的比它短9毫米。一枚12.7毫米子彈重約100克,100發就是10公斤,基本耗幹了步兵的攜帶能力。

圖:我國陸戰隊的89機槍組,4個人只能帶2個彈箱100發子彈,著實可憐。哪怕換成微型導彈,能打的目標都可能更多。

一挺M2HB帶上彈藥重量達到了300磅,戰場機動得六、七個人才扛得動,換成M312也至少需要250磅左右,對於人力來說還是太大了,所以一直也有用.338或者.408子彈代替12.7毫米的呼聲。

圖:美軍正測試8.6毫米口徑的LWMMG機槍,但它一個是仍然重,另一個是太貴,看起來也不樂觀。

問:堂主老哥,問個低級點的問題,為啥中俄的裝甲車感覺鈑金都很廉價一般,而歐美的裝甲車鈑金有一種很高級的感覺?望採納

這是當然的了,嘎斯卡車和沃爾沃卡車對比起來,那當然是沃爾沃的表面工藝強得多,橘皮現象幾乎都看不出來。

毛子的車本身工藝水平就遠不如歐美,焊接前熱處理、鋼板切割精度、焊接工藝都不行。因為生產不準確,所以必須要多切一點面積出來,而比實際面積大一點的鋼板焊接上去那就只能拱起來或者是凹進去,觀感自然差了。焊接也不精確,自然更容易皺。

圖:這輛車的車體首下部分就是,明顯坑坑窪窪的。

而且BMP1/2和BTR系列其實鋼板都很薄,一般就幾毫米,更容易變形,看起來質感自然不如十幾到幾十毫米的歐美車。

圖:BTR-80也是一樣,首下裝甲板明顯不平。它的戰鬥全重不過13噸,不要說30噸的拳師犬,就是23噸的M2也比不了。

圖:美製M113的重量雖然也只有10噸出頭,但是它是鋁合金結構的,所以裝甲板厚度倒不小,對鈑金是比較有利的。

圖:在戰場上缺乏保養一樣變得很爛。

我國的話,老車鈑金不咋樣,但是你看04和09步戰車,車體外形就跟歐美車差不多了,只是油漆塗裝差不少。

圖:很秀氣的04步戰車。我軍裝備看著土,一個是攝影師不行,這點近年來明顯改善,看來軍隊宣傳口進了一批會攝影的新人。另一個根本原因是軍隊自己土,對鈑金質量沒有要求,於是軍工廠就糊弄著搞,湊合符合要求就行了。

迷你踢館

問:堂主,問個八卦的問題,你第一次知道或者看見殲20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堂主一向很理智,第一次見殲-20的時候趕緊搭專題,不然領導會罵人。據說首滑那天,各軍事論壇的觀察員為了拍到殲-20,爭搶制高點(在圍牆邊上爬樹),鐵血的人把飛揚的人從樹上打下來了。

圖:這是殲-20的第一張照片,因為背部反光看著不屬於機體部分,所以看起來很細長,垂尾很大,堂主還在疑惑。

圖:然後是這張,這就看出來機身背部反光,而不是機身特別細。

圖:然後補全圖出來,一看是這個樣子,那就屬於正常範疇。

問:堂主,首踢。現在美國的航母打擊群(含艦載機、戰斧)部署時會承擔核打擊任務嗎?如果隨艦攜帶核武器如何進行管理?

需要的時候會攜帶核武器,航母都有專門的核武器倉庫,保密和安全措施很嚴格,平時戰鬥部都是拆開,需要的時候再組裝起來。

之前奧巴馬時代,美國航母已經不攜帶戰術核武器了,今年美國新文件又要求帶,不知道執行了沒有。

問:堂主,都說庫子和老瓦飛行甲板設計爛,那麼這個噸位的航母怎麼設計才好?

美國的珊瑚海號尺寸就接近,還有60年代末設計的CVV方案,都是比較好的,作業能力比褲子系列強很多。

圖:美國CVV項目6.2萬噸航母設計

圖:這是放上飛機之後

問:堂主,講武堂這個公眾號非常好,有個小問題,聽說菲律賓要買潛艇,您認為會購買哪一型號?對我們威脅大嗎?

先要有錢……

菲律賓只是跟俄羅斯簽了個備忘錄,承諾買潛艇的話讓俄羅斯參加競標,而俄羅斯承諾提供優惠貸款。問題就菲律賓海軍那點經費,真不是我看不起他,有那錢么?貸款利率再低,你還是要本金的呀,俄羅斯又不是蘇聯。毛子潛艇再便宜,一艘也要5億美元起價,菲律賓2017年軍費開支就16億美元。

問:塘主,能介紹下現在外骨骼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嗎,什麼時候能夠實用化、普及化?

外骨骼當前用是可以用了,但是在野戰環境下怎麼維護,怎麼補給是個大問題,易損性還是高了點。

圖:福特公司汽車生產線測試的EksoVest,用於支持工人工作。現在外骨骼第一瓶頸還是能源,所以工廠這種固定場所沒問題,殘疾人用的不負重的也可以,但戰場上又需要負重又需要移動的就難了。

問:博主,傘兵在現代戰爭下還能空降的時候存活么?比如地方地面陣地匹配高射機槍和商湯科技這種人體智能識別,傘兵在空中不得全被端了么?

你為什麼要衝著敵人的陣地空降?大部分地區都是沒有防空的,空降針對的就是這些區域。

問:堂主,當年北洋水師既然能買來穹甲巡洋艦和各類先進海軍產物,為什麼沒有買戰列艦呢?

那會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就相當於後來的無畏艦,也就是戰列艦。只是當時技術只能造出來鍛鐵裝甲和鋼面鐵甲,所以被叫做鐵甲艦。日本海軍後來將戰列艦視若神明,就是在甲午大東溝海戰中,打定鎮兩艦打出心理陰影了,怎麼打都打不沉。

問:潛艇的螺旋槳不是不能隨便示人的嗎,怎麼越南的基洛基這麼大大方方的放出螺旋漿?

出口版的死活,關我大毛國何事?就跟法國出賣阿根廷一樣,買武器的沒人權。

圖:德國自己的212,螺旋槳也被拍到了。一個是偷拍防不勝防,另一個是現在七葉螺旋槳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物了,保密程度有所下降。當然在多數情況下,螺旋槳還是被蓋住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踢館:澳洲買軍艦買出跟印度一樣的天價,為何還不買美國的?
腦洞:若有它,就沒「蛟龍」們啥事了:國產無人機母艦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