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曼哈頓」「威尼斯」「夏威夷」「耶魯」「愛丁堡」落戶中國,怎麼回事

「曼哈頓」「威尼斯」「夏威夷」「耶魯」「愛丁堡」落戶中國,怎麼回事

當前,承載著中國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不斷遭受洋風侵襲,「曼哈頓」「威尼斯」「夏威夷」「耶魯」「愛丁堡」等歐美地名紛紛落戶中國。在網路地圖平台上搜索,各地地名、道路、機構名中,含有「曼哈頓」字樣的達千餘處,含有「巴黎」等字樣的更多。在中部某城市,巴黎苑、巴黎春天、巴黎豪庭三個樓盤同時出現。(8月30日《半月談》)

地名,只是一個符號,越是有地方色彩,越是容易讓人記住,才越有味道和好的效果。富有內涵意義及獨特個性文化的地名,容易讓人聯想,勾起人們的回憶。洋地名泛濫,是自我文化迷失的表現。

地名起初是個小眾化的事,隨著居民增加及地標建築的作用放大,會逐漸被人熟悉。比如,開發商建設某小區,有優先給小區命名的權利,開發商的企業文化及其素質也會有一定體現。不過,地名命名是否符合規範及地方特點、文化,最終應由相關部門決定。

我國《地名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不得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我國地名。但由於執行中不夠嚴肅,地名命名有失嚴謹,地名命名審核制與備案制沒大的區別,是洋地名泛濫的關鍵。與其指向開發商沒文化或用洋地名商業炒作,不如建議相關方面重視地名、路名等命名,通過公眾命名、票選和權威部門決定確定地名,更有可行性。

現實中,外來的洋地名未必出名,我國許多土得掉渣的地名揚名四海,應讓人有所啟發。北京的王府井、五棵松,南京的烏衣巷,重慶的打銅街等地名,原本都以當地的井、松、人、店命名,看起來沒有個性,但時間越久,越顯示文化沉澱。

地名命名,要有獨具匠心的藝術創造力,而通過征名、命名公示等途徑,聽取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則更有群眾基礎。相關方面對地名的審核,應履行指導、監督、協調和規範管理責任,對大(如××國際)、洋、怪、重的地名,審核應從嚴從緊,流於形式的工作是不負責任的。

寫的不好,你用勁地罵,或理性反駁;寫得好,請您轉發、評論,更歡迎你打賞,再離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順風號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在電梯里撒尿,尿騷味影響了人們的器官美感,媽媽的做法亮了

TAG:順風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