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治水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九州華夏始寰瀛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治水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九州華夏始寰瀛

原標題: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治水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九州華夏始寰瀛

河津市大禹廟內景

大禹雕像

大禹廟外景

禹門口黃河鐵路公路大橋

大禹治水壁畫

河津市大禹廟院內的禹王殿

大禹鑿開的禹門口黃河水道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尊稱大禹、夏禹、夏王、禹王、聖王。傳說禹生於堯帝戊戌五十八年六月六日,享年106歲。其妻塗山氏女,名女嬌。與大禹生子啟。


禹原為夏後氏部落領袖,後遵舜命治理洪水有功,繼舜帝為禹王。禹劃九州、鑄九鼎,後傳位於啟,建立夏朝。大禹治水十三年,其中開鑿龍門費時四年。他率領先民經過艱苦拼搏,戰勝千難萬險,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鑿開龍門,疏通河道,變水患為水利,給後世開闢了優越的生存環境,成就了「魚躍龍門」的偉大壯舉,孕育了「堅韌不拔、無私奉獻」可貴精神。禹鑿龍門,一舉打開龍門文化新紀元。他救民於水火,功德無量,後世譽龍門為「禹門」。

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由他所創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雖然夏王朝只是一種部落聯盟,和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大不相同,總算已具備了國家形式,使得中國歷史從傳說時代進入信史時代。


大禹治水,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洪水的傳說,但是中華大地上的洪水為患一定特別嚴重,所以才產生了「洪水猛獸」的成語,認為洪水比猛獸更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讓大家安居樂業,得到了許多部落的共同擁戴,繼舜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傳統的說法是:舜命鯀治水,鯀只懂得堙、填之法,失敗後為舜所殺。鯀之子禹接受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之法,終於成功。


作為部落聯盟領袖人物的大禹,他的才能當然不限於治水,在使用青銅器發展生產,建立國家制度,對外用兵(擊退苗蠻族群的進攻)等等方面,也有不少的功績,但是後人紀念他與崇拜他,卻選擇了他的主要功績——治水,這是不難理解的。作為一位農業社會的領袖人物,首先應該關心與致力的就是國計民生,農業生產。這一件大事辦不好,別的事辦得再好也不行。現在距離大禹時代已有4000多年,我們還難以根治水患,每年還得為防洪而擔心,幾千年前的先民,對於這位為了治水「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的大禹的感激與崇敬,也就可想而知。至於他當時領導群眾興修水利,限於客觀條件,限於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只能一點一滴地去做,所以會長達13年之久。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大禹治水只是一個傳說的,告誡我們的道理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堅持,持之以恆,就萬事都可以成功的。


2008年,大禹治水傳說被確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馬建軍 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農民報 的精彩文章:

中華商業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

TAG:山西農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