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徵收個稅的「鼻祖」是漢武帝

徵收個稅的「鼻祖」是漢武帝

原標題:徵收個稅的「鼻祖」是漢武帝


  前些時候,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已結束。修正案草案擬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月。我國從1980年開徵個人所得稅至今,個稅起征點已經完成了三次調整。那麼,歷史上,個稅徵收又是何時開始的?


說到最早徵收個稅的國家,國際上公認的是英國。英國從1799年開始計征個人所得稅,徵收的原因是當時拿破崙戰爭使英國的軍事支出大幅度增加,財政入不敷出。在此之後,美國為了籌措南北戰爭期間的費用,也開始徵收個稅。隨後,世界各國相繼出台了個稅制度。發展到現在,個人所得稅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第一大稅種。

其實,如果「較真」的話,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征個稅了。有歷史學家認為,漢武帝是推行個人所得稅的「鼻祖」。


公元前119年,為增加財政收入,漢武帝開始推行「算緡(mín)」政策。「算緡」政策就是徵收財產稅。令商賈、手工業者、高利貸者,都向官府自報資產價值,資產價值每值2000錢,納稅一算,一算就是120錢(相當於6%的稅率);經營鹽、鐵、鑄錢(當時尚未國營)已納租者,其財產每4000錢再納一算;商賈的軺(yáo)車一輛納二算,船五丈以上納一算,這其實就是現在的車船使用稅,也是中國最早開始徵收的。


這項政策雖然針對的只是經商富豪,事實上也包括統治階級中的地主。


當時,大部分商人都隱瞞財產,偷稅漏稅。漢武帝知道後震怒,規定匿財不報,或報而不實者,一經查出,沒收全部資產,戍邊一年。如果是被人揭發的,則獎給舉報者沒收資產的一半。

根據《史記·平準書》的記載,這造成了當時「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的現象。國家沒收的「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它亦如之。於是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


國家利用沒收的大量田地,到處設農官,經營農田。沒入的奴婢分到諸苑養狗馬禽獸,或從事手工操作。分到長安為官奴婢的有十萬多人。在西、北邊郡有牧師諸苑三十六所,有官奴婢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沒收的其他財物充滿了府庫。「算緡」政策得到有效推行以後,國家財政收入得到了極大的充實,可以說達到了漢朝的一個頂峰,漢武帝最終能夠擊敗匈奴,開疆拓土,漢朝能夠成為當時世界的老大,無不與漢武帝推行了 「算緡」政策相關。「算緡」政策算是中國稅收制度的最早模式,也是個人所得稅的最早起源,其中還包括車船使用稅及強制推行個人財產公開。


據《廈門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農民報 的精彩文章:

中華商業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

TAG:山西農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