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地方特色美食——澳門篇

中國地方特色美食——澳門篇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豬扒包。

豬扒包是一種澳門著名的食品,當中以位於氹仔的大利來記豬扒包最有名。豬扒包是指一個塗上牛油的麵包(一般使用豬仔包)中央夾著一塊豬排。豬排通常是煎熟或油炸,但亦有以水煮熟後再把表面煎香。

豬扒包

豬扒包的「豬扒」就是「豬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塗上牛油(即台灣的奶油)的麵包(通常用豬仔包)裡面夾著一塊豬排。豬排通常是煎熟或油炸,但亦有以水灼後再煎熟。豬扒包是澳門有名的小食。豬扒,要事先用特殊的香料腌制,松過骨之後才能下油鍋炸。豬扒帶骨,口感一流,豬扒份量十足,炸至松化香口,一啖之下,肉質鮮美爽甜,豬肉味濃而不油膩,配以用炭爐烤制面飽,外脆內軟,令人回味無窮。

2. 葡式蛋撻。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及廣東地區稱葡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於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為其特徵。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最為代表的是Milktar"s 蛋撻。

葡式蛋撻

最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後,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於是1989年在澳門路環島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麵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葡式蛋撻(葡撻)是澳門小吃中最有名的,特別講究烘焙技巧。深受食客喜愛。

3. 水蟹粥。

水蟹粥是澳門小吃。澳門地處鹹淡水交界,出產的蟹具有美味的特點。水蟹粥是各取水蟹、膏蟹、肉蟹三種蟹的精華,再配上特別制的蚝粥,豐富了它的味道。

水蟹粥

蟹全是用本地蟹,因澳門的蟹生長於鹹淡水交界,蟹味鮮甜,肉質豐美爽口。水蟹粥里的蟹斬得大大件,這樣就可防止蟹碎殼混入粥內,影響口感又不安全。剛出爐的水蟹粥一上桌,你就會被它那香噴噴的味道、黃澄澄的賣相吸引,惹得口水直流。粥不稠不稀,豐腴的蟹黃、鮮美的蟹肉,充滿蟹香。

4. 木糠布甸。

木糠布甸,葡文名稱為Serradura,是澳門別具特色的葡式甜品。木糠是指餅乾碎,布甸即是布丁。它是由忌廉、餅乾等材料逐層冷凍而成的。這個甜點來自葡萄牙而於澳門發揚光大。

木糠布甸

傳統的木糠布甸是用Cream作基本材料,加上其他材料調配味道混攪、冷凍而成,吃的時候在上面撒上一層瑪麗餅屑,而就是因為這一層餅屑看上去十分像木屑,木糠布甸因此而得名。不少澳門的餐廳、餅店均售賣木糠布甸。其中以沙度娜最為馳名,是澳門一間以賣木糠布甸為主的甜品連鎖店,位於賣草地街。沙度娜制出朱古力、碎果仁、石板街、綠茶、咖啡、芒果、曲奇等味道,更研製冰火木糠布甸,以熱烘烘的蛋白包住冷冰冰的木糠布甸。

5. 澳門杏仁餅。

澳門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澳門杏仁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杏仁餅雖然不是澳門首創,但是在這裡得到了發展和壯大,現在已經是澳門最有名的伴手禮之一。杏仁餅其實主要原料並不是杏仁,而是綠豆粉,因為外觀和杏仁類似,所以稱作杏仁餅。

澳門杏仁餅

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跑西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綠豆、黃豆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原料,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綠豆粉、豬肉做餡等原料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膩,咀嚼之,這就形成了杏仁餅的始祖!

6. 非洲雞。

非洲雞是澳門的一種地道美食,是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莫三比克(有人說是安哥拉)傳入澳門,經當地的廚師的改良後,成為澳門獨有的非洲雞。

非洲雞

非洲雞是葡國菜里一般都有標準的菜式。傳統葡人料理的非洲雞較為乾澀,而改良後的非洲雞則醬料豐富。料理非洲雞前,先將半隻鮮雞用香料腌半天,再將椰汁、鮮奶、椰蓉、花生和紅椒、洋蔥等二十多種材料混制而成的醬料鋪滿雞隻表面,再拿去焗,即成獨具風味的料理。

7. 馬介休。

馬介休,來自葡語Bacalhau,是鱈魚經鹽腌制而成,是不少澳葡式美食的主要材料。地道葡國菜最聞名的是馬介休(即鱈魚,葡國人最愛的鹹魚),這種魚可以燒、烤、燜或煮,新口岸葡國餐廳用薯絲炒的馬介休更是一大特色,新鮮的土豆配以馬介休,葡式肉腸等大火炒成,薯絲香脆味濃,據說這款菜還是葡式菜中的典範呢!它可以用煎、燒、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調,無論用什麼方法烹調,都會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馬介休

不少茶餐廳都有馬介休菜式供應,較著名的菜式有西洋焗馬介休、薯絲炒馬介休、炸馬介休球、白烚馬介休、馬介休炒飯等。

炸馬介休球可以說最充分體驗到馬介休的肉香。香口的馬鈴薯泥混合著馬介休魚肉絲,那種滋味還真不錯。各位來到澳門記得一試,凡是葡國餐廳都有供應(部份普通餐應也有),味道也不會相差太多。

它是取來馬介休的魚肉,然後加上薯粉、洋蔥、青椒等碎料,放入油鍋炸,炸到金黃後,起鍋便行。端上來的炸馬介休球金黃誘人,咬一口,滿嘴的脆香,完全不覺得油膩。

8. 綠柚鴨。

綠柚鴨肉酥爛可口,湯味鮮美醇厚。綠柚肉性味甘涼,能清熱潤燥,解除酒毒;老鴨肉性味甘平,能滋陰養胃,潤燥止咳。兩者共缽成湯,相得益彰,養陰清熱,功效就更突出了。

綠柚鴨

綠柚鴨,是澳門有名的風味小吃,近些年來,頗受顧客歡迎。做綠柚鴨,先選好味道甜美的廣西沙田柚一隻,開皮取肉,放入缽內,加清水煮;取草鴨褪毛拾掇乾淨後,用清水洗凈,切成兩半。然後把兩個半隻鴨放在炒鍋中用油爆過,待缽內水滾後將鴨肉投入,用文火煮約二至三小時,鴨肉酥爛,加入黃酒、蔥、姜、蒜、味精、鹽等佐料,一會即可上桌。

以上配圖並非官方,如有出入敬請見諒0.0

聲明:以上部分內容選自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方一水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地方特色美食——廣西篇
中國地方特色美食——東北篇

TAG:一方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