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裝劇拍隋唐像日本、演明朝就像韓國背後的尷尬真相

古裝劇拍隋唐像日本、演明朝就像韓國背後的尷尬真相

原標題:古裝劇拍隋唐像日本、演明朝就像韓國背後的尷尬真相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但老百姓吃得飽飯了,在文化上也更加自信了,開始對傳統文化進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繼承與弘揚。而電視劇作為目前主流文化傳播載體之一,也開始積極的拍攝符合歷史時代背景的古裝劇。


但是由於中國近代落後挨打的歷史原因,當我們的影視圈真正的拿出跟時代背景較貼合的作品時,往往會心酸的感嘆部分觀眾在「認知」上的「低級錯誤」,明明拍的是隋唐的劇被認為日劇感十足,演明朝的故事被感嘆一股韓國「泡菜」味。


譬如2006年上演的《貞觀之治》,由於基本按照隋唐時期的建築風格搭景,以及演員都力求每一個動作都能貼合史書記載的時代通俗習慣,一度被部分網友誤認為是拍的很日范。



再而我們看2016年放映的《女醫明妃傳》,它的歷史背景被設定為明朝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前後,雖然劇情跟真正的明史相差很多,但整個劇組在還原明朝服飾時還是下了不少功夫,以至於不少不明真相的網友,直呼聞到泡菜味了。


至於為什麼中國電視劇會出現拍「隋唐像日本,演明朝就像韓國」的尷尬局面,追溯歷史可能只能怪我們中國在清末的時候不爭氣了,因為歷史上的中國每當大統一之時,都是地區性軍事、文化的典範,周邊國家都以中國為文明榜樣而學習。


碧如日本自646年開始全面效仿唐朝的大化革新,大量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學習,這群遣唐使將上到政治結構,下到百姓穿衣習俗均收入腦中,然後帶回國內給天皇篩選,其中9世紀初在位的嵯峨天皇,更是下達了「男女衣服皆依唐制」的命令。



同時百姓的節日習俗、天文曆法均最大限度向唐朝學習,若說日本在近代明治維新時是全面西化,那唐時的日本就是為在全面唐朝化,那時假如有人說日本像唐朝,他們會興奮的跳起來,是以「像」為榮。

所以按歷史原則來說,不是隋唐像日本,而是日本像隋唐,但因中國在清末落後挨打的100年,世人不知隋唐風,只認日本風,真是後人不爭氣「禍害」老祖宗。



明朝的「巾網帽」


至於明朝劇像韓國,理論上就簡單無比了,朱元璋立國之時朝鮮半島的高麗國也進行了改朝換代,權臣李成桂登位建立李氏政權,並在1392年獲得朱元璋准許的國號朝鮮。


而由於朝鮮國王的官服是明朝御賜的樣式,跟明朝通用官服相差不大,而臣子往往必須跟國王配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整個朝鮮官服都急據明朝特色。

相對應的隨著朝鮮和明朝交流越來越頻繁,尤其是明朝在16世紀90年代幫朝鮮趕走日本人的「壬辰之亂」。朝鮮、明朝的關係進由此入了蜜月期,明朝文化以及習俗也以救命恩人的形態,潛移默化之中在朝鮮傳開了。



明朝的烏紗帽


明末之時,由於朝鮮在滿人入關前就被迫投降了,而那時滿人希望朝鮮幫忙出人打江山,因而就沒有強迫朝鮮改變穿衣風格。所以也就有清初某日朝鮮使節進貢清朝皇帝時,漢人官員拉著使節的手感嘆「又見前朝衣冠」的無奈記載,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難以置信,埃及修建金字塔時,中國大禹還沒開始治水
盤點史上最強的5大帝國,中國有幸佔了1.5個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