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塔黃 | 5000m高山上的巨物

塔黃 | 5000m高山上的巨物



作者 | 諾諾

本公眾號創始人,基礎科研工作者,科普踐行者




由於在西部地區工作,難免時不時的因為工作需要進出西藏,從2015年開始在神秘的墨脫做植物考察工作以來,已經多次經過318國道線上林芝附近著名的色季拉山了。


但由於在墨脫的研究工作進行的特別艱難,所以每次經過色季拉山的時候要不是就匆匆忙忙的要一天之內趕路進墨脫(林芝-墨脫的路大約是400km,在2015年時候還有通麥天險,得10小時以上的行車才能到達),要不就是結束墨脫的考察工作後筋疲力盡的出來,也是趕路,每次經過這個傳說中的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最佳觀景台——色季拉山的時候,都只是短暫的停車放放水便匆匆離開了。


南迦巴瓦峰


直到一周前再次從林芝返回成都的過程中,我才下定決心要從埡口爬到色季拉山的流石灘上,去找尋一下在朋友圈早就出名的高山巨人——塔黃。


當天的天氣並不怎麼好,雲層很厚,但是能見度卻還算可以,所以老早的在公路上就聽見同行的兩個妹子興奮的尖叫,因為他們已經從車窗外看到大約200m開外的分布在流石灘上的塔黃(這也間接證明了這個物種是高山上巨大的物體)。將車停在安全的位置後,我便用目測法的經驗找到了一條離流石灘最近的路線,然後背著比較笨重的相機包緩緩前進(我蠻想飛快前進的,但喘不過氣來)。



200米的距離在平地上不需要多大的力氣,基本上分分鐘可以到達,但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卻讓人感到絕望,在往上爬了40分鐘後,才接近離我最近的一顆塔黃。我終於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到了這個在我朋友圈傳說了很久的神秘物種。


塔黃是蓼科大黃屬的一種植物,這個屬貌似都是一些草本中的巨類,長的異常高大,即使是分布在5000米的地方也不怕風刀冰劍的逼迫。在接近一棵高大的塔黃之前,在亂石堆中已經出現今年沒有開花的塔黃,它們的形狀像極了平原地區種的大白菜,大概是有一種不會包起來的那種大白菜(在昨晚推了圖之後 ,後台幾乎有十來個人都說我發的大白菜看上去還蠻特別的)。


當然,不同的是這個大白菜真的是超級大,比山東大白菜還要高大許多。更不同的是塔黃生長在5000米的流石灘上。我們在車上還順帶討論了一下什麼是流石灘(你們能給出定義嗎?)。流石灘已經處於高山草甸之上,臨近永久積雪帶的一個獨特生態系統了,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土壤貧瘠,紫外線照射強烈,同時嚴寒相逼,大部分植物已經不能生存,只有一些自身器官特化了的植物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而這些植物因為適應這樣惡劣的環境,特化的過程往往使得它們變得五顏六色和奇形怪狀(我們將會在以後的推文中逐漸介紹一些),這種顏色和形狀的怪異通過人類的審美來看就變得非常美麗了,甚至有植物愛好者覺得論美的話,除了流石灘植物,其他植物都是渣渣。



作為流石灘植物中比較出名的塔黃,當然也不例外的有適應流石灘這種惡劣環境的特化器官,它們像葉子的大苞片便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它們顯得特別的大,而且看上去是像下生長的。掀開其中一片大苞片後,發現在下面隱藏著塔黃的秘密,那是它的花序以及種子,看來它是用苞片保護著它的下一代,可能是保溫,也可能是防風。而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它們把一些色素聚集在苞片上,顯得色彩更加的艷麗。


塔黃的塔其實是它粗壯的莖,分枝非常密集的花序就開在每一節的葉狀苞片之下,從下至上逐漸變小,形成一個基部大,頂端尖的塔形,遠遠的看著,真像聳立在流石灘上的一座座寶塔,這便是塔黃名字的來源。


塔黃周圍還有一些其他美麗的流石灘植物,在本文給出的照片中有時候偶爾可以看到,比如總狀綠絨蒿、苞葉雪蓮、美麗稜子芹、大花紅景天等,但它們都無法與塔黃的巨大相比。當藍天呈現出來的時候,終於可以看到,塔黃比旁邊的杜鵑灌叢高出不知道多少去了。


塔黃在色季拉山的流石灘上數量還是相當不錯的,這可能得益於大部分當地人在國家對西藏的長期扶持下早就比我們這些科研狗富裕多了,朋友圈流傳著一個藏族姑娘招親的段子,我想足以說明他們不至於去倒賣這個沒有藥用價值僅能冒充一下大黃的假藥,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一些搞搞旅遊的司機居然帶人跑到流石灘上肆意挖掘塔黃,而只是為了拍照留戀。


圖來自於網路


來自網路,可惜電話號碼少了一位,不然就蠻好查一下是誰幹的了!


流石灘地區由於本身生境條件的惡劣,植物稀疏,是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地帶,經不得大規模的植物採集和資源破壞,雖然這些植物本身也會有生存和死亡,比如塔黃在開完花後生命也會隨之結束,但它們卻可以結出大量的種子,可以繼續種群的繁衍,如果肆意破壞,必然打破這種生存與死亡之間的平衡,就像一些雪兔子在高山地區被大量採集當做一種並沒有什麼卵用的噱頭給遊客售賣後,現在在流石灘已經很難看到那些渾身長滿綿毛的雪兔子了。


圖片來源見水印


自然死亡的塔黃


所以,最後,希望看到本文的各位朋友與我們一樣,可以去尋找這些奇特的花草,但沒必要為了拍照或者為了某種噱頭去肆意的採集和破壞,哪怕有時候只是一棵植物,但它卻承載了千萬的子孫,在一些比較脆弱的流石灘上,說不定就可以長出成百上千棵高大的塔黃,比赤裸裸的流石灘豈不是好看多了!


即使是刷山拍照,也注意腳下留情!在空曠的石頭上,有個合影證明它多高,就好!




編輯 | 諾諾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動物催眠術
峨眉山莓草 | 一種消失在植物學家視野之外四十年的植物?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