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戰略高度認識武器裝備現代化

從戰略高度認識武器裝備現代化

原標題:從戰略高度認識武器裝備現代化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砝碼。習主席多次強調,必須把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


「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

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性因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同時也要看到,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裝備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難打了。正因此,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新時代,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武器裝備建設的重大意義。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戰爭,武器裝備就作為戰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存在。即使在最原始、最極端的情況下,信手可及的石塊、樹枝甚至人的肢體也可以成為戰爭的武器。武器裝備從來都與戰爭相伴而生,離開武器裝備的強力支撐,戰鬥力就難以生成和發展,戰爭也難稱之為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雖然奮勇殺敵,但仍付出巨大的犧牲,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敵人;二戰期間,波蘭軍隊雖然鬥志頑強,但用騎兵戰刀與德軍的坦克大炮較量,戰鬥力顯然不在同一個檔次,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千方百計地提高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獲得對對手的比較優勢,是各國軍隊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也是推動武器裝備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諸要素中,人固然是第一要素,但人的作用終究要依託武器裝備來發揮。大航海時代,面對發現「新大陸」的歐洲強勢入侵者,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雖然浴血奮戰,但近乎原始的冷兵器哪裡是工業時代槍炮的對手;二戰末期,垂死的日本法西斯準備與盟軍拼個魚死網破,美軍以兩顆原子彈很快就讓狂熱的法西斯分子閉了嘴。事實一再表明,「用人群抵擋大炮,用左輪手槍防守街壘」是多麼愚蠢。隨著軍事技術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從一定意義上說,現代戰爭打的就是武器裝備,沒有先進武器裝備作支撐,人的決定作用也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歷史反覆表明,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革甚至變革。正如冷兵器支撐的是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支撐的是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智能化兵器支撐的是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人類每一次戰爭形態的演變都是以科學技術支撐的相應武器裝備的革命為前提,武器裝備的發展水平通常反映著一支軍隊的整體建設水平,一支武器裝備建設滯後的軍隊很難稱得上是現代化軍隊。清末清政府大量編練新軍,軍隊也購置了一些先進武器裝備,但軍工生產能力極為薄弱,就連普通的鉚釘都要依賴進口,這樣的軍隊既使手裡拿的是現代化武器,也很難以現代化相稱。近年來,印軍大量進口美、俄等國的高科技武器裝備,連續多年蟬聯世界武器進口冠軍,但由於官兵素質、訓練水平和軍工生產能力跟不上,導致事故頻發,現代化的成色大打折扣。全面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絕不只是研製或引進幾件先進武器裝備,而是從軍人素質、技術能力到製造水平、訓練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時代內涵


武器裝備現代化是一個革故鼎新、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不同時代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和具體內涵。信息化時代,武器裝備現代化一般具有三個方面特殊內涵。



以軍事科技現代化為核心驅動。科技是核心戰鬥力,也是武器裝備現代化中最活躍的元素和最強大的驅動力量。縱觀人類戰爭史,武器裝備的每一次更新迭代無不源自重大科技特別是重大軍事科技的革命。人類一經學會製造使用工具,就迅速掌握了石頭、樹枝等原始武器的製作和應用;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催生出刀、槍、劍、戟等冷兵器;火藥和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孕育出以飛機、大炮、軍艦等為代表的熱兵器;以核反應、核效應和核譜學等為基礎的核技術,最終支撐核武器的發展;在以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驅動下,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的發展突飛猛進。這些年,我軍科技創新和武器裝備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長於技術應用,弱於基礎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短板弱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儘快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製造工藝水平,支撐武器裝備現代化長遠發展。

以裝備訓練現代化為重要基礎。科學的訓練是戰鬥力生成的加速器。一流的武器裝備固然重要,但要形成強大戰鬥力,還要靠科學的訓練來支撐;如果訓練跟不上,官兵對武器裝備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練、運用不得當,同樣形不成戰鬥力、打不了勝仗。甲午中日海戰,北洋艦隊以排名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硬實力,敗給名號遠不如自己的日本海軍,這是近代以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與對手最為接近的一次戰鬥,可謂拿著一手好牌卻輸了個精光,訓練不足難辭其咎。當年南聯盟軍隊用前蘇聯生產的並不先進的薩姆3型導彈,擊落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美軍F117A「夜鷹」隱形戰機,除了戰術運用得當外,訓練水平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今信息化武器裝備構造更複雜、性能更先進,更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操控,通過苦練精訓發揮最大效能。


以制度機制現代化為根本保證。在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中,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科學、標準、規範的制度是武器裝備戰鬥力的倍增器,制度建設跟不上,不僅不利於裝備效能發揮,還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鴉片戰爭後,清精英階層意圖「師夷長技以制夷」,從英、德等國引進了不少先進武器裝備,但因配套制度建設滯後,軍隊戰鬥力並無質的提升,以致在抵禦外辱中還是屢戰屢敗。這幾年,美軍F22隱形戰機接連發生墜機事故,與飛行員不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有很大關係。可見,無論是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後進者還是「領頭雁」,誰忽視制度建設誰就會栽跟頭、受懲罰。信息化時代,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研究生產和操作更加複雜,尤其需要遵循規律,嚴格按制度辦事。


抓住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戰略機遇期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鼓足幹勁,把武器裝備建設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全面提升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


著眼實戰需求抓建設。武器裝備的根本價值是實戰、用武之地在戰場。堅持仗怎麼打武器裝備就怎麼設計製造,是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基本原則,離開這一條,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就會迷失方向。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將士發明的「超級大炮」,用汽油桶作發射裝置,用大威力炸藥包作炮彈。這一神器,有效彌補了我軍重武器裝備不足的短板,在近距離攻堅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堪稱我軍堅持實戰導向研製生產武器裝備的經典之作。相反,美軍近年重金打造的遍布高新技術的「朱姆沃爾特」科幻戰艦,因昂貴的造價、糟糕的續航能力和穩定性,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事實表明,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必須堅持實戰需求的根本導向,一旦脫離戰場實際,片面追求華而不實的高技術,就會落入唯技術論的誤區。因此,建立健全具有我軍特色的作戰需求生成機制,著力把實戰要求轉化為論證標準、設計規範、生產和管理保障準則,並落實到裝備壽命的全周期,堅持用軍事行動和實戰訓練增強武器裝備發展的科學性、針對性、前瞻性,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正確方向。


堅持質量為要抓建設。質量是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靈魂。在你死我活的血火戰場上,質量過硬、性能可靠的武器裝備就是戰士的生命;武器裝備質量不過關,必然要付出血的代價。前蘇聯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AK47突擊步槍,之所以成為現代輕武器的經典,受到各國軍人追捧,最根本的在於其極為穩定可靠的性能和放之四海皆可用的超強適用性。相反,歷史上一顆螺絲釘毀掉一架大飛機、一塊馬蹄鐵埋葬一個大帝國的教訓可謂深刻。當今世界,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複雜程度不斷提高,對質量性能的要求更加嚴格。必須把質量問題擺在事關官兵生命、事關戰爭勝負、事關民族興衰的高度來認識,堅決貫徹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理念,構建先進實用的試驗鑒定體系,加強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確保絕對放心可靠。


突出創新驅動抓建設。科技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核心支撐,也是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動力之源。歷史上,由於科學技術發展滯後,我軍武器裝備曾經歷過因陋就簡的手工製作階段,也經歷過五花八門的「萬國造」時代,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技術顯著進步、研製生產門類齊全的體系,有些技術和裝備甚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同美俄等世界軍事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命門在於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不掌握。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我們惟有增強使命感、堅定自信心,瞄準世界軍事發展前沿,選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規劃布局,加速創新步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實現現代化。


完善制度機制抓建設。武器裝備是個大系統,武器裝備現代化也是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注重製度建設,健全完善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結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第三大戰役」和體制機制「二次創新」,重點推動頂層立法,突出健全優勢民企參與軍品研發生產的軍民深度融合法規;加強科學統籌,統籌各軍兵種、各類武器裝備發展,加快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設,儘快形成科學規範的武器裝備建設體系和完善統一的標準體系;加強責任追究,抓緊建立健全武器裝備全過程全系統責任體系,明確各方責任,嚴格追責問責,為武器裝備現代化提供有力保證。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軍事 的精彩文章:

它能否為多域戰出「奇兵」
印度冰川部隊為何改用國產裝備?

TAG:光明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