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父母適時的放手

孩子的未來才會走得更坦蕩

文 | 甜甜圈

1

帶孩子在公園裡玩,被一個男孩吸引了目光,他在陽光下奔跑,一個老人跟在他身後跑,手裡拿著水杯,一邊跑一邊大叫:「喝點水,出了那麼多汗。」

可男孩根本沒有打算停下來,他一直跑,似乎在和後面追趕的老人做遊戲,一不小心,被腳下的樹根絆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直到老人跑到跟前,扶起他,嘴巴上責備他不聽話,臉上全是心疼,擦完眼淚,哄勸孩子喝水。

目測這個孩子,應該有四五歲了,是一個完全可以冷暖自知的年紀了。

經常帶娃在各處轉悠,這種場景並不少見,家長追著孩子問,熱不熱,脫衣服吧?過一會,拿著水杯問,渴不渴?再一會,就問,累不累?歇一會吧……

面對這樣的「關心」,孩子大多是不在意的。但是,架不住家長們的「嘮叨」,就範了就是好孩子,不照做就是不聽話的孩子。

我只想說,當孩子也不容易啊。

只要家長聚集的地方,你都會聽見吐槽帶孩子太累。講真的,中國的家長真的很辛苦,我只想說,在兩歲之前,孩子們的確需要家長時刻關注,可兩歲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偷懶」了。

「偷懶」的父母,不一定是不負責,而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現在很多家庭,至少有一個人是在全職照顧孩子,所以,讓孩子「獨立」是一件當務之急的事。

就如那一句話:「你可以不做,但是,你一定要會做。」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2

獨立這件事得趁早

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們急著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大運動,可偏偏到了孩子能跑會跳的年紀了,很多家長開始不捨得讓孩子動手了。

其實,最好的訓練就是讓他們自己去「做事」。

在孩子一歲左右,就可以讓他們一起參與收拾玩具。把這一項「家務」當作遊戲,讓孩子樂在其中,孩子不會膩煩,在遊戲中得到了鍛煉,在鍛煉中也開始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喂飯是中國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那是因為你放不開你的手。

孩子在一周半之後,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很好了,這個時候,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飯。

但是,很多家長擔心飯粒撒得到處都是。我想問一下,是掃地讓你抓狂,還是追著喂飯讓你煩躁?

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可回到家就得喂飯,這一點讓很多家長頭疼。可這些都是自找的,既然他們有能力自己吃,為什麼要喂他們?

餓了自然就會吃飯,不餓你喂飯,大人孩子都痛苦。

「獨立」是一個習慣,越早培養孩子越好。凡事你都去伸手「幫」,他們都會認為這件事,就應該由家長去做。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3

獨立這件事,家長是關鍵

有一句話說:「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最初,我是不認可這句話的,大人教育孩子這麼辛苦,怎麼都是大人的錯了?

現在自己親歷帶著兩個孩子,才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現在接送孩子上學的隊伍中,大家可以看到,書包大部分都由家長背著的。

有的老人背著書包很吃力,旁邊的孩子卻一邊走一邊和同學打鬧,根本沒有顧及旁邊背書包的老人。

我家女兒書包都是自己背的,有一次她很不高興地跟我說:「為什麼你不幫我背書包?你看人家都是大人背書包。」

我問她:「你讓我幫你,是因為你背不動嗎?」

她搖搖頭,說實在的,三年級孩子的書包是有一點沉,但是不至於沉得她背不動,我告訴她,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的事都要自己完成,不要輕易開口尋求別人的幫助,何況背書包這事本來就是你自己的事。

不是孩子不成長,而是家長不放手。這種不放手被家長建立在疼愛上,可在孩子的眼裡,這就是一種不信任。

在孩子的內心,他們都渴望被認可,所以每一步的成長,都需要家長去鼓勵和鼓掌。家長們要做的不是包辦,而是,在一旁做到提醒和鼓勵即可。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4

獨立讓孩子懂得感恩

很多的包辦,初衷都是出於愛。可偏偏這樣,孩子還不理解家長的苦衷,甚至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身邊有一個媽媽,特別「疼愛」女兒,水果切成小片,女兒喜歡吃麵包和餅乾,自己買了烤箱回來,一樣一樣學著給她做,在家裡,女兒從來沒有做過啥事。

有一天,她感冒了,渾身沒有力氣,讓鄰居把孩子順帶捎了回來,到了家丫頭第一句話就是:「你不上班有什麼事,為什麼不去接我?坐電動車難受死了!」

女兒看到她那樣子,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更別說倒一杯熱水,關心一下,還催她快點做晚飯。

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你為她包辦一切。她覺得你的任務就是照顧她。她沒有親自去做任何一件事,就不知道那些事,並不是那麼簡單。

有很多人,小時候吃苦受難,反而長大了,更懂得孝順和尊重,因為他們知道什麼都不易。為了孩子的未來,也要讓他們獨立。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5

一個人只有擁有獨立做事的能力,才能有獨立的人格。

在一個綜藝節目里,演員許晴被粉絲們噴,因為不會收拾衣服、整理行李,什麼事都要靠別人幫忙,甚至在別人一起包餃子做飯的時候,她兩眼無辜地看著,因為根本無從下手。

因為不會做,也不願意伸手去幫忙,她感覺自己被「排擠」,融入不了圈子,粉絲看了也生氣,這麼大一個人真矯情。

她不是矯情,是真的不獨立。因為節目中,不允許助理出現,所以她只能這樣了。

現在有很多新型的詞語,諸如「媽寶男」「巨嬰女」,顧名思義就是說成年了的男人或女人,沒有辦法獨立,離不開長輩的照顧,甚至,有了孩子的他們,還沒有辦法從原生家庭脫離。

因為不獨立,一些成年人在結婚後,依舊和原生家庭「糾纏」,沒有辦法處理好家庭關係,讓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從來只是引導者,終究不能陪伴一輩子,在很多時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他們獨立比包辦更有意義。

聰明的父母,在孩子有能力做一些事的時候,只會在旁邊,一邊喝茶一邊誇獎他,而不是氣喘吁吁,一邊做一邊埋怨自己太辛苦。

你的放手,會讓孩子感受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在你的世界裡,他看不到自己的任何價值。

這件事最晚2歲一定要做了!否則把孩子養成「巨嬰」後悔都來不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