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明朝百官漠不關心,導致六十年後清兵入關

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明朝百官漠不關心,導致六十年後清兵入關

原標題: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明朝百官漠不關心,導致六十年後清兵入關


公元1587年,遼東巡撫顧養謙察覺到一個危險信號,建州酋長在這幾年中不斷吞併周邊部落,開拓疆土。他認為養虎為患,於是派兵征討,結果卻出師不利,原因在於開原道參政王緘不聽號令,擅自把剿匪改成安撫。


顧養謙寫了一封彈劾奏摺,建議朝廷對王緘重加議處。沒想到王緘也回了一份奏摺,說邊疆上比較特殊,軍人為了立功會濫殺無辜,往往把少數民族平民的頭顱砍下來冒充匪患,遼東總兵李成梁就曾做過這類事情,為了避免擴大矛盾,引發大規模戰爭,所以才改剿為撫。



奏摺一到京城,王緘就受到文官們的同情,反而是顧養謙遭到參劾。明朝當時的首輔申時行是位和事佬,他建議萬曆皇帝對這件事情冷處理,就當兩封奏摺都沒看到,不發表意見,也不做任何處理。歷史的改變往往都發生於被忽略的小事情,這件事就是如此,因為那名匪首名叫努爾哈赤。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王緘的奏摺,為什麼文官們會生出同情之心?原來與李成梁屠城之事有關。


公元1583年,李成梁攻破古勒城後進行了屠殺,在這場屠殺中,有一對父子剛好在城中,他們就是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史料記載,兩人原本是建州左衛的首領,是親近明朝的女真部落首領之一,原本是想勸降的,結果被李成梁誤殺。王緘以安撫為主,就是想讓努爾哈赤重新歸順明朝。



原本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明朝當時的軍事實力,可以輕鬆除卻隱患。然而,命運就是如此的神奇,六十年後,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進入中原,大明王朝覆滅。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和珅往賑災糧食里撒沙子,紀曉嵐十分生氣,乾隆卻大加讚賞
歷史上最幸運的宮女,太監一時大意犯了錯,她卻逆襲成為漢朝皇后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