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奧斯維辛的攝影師》 囚犯檔案照片中的歷史真實

《奧斯維辛的攝影師》 囚犯檔案照片中的歷史真實

原標題:《奧斯維辛的攝影師》 囚犯檔案照片中的歷史真實

威廉·布拉塞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鑒定科拍攝的犯人照片示例。

《奧斯維辛的攝影師: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紀實》


作者:(德)萊納·恩格爾曼

譯者:(德)祁沁雯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8年7月


在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波蘭人威廉·布拉塞一直在照相館工作,是一名人像攝影師。雖然對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人來說,會攝影並不是太新鮮的事,而照片即便不是隨處可見,也是多數人知道的東西。但正是對攝影這門手藝的精通,讓布拉塞成為納粹集中營暴行的一位特殊的見證者——作為奧斯維辛鑒定科的攝影師之一,他拍攝了大量的囚犯檔案照片,並在被要求銷毀這些照片的時候想辦法保存下來了其中的萬餘張。


虛構一段像模像樣的歷史


雖然和大多數被折磨、殘害致死的無辜受害者相比,布拉塞的運氣和專長(會說流利的德語,而且會攝影)為他在集中營里贏得了略好一點的待遇——至少他活下來了,但歸根結底,在被關押的五年間他仍然是一名囚犯,所以布拉塞自始至終都沒有,也不太可能用記者或紀錄片導演的視角來記錄奧斯維辛的方方面面。他的任務只是完全按照黨衛隊小隊長貝恩哈特·瓦爾特的要求來拍攝犯人的檔案照。

要求如下:


「男性犯人,需整潔剃鬚,臉上不能被人看出來有被打過的痕迹,也就是說不能有青紫斑塊或者青紫的眼眶,也不能有化膿的傷口。凡是有上述特徵的犯人,必須被遣回,先把傷養好。」


對於符合要求的犯人,布拉塞被命令為他們每個人拍攝三個角度的肖像照,分別是正面、側面和正面但頭轉向右前方。


與之對比的,是貝恩哈特·瓦爾特的副手恩斯特·霍夫曼在集中營的戶外拍攝的照片。布拉塞本人對這樣的照片也有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名婦女正在踏入毒氣室。她的面孔因恐懼而扭曲,嘴巴因大喊而張開著。布拉塞猜測她在毒氣室中看到了什麼,引起了她驚恐的反應。」很顯然,這種更加接近於新聞攝影的照片和布拉塞拍的照片不是一回事,它們在場景上與毒氣室、高壓電網或者是絞刑架更靠近,自然也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它們更加直接地記錄了這段殘酷的往事。


而布拉塞的照片,由於其明確的戶籍檔案屬性,卻沒有什麼故事性可言,它們的背景千篇一律——一塊淺色的幕布,將囚犯的形象從集中營這個極端的場景中剝離出來。沒有對集中營暴行的直接曝光,奧斯維辛的這些標準的犯人照看起來和歐洲監獄的犯人照沒有太大的差別。

有一個例子是布拉塞也拍過的波蘭同鄉維托爾德·皮萊茨基。皮萊茨基為了在集中營內部組織一場犯人的抵抗運動而潛入了奧斯維辛,並在那裡待了三年。布拉塞為這位英勇的波蘭軍官拍了照。等到1945年德國納粹政權倒台,皮萊茨基又接受了為波蘭流亡政府搜集情報的任務,但是波蘭當局卻在1947年逮捕了他(他於1948年被自己的同胞處死),罪名是「西方間諜」。此刻,他又成了犯人,而且又有了一組同樣有三個角度的犯人照。如果我們把前後相隔幾年的兩組犯人照放在一起做比較,就會發現一些引人深思的細節:在奧斯維辛拍的那張因為剃了光頭反而顯得容光煥發,而在波蘭監獄的這張,皮萊茨基雖然穿了不錯的西服,卻因為亂糟糟的髮型而看起來有些狼狽。那麼,我們能說集中營的待遇要好過波蘭的冤獄嗎?顯然是不能的。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從集中營的虐待和冤獄的拷問中選出一種更殘酷的。


但正是這樣的比較給了我們一個提示,即我們不應該在脫離了歷史背景的情況下,把布拉塞拍的奧斯維辛犯人照理解為對這段歷史的直接反映,這些犯人照在效果上是無法承擔這樣的功能的——它們單調、平凡,又充滿了德國人賦予的自相矛盾與謊言。布拉塞留下的這些犯人檔案照,與其他證言相比的特殊之處恰恰在於它們是完全按照德國人的要求來拍的,在於它們的功能意義需要被徹底限制在按照德國人的想法來「說話」的範圍之內。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悖論,但又的確是布拉塞的照片給予我最大的啟示。


德國人很清楚,讓歷史、新聞為自己所用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沉默不語,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為所要敘述的對象虛構一段像模像樣的歷史。毫無疑問,犯人照記錄了真實的人,有著真實的姓名,但他們卻要求布拉塞在拍照時做嚴格的「篩選」工作,比如只能是男性(後來這個要求被打破)、整潔剃鬚、臉上沒有傷痕,更明顯的是死亡原因一項,不論犯人是自殺身亡,還是被虐待致死,他的死因一定只能是從自然死亡的清單中選出的一種,心臟病、腸胃炎惡病體質……


德國人就是用這樣的辦法一絲不苟地製造了一段又一段虛假的歷史,有給他國看的歷史,給德國公眾看的歷史,還有供內部查閱的歷史。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在1945年1月,蘇聯人日益逼近奧斯維辛的營地時,鑒定科的頭兒瓦爾特會火急火燎地要求銷毀科里所有的文件和照片,因為其中還保存了只能給黨衛隊的高級軍官查看的內部文件,蘇聯人如果攻佔可能意味著這些照片會被公開。

奧斯維辛黑暗的間接言說


《奧斯維辛的攝影師》一書的封面用了三個囚犯的照片,中間的這張可能也是布拉塞最為人所知曉的照片之一。照片中的女孩名叫切斯拉娃·瓦佳,是一名年僅14歲的女學生。布拉塞於1942年12月為瓦佳拍了這組照片,而這位可憐的姑娘死於1943年3月12日,相隔僅僅四個月,死因是「腸胃炎惡病體質」。如果我們仔細審視這張照片,瓦佳的神情看起來既不是恐懼,也不是鎮定,而是一種出奇的寧靜。這讓我想起普里莫·萊維的書中提到的一個細節,大約是說一位倖存者從集中營出逃之後,並沒有感到興奮或者如釋重負,而是被一種奇怪的寧靜感所圍繞,精疲力竭的他後來在林子里睡了一整夜。


我不能說瓦佳寧靜的神情和這位幸運的囚犯訴說的寧靜是一回事,但它們給了我一種相似的感覺,就是他們所處的這個寧靜的時刻是作為旁人的我不能理解的,它們的晦澀程度甚至超過了任何更加戲劇性的場景。那麼寧靜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可能是一種完滿自洽,但也可能是一種拒絕。對我來說,瓦佳的照片所做的並不是敞開自己,召喚人們「進入」這張照片,進而對瓦佳的遭遇產生共情。正相反,這張照片拒絕了所有人,包括鏡頭背後的布拉塞在內,而這正是一種奧斯維辛式的殘酷所給予她的東西。布拉塞在戰後曾經重拾攝影師的行當,但很快就因為奧斯維辛的往事像幽靈一般對他的糾纏而放棄,我想對布拉塞來說,除了他作為攝影師在當時的那種無法幫上忙的無力感以外,瓦佳的這種拒絕,以及由此帶來的他與被拍攝者之間的距離感也是讓他痛苦不堪的原因之一。就像萊維所說,「我們(這些生還的人)是否能夠理解,並讓他人理解我們的經歷?」這也許是每一位集中營的見證者所面臨的困境。


與瓦佳的照片一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張只出現在布拉塞描述中的照片。布拉塞曾給一名在電話總機房給黨衛隊做幫工的德國姑娘拍照。這位德國姑娘希望布拉塞可以「用心拍,拍出一張特別的照片來」,並特別囑咐要好好突出她的胸部。為此,她脫掉了她的夾克、襯衫,後來連胸衣也脫了,只拿她自己帶的一塊透明布料遮住了胸部。布拉塞為她拍了好多張照片。德國姑娘對照片很滿意,但在隨後她就因為受不了集中營的慘景,無法忍受日復一日地目睹死人在手推車上被送進焚屍爐而選擇了自殺。


想必這位姑娘在去拍照之前就已經打定主意自殺了,那麼攝影對她的意義就很值得揣摩一番,而德國人對此的反應同樣耐人尋味——布拉塞必須「立即交出那位自殺的姑娘的所有的底片」,後者的命運大抵就是被銷毀。可是這些底片本身訴說了什麼有關奧斯維辛的真相嗎?恐怕沒有。和犯人照一樣,這些照片不太可能有什麼對奧斯維辛本身的直接言說,它們甚至有可能更接近時下流行的時尚攝影——空無的背景、非日常的穿著、充分展示女性的身體美感,但就是因為德國姑娘的自殺和這些肖像照最後的命運,這些記錄了一位德國女性的照片通過布拉塞的講述和傳記作者萊納·恩格爾曼的記錄,與瓦佳們的犯人照一同成了堅實的在場對象。它們不斷提醒人們,攝影雖然並非真相的代名詞,但我們透過被權力洇染的照片,卻的確有可能深入歷史黑暗的邊緣,繼而接近真正的歷史現實。


胡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落實聯合聲明承諾 特朗普、金正恩通信
抖音讓那些小而美的城市,擁有了自我表達的新方式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