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講史堂第六百七十五期】殲31為什麼一架都賣不掉?開始定位就錯了(軍事系列第301講)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早在殲31誕生之時,圈內很多大佬已經預言今天的情況。客觀來說,殲31的尷尬現狀絕非偶然,還是定位的錯誤。聽薩沙說一說吧。
殲31在2012年首飛,正式亮相是2014年珠海航展。
殲31是沈飛的作品,研發已經有超過30年歷史。
早在1985年,目睹美國F117就要服役,中國深受刺激,開始了隱形戰機的研究工作,成為七五計劃的重點項目。
到了1991年,F22的原型機中標,這是比F117更先進的隱形戰機。我國得知相關情報後,又將隱形戰機列為八五計劃重點項目。
現有資料證明,沈飛早在1988年就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90年代隨著中俄合作,作為和俄國航空科學家合作最多的機構,沈飛也學習了一些隱形戰機技術。
1995年,雙發合作研究有較大成功,這也是九五的重點項目。
強中尚有強中手。
2002年,軍方對沈飛並不滿意,開始關注成飛的研究成果。
2005年,軍方認為成飛的方案更成熟,也更為先進。
經過2年評估後,2007年軍方宣布採用成飛的項目,這就是殲20。
由此,沈飛長達20年的研究泡了湯。
為了挽回期間投入的心血和耗費的階段資金,沈飛決定依靠現有技術製造殲31,專門外銷以賺錢。
扯了這麼遠,殲31之所以外銷必然失敗,在於初期的定位失誤。
殲31定位為隱形輕型戰鬥機,大體相當於米格29的地位,可以進行空戰,戰區支援攻擊(對地攻擊對海攻擊)。
殲31最大優點是造價低,性價比較高,可以隱形。
殲31不需要太遠的航程,因為它不是重型戰鬥機。
沈飛認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有類似的F35。
但F35價格太高,而且不可能銷售給一些敵對或者半敵對國家。
而在不遠的未來,在隱形戰機面前,非隱形戰機可能根本無法作戰。
那麼,這豈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嗎?完全可以被殲31壟斷。
夢想很好,先是很殘酷。
遺憾的是,殲31的性能跟不上沈飛的設想,也無法滿足外銷的需要。
本來準備採用和F35一樣的單發,但發動機性能太爛,最終只能採用2個RD93發動機。
即便如此,發動機總推力和F35還有較大的差距,導致航程短(作戰半徑不超過1200公里)、載彈量小(4個能掛載中距導彈的內置掛點,其餘彈藥就無法隱形)。
性能實在平平,恐怕無法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
更關鍵的是,殲31並沒有裝備解放軍,那麼購買的客戶就要冒著試驗新機型的巨大風險。
而殲31售價至少在6000萬美元以上(F35A不過9000萬美元),隨便購買一二十架就是天文數字。
花費如此之大,飛機性能平平,又要冒險,這種事誰會願意呢?
這才是殲31目前無人問津的根本原因。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零四期】台軍兩棲登陸艦預計2021年交付:台船集團負責建造(軍事系列第276講)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零八期】中國龍真的存在嗎?1934年遼寧營口墜龍事件(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18講)
TAG:薩沙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