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的修行觀

瑜伽的修行觀

圖片來自網路

瑜伽是普世的修行法,它是全世界的,它有益於個人的整體,它也有益於全人類的身、心、智、靈各個層面。它不是玄乎的宗教,也不是神秘的信仰,而是適用於所有人的自我領悟之路

瑜伽中歸納總結了人生命的四大目標:

學習倫理、道德與社會的責任;

賺取世間的錢財;

追求生活快樂;

最終的自由與幸福。

第一階段,沒有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觀念,修行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需要在人生的第一階段打下修行的基礎,學習倫理道德與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第二階段,賺取錢財可以讓人脫離依賴。錢財能自養即可,維持身體健康,心無煩惱。羸弱的身體是病痛和煩惱的溫床,不利於修行。在這個階段,除了賺取錢財之外,還要找伴侶過家庭生活。在這個階段嘗到世間的愛與快樂,並且為靈性做準備,從友情、慈悲當中發展出普世的感受

註:我們不應該逃避家庭和社會責任,聖賢從來沒有反對結婚、生子,也不把它們視為追求神聖大愛、快樂以及與無上靈魂結合的障礙。

第三個階段是享受生命的美果,先決條件就是健康的身體以及平穩、和諧的心。人在這個階段學習從世間之樂脫離出來,往自我實現的道路邁進。

第四階段,也就是要從世俗之樂的樊籠中解脫出來。瑜伽經中說,人只有在沒有疾病、煩惱、懷疑、憂慮、懶惰、幻象、軟弱、散漫、痛苦、絕望,並且身體安穩、呼吸平順的情況下,才能得到這種解脫。這也代表擺脫了貧窮、無知與驕傲。在這個階段的人已經明白一切皆是無常,都是夢幻泡影,會從自我實現走向神性實現,從世界的探索走向對神性的探索,結束了人的旅程。

以上整理自《瑜伽之樹》

修行並不需要脫離生活,不需要遠離家庭與責任,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不去走進這個世界,不與人接觸,不與人產生更深的連接,沒有責任與承諾,那麼看似一絲不苟,嚴守戒律,從不犯錯,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愛過這個世界,沒有愛過任何人,這樣的修行只是走了一生的形式主義。—— Trahima

向外尋求階段

制戒(yama)

內製(niyama)

體式(asana)

制戒與內製能幫助我們言行一致,在自律的基礎上獲得自由,對我們人生的第一目標有非常好的幫助。

體式能夠幫助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來完成人生第二目標。

向內尋求階段

調息(pranayama)

制感(pratyahara)

調息與制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更精準的覺察自己的變化,覺察環境的變化,幫助我們從人生累積的情緒與感受中解脫出來,保持身心的平衡與優雅,成就第三目標。

靈魂尋求階段

總持(dharana)

冥想(dhyana)

三摩地(samadhi)

總持、冥想、三摩地,三個次第循序漸進,幫助我們從個體走向集體,從有形走向無形,從凡夫走向神(神性、宇宙),完成今生生而為人的圓滿旅程,成就第四目標。

小結:修行與生活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獨立於生活之外的存在,瑜伽更是倡導以正覺正念來體驗、享受生活,從樸實的生活中去感受生命,感受人與人,人與自然,接納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黑暗或者光明,了悟純凈本然,誠實接納自己的存在,升華出高於生命物理狀態的精神層次,最終發展出人與宇宙合一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山空谷 的精彩文章:

TAG:雪山空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