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全這些茶具,你只算剛入門,但80%的人都做不到……
泡茶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只要一壺一杯;泡茶也可以很講究,講究到整個茶席鋪排都具有儀式感。喜歡喝茶的朋友,經常壺不離手,但如何讓你的壺在茶桌上不顯得單調呢?其實還需要搭配以下茶具:
一、基礎茶具
1
茶壺
用於泡茶,首選紫砂壺。
在諸多茶具的流變中,紫砂茶具所呈現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氣度,尤能與「和諧、寧靜、圓融、朴真」茶道精神相合。紫砂壺具有透氣性好、保溫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點,讓紫砂壺成為泡茶茶具首選。
2
公道杯
用於均勻茶湯、分茶。
公道杯又稱茶海或茶盅,是用來分茶的器具,用茶葉沖泡完畢以後,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勻茶,使茶湯均勻,然後平均分給客人,這樣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濃度均勻,體現出一種平等。
3
品茗杯
用於喝茶,杯子較矮。
品茗杯主要是用來品飲茶湯,材質多樣,涵蓋紫砂、瓷質、玻璃等。
4
茶盤
用於盛放茶具、排水。
茶盤又稱茶船,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等的淺底器皿。材質廣泛,款式多樣,常見的有金屬、竹木、陶土等材質。
5
茶葉罐
用於儲存茶葉。
茶葉罐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避免茶葉變質,茶香揮發等。從質地上來說,一般有鐵質、錫質、陶瓷等。
二、煮水器
1
煮水壺
一組得心應手的燒水器,可以帶給茶人茶湯無限的靈感。所謂的「茶室四寶」中的玉書煨即是煮水壺。現在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紫砂壺;也有用鐵壺的,鐵壺古樸、耐看,煮出的水為軟水,口感較圓潤、甘甜,用來沖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銀壺煮的水,味道軟甜,壺也不重。
2
煮水爐
炭爐:適用於大部分材質的壺,煮水活性好,但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電磁爐:適用於鐵壺,不適用於玻璃壺、陶壺。
電陶爐:適用於大部分材質的壺,鐵壺、玻璃壺、陶壺等都可以加熱,煮水水質好,且有利於煮水壺的保養。
三、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功夫茶藝里的輔助工具,材質通常為竹木或金屬。「六君子」一般為六件,但茶匙和茶針有時候會製成一頭平一頭尖的結合體,則為五件。
茶筒:用於收納道具。
茶漏:壺口較小的時候,可以放到壺口上起到一個漏斗的作用。
茶夾:用於夾杯子等。
茶匙:用於從茶罐或包裝袋裡取茶葉。
茶針:用於通壺嘴或撥茶葉。
茶則:又稱「茶勺 」為盛茶入壺之用,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適量。
四、其他小道具
1
壺承
壺承本來的功用是為了保證席面的整潔乾爽,承接淋壺的熱水。淋壺的目的是為壺加溫,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溫沖泡的茶葉,才用得上淋壺。
2
杯托
用來放置品茗杯、聞香杯等。目的是為了防止杯里或杯底的茶湯濺濕潤茶桌,同時使用杯托給客人奉茶,顯得更衛生。
3
茶刀
用於撬茶餅。結構包括帶有刀柄的刀體及刀鞘,利用刀體前端的尖刃可順利的插入茶餅內,以此沿被切軌跡重複上述方法,這時只要輕加很小外力,即可實現茶餅部分的分離。
4
水方
水方又稱水盂,納污,用於傾置溫壺清杯後的水和沖泡完的渣葉。水方的選擇,要依自己在泡茶時的空間來決定,選擇適當的大小,才不會佔去太多的空間,影響到泡茶時的動作。
5
茶巾
用於清理茶桌。
茶巾主要用來擦拭茶具上的水漬、茶漬和桌面上的茶水。常用麻、棉等纖維製造而成。
6
養壺筆
用於養壺、養茶寵、清理茶盤。
溫馨小提示:
泡茶的一般步驟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2、溫杯:用燙壺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正確的泡茶方法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 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4、高沖: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5、刮沫:颳去茶葉表層的一層泡沫,之後蓋上壺蓋靜置稍許。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這樣不會起 泡沫,也不會濺出。
7、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飲:正確的泡茶方法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少許茶湯入口,含 湯在舌尖迴旋細品,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兩腋生風」,回味無窮。
配齊了這些,在懂行人眼裡,你才算是個合格的入門者。這些茶具,在美觀上也為壺增添了文雅之味,這才是愛壺人的一方天地。


※「品茶」你的理解是什麼?
※吳昕變身「中年少女」,穿破洞褲還打補丁,手裡的養生茶更搶鏡!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