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滬寧之間國軍有苦心經營的數道防線,但為何還是迅速節節敗退?

滬寧之間國軍有苦心經營的數道防線,但為何還是迅速節節敗退?

11月16日,南京統帥機關發布了淞滬戰役最後一個作戰計劃《淞滬抗戰第3期作戰計劃》,該計劃將守衛國防線之作戰與保衛首都南京的任務緊密聯繫,要求我軍在京滬線和滬杭線抗擊日軍前進,逐步將主力集結於以廣德為中心之地區,待川軍到達後轉移攻勢,殲滅日軍,同時抽調一部分兵力保衛南京。該計劃發布不久,福山、常熟、蘇州、嘉興先後落入敵手,日軍攻破吳福線和蘇嘉線,中國軍隊開始向太湖地區退卻。

淞滬會戰戰鬥中

日軍越過吳福線和蘇嘉線後,兵分3路向南京進攻。一路以海空軍力量合力進擊江陰、鎮江、江寧要塞,擬突破長江封鎖,進入內河,從水路佔領南京。另一路由長江南岸、太湖以北,沿京滬鐵路,越過錫澄線,進攻南京。第三路日軍由太湖南岸、京杭國道,再經蘇皖邊境,包抄南京,截斷中國軍的退路。

薛岳

中國軍隊的潰退此時尚未終止,但速度已有所降低。11月19日,薛岳下令「放棄固守吳福線陣地之計劃,逐段撤退,以掩護錫澄線陣地之佔領」。顧祝同已預計日軍進攻南京勢在必行,錫澄線已很難守,遂令第二十一集團軍沿京滬線撤退至武進,再行向南京集結,掩護南京外圍陣地,第十五集團軍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和第十八、第十三師等部向太湖以西轉移,進入宜興、廣德地區,阻止日軍由太湖南岸進攻南京。

但是,第二十一集團軍的部隊既未參加防衛錫澄線,也未按照計劃轉移,而是在無錫「奉命向長興轉進。各部將抵長興時,又奉命到宜興張渚鎮集結整理。後因吳興情況變化,復奉命經廣德向孝豐西南山地布防。」蔣介石計劃安排第二十一集團軍由京滬線轉移,參加南京保衛戰,但白崇禧擔心來自廣西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全部犧牲,於是,令第二十一集團軍改變撤退線路,從京滬線改為向蘇皖邊境一線轉移。與此同時,薛岳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和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團軍沿京滬線向武進、南京撤退,京滬間第二道防線錫澄線就這樣未經戰鬥,被輕易地放棄了。

日軍兵鋒直指南京。

日軍之後攻陷南京城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蘇浙行動委員會」在淞滬抗戰中進行了怎樣的對敵鬥爭?
美國要求進京換約,清政府為何表現得喜出望外?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