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慶柏:再現江蘇燦若星辰的歷史書寫

江慶柏:再現江蘇燦若星辰的歷史書寫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編纂出版的《江蘇文庫》,將從書目、文獻、精華、方誌、史料、研究六大脈絡全面呈現、追溯江蘇悠遠文脈,梳理江蘇宏大歷史文化。

記者日前採訪史料編主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慶柏,聽他講述對江蘇地方歷史文獻的獨到見解。

人文周刊:江教授,請您介紹一下《江蘇文庫》中《史料編》的總體情況。

江慶柏(以下簡稱江):江蘇地方文獻浩如煙海,燦若星辰,顯示了江蘇文化的豐厚底蘊和獨具稟賦。《史料編》全面調查、系統整理江蘇曾經的歷史書寫,對了解江蘇、研究江蘇,對宣傳江蘇、建設江蘇都有積極意義。

《史料編》著錄的是反映江蘇歷史文化的文獻。地方文獻有廣義、狹義之別。廣義的地方文獻是指內容涉及本地區的文獻、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等,狹義的地方文獻僅指內容涉及本地區的文獻。《史料編》收錄的地方文獻主要是指狹義的地方文獻,具體說,就是專門記述江蘇的著作。

《史料編》和《文獻編》的區別在於:《文獻編》是江蘇人寫的書;《史料編》是寫江蘇的書,與作者是不是江蘇人無關。《史料編》和《方誌編》在內容上也有區分。地方志的主體一般包括通志、府志、州志、縣誌、廳志等,基本屬於官修。還有一種志書叫做小志,也有人稱其為雜誌,如《平山堂志》。再小一點的鄉鎮志,大部分是私修的。官修的志書、縣級和縣級以上的志書(如江寧府志、銅山縣誌)都歸入《方誌編》;縣級行政單位以下的,如一些私修的鄉鎮志、專志、小志就收錄於《史料編》。

人文周刊:通過主編《史料編》,你覺得江蘇地方文獻呈現哪些特點?

江:江蘇地方文獻具有分布廣泛、數量巨大、品種豐富等特點,體現了江蘇人文資源繁盛的局面。

從數量上看,江蘇地方文獻數量極多,在國內堪稱第一。江蘇經濟發達、風景優美,古代文人墨客流連江蘇,留下大量和江蘇有關的文獻。歷代江蘇文人注重收集、整理、保存、出版地方文獻。比如柳亞子,他是政治家、詩人、文學家,同時也注意收集故鄉吳江的地方文獻,曾發起成立吳江文獻保存同志會,保存、整理了大批吳江地方文獻。

江蘇的歷史文化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文人以文會友,詩酒唱和,創作大量作品。例如金陵名園愚園(胡家花園)有」南京獅子林」的美譽,清末李鴻章、張之洞、沈葆楨、劉銘傳、俞樾、薛時雨等人都曾在這裡聚會,或留下大量對聯、詩文,形成南京愚園雅集文獻。江蘇也是地域政治中心,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很多朝代和政權在這裡建都,所屬政治機構也遺留下不少和江蘇有關係的文獻,可以說,江蘇地方文獻的豐富多彩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

人文周刊:江蘇地方文獻具體可以分為那些種類?

江:江蘇文獻的種類特別豐富。根據文獻類型和內容,《史料編》分為十五個大類,包括歷史、地理、社會、家族等類。這些類別的文獻各省都有,區別是在文獻的具體內容方面。江蘇地方文獻中地理類的鄉鎮坊巷、園林樓閣、遊覽指南;社會類的會館、同學會、社會救濟與慈善事業;經濟類中的實業、商貿、交通運輸;教育類的學校教育、科舉文獻;文學類的地方藝文、雅集唱酬;藏書與圖書出版類中的藏書目錄、鄉人著述及地方文獻目錄、圖書出版等,在全國具有鮮明特色,數量最為豐富,這是沒有疑問的。

再如,江蘇出現過一些專收女子作品的地方總集,如《國朝女史詩合鈔四種》、《松陵女子詩選》、《玉峰閨秀詩》等。江蘇女性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細密觀察力和心靈感悟性,寫下了一首首描寫細膩、語言清麗的詩篇,充分顯示了地域特色條件下江蘇女性的過人才華。

晚清民國時期江蘇的鄉土教材、民國時期江蘇的墾牧公司文獻、兩淮鹽法文獻、南洋勸業會文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文獻、民國時期江蘇的圖書館文獻、江蘇的家族文獻等等,《史料編》都收集得比較完備,從中可挖掘不少值得研究的選題。

總之,江蘇地方文獻的內容涉及江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了解、研究江蘇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狀況的可靠資料。江蘇地方文獻充分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江蘇地情。

人文周刊:《史料編》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呈現?

江:《史料編》最終會選擇2500種江蘇地方文獻影印出版,前面附上600-800字的精鍊提要,由對此書有研究的學者或者對地方文獻比較熟悉的研究者來撰寫。其中,年代最早的文獻是成書於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是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此次影印《吳越春秋》所依據的版本,是「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中收錄的元大德十年(1306)紹興路儒學刻明修本,這是本書存世最早的本子。

今年11月,包括《吳越春秋》在內的《史料編》首批書目35種將出版。我們推出了微信公眾號「江蘇記憶」,經常更新推送,並召開多次學術會議,宣傳研究江蘇文脈工程和江蘇文庫,介紹《史料編》編纂情況。我們還與淮陰師範學院的國華抄書社合作,通過抄書這種方式,讓公眾熟悉江蘇歷史文獻。

人文周刊:在當下,對於普通人來說,《史料編》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江:江蘇文脈工程對江蘇地方文獻進行系統化的收集和整理出版,提供原始的、相對完整的文獻資料,有助於當代學者研究江蘇的歷史文脈、也讓普通人直接接觸江蘇璀璨的歷史。

《史料編》對於普通讀者也有著多方面的現實意義。比如,江蘇地方文獻收錄大量鄉賢的傳記,蘊含在其中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至今還值得現代人學習。各地文獻記錄了大量民俗、生活習慣,保留了珍貴的城市和鄉村記憶。

民國時期江蘇很多城市出現導遊手冊,如《南京遊覽手冊》、《鎮江指南》、《無錫指南》、《陽羨奇觀》、《蘇州快覽》、《揚州遊覽指南》等,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區域、戶口、名勝、古迹、教育、遊程等內容,展示了整個城市的概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版的一種無錫導遊手冊上,封面畫面非常時尚。這說明,近代輕工業的飛速發展,使得無錫的觀念也顯得更為超前,為我們認識當時的江蘇社會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江蘇本地豐富的地方文獻已越來越引起關注。許多市縣把挖掘和利用好本地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文獻資源,看作是繁榮和發展地方文化,塑造地域形象提升地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很多地區已經或正在著手編纂本地的文獻合集,將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視為造福當代、恩澤後世的工作。

本報記者 於 鋒 實習生 熊 越

攝影 余 萍

鏈接

《史料編》收錄圖書介紹

竹枝詞是一種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的詩歌,語言淺顯易懂。《史料編》收錄了有六七十種竹枝詞,生動地反映了江蘇各地的歷史地理、山川人物、風俗習慣等。如清人姜長卿撰寫的《崇川竹枝詞》,生動地描繪了民間放飛板鷂的盛況:「草綠長堤海角東,雙蝴蝶戲牧牛童。聲聲何處胡笳奏,放出林梢紅杏出。」其注云:「風箏有大如風帆者,其制有雙蝴蝶、單蝴蝶之名,其聲徹雲如胡笳然。」這首詩反映了南通板鷂的基本特色,大如風帆,而且裝有哨口。風箏飛起,聲震雲霄,有如胡笳之聲。這正是南通板鷂與其他地方風箏的重要區別。

清代顧祿《清嘉錄》,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習俗,是研究明清時代蘇州地方史、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淮北不纏足章程》一書是淮安地區有關不纏足運動文獻的輯集,也是研究蘇北地區社會、文化及婦女運動的重要史料。

流傳在徐州一帶的民眾和民間藝人說唱腳本《胡打算》,可謂民間通達世事之經驗彙輯,又如一幅民俗風景畫。

其他如《金陵歲時記》《客座贅語》《京口山水志》《常州武陽水利書》《無錫指南》《揚州畫舫錄》《泰縣各善堂款產存征錄》《鹽城物產表》《朐陽紀略》等,也都是了解、研究江蘇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文化新聞部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有戲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有戲 |